
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數字浪潮如此大的沖擊,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人類本身能夠創造出如此龐大的數據,同時,人類駕馭數據的能力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變得如此強大——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即數字時代。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企業應該如何制定好戰略?如何推進高質量發展?通過專訪,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扣慶教授為我們解讀了數字經濟時代下企業戰略管理、專注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點。
一、企業戰略最重要的作用是幫助企業塑造未來、贏得未來
李扣慶院長指出,戰略是公司為了謀求長期的生存和發展,在預測和把握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變化的基礎上,對公司目標實現的路徑和手段做出的總體謀劃。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戰略可以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它不僅可以作為統領企業內部各個部門、每位員工的行動綱領,同時也是企業與外部溝通尤其是與投資者溝通的重要方面,通過明確企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路徑可以幫助企業更容易地獲得外部利益相關者的支持。
通過制定和研究戰略,針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機會和挑戰,企業能夠盡早地開始資源和能力上的準備,可以幫助企業贏得未來。站在企業的角度,機會始終存在,但昨天的機會和今天的機會往往不同,把握機會、應對挑戰所需要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一個企業今天的經營狀況可能非常好,有強大的資源和能力,但由于把握明天的機會、應對明天的挑戰往往需要不一樣的能力和資源,這就需要企業有戰略眼光、增強戰略意識,加強戰略謀劃和戰略部署。如果沒有合理的謀劃和部署,企業可能很難贏得美好的明天。
(一)客觀、準確地判斷宏觀環境的變化趨勢是企業制定戰略的基礎
宏觀環境是企業制定戰略的基礎。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一般都很難去改變宏觀環境,只能選擇順勢而為。這就需要企業去客觀、準確地判斷宏觀環境的變化趨勢,尤其要關注宏觀環境所表現出的新的趨勢性特征,進而明確這種變化中到底蘊藏著何種機會和挑戰。再嚴峻的形勢中也可能孕育著機會、再樂觀的形勢中也可能會潛藏著挑戰。比如,人口老齡化無疑是當前階段我國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社會問題,大家普遍認為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大挑戰,會帶來勞動力短缺、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口老齡化對于企業而言同樣也蘊藏著機遇,人們熱議的“銀發經濟”作為一股消費新勢力,為老齡產品的生產和服務企業創造了無限商機。因為企業戰略必須基于外部宏觀經濟形勢來制定,所以對于戰略制定者而言,細致地分析和研究宏觀經濟形勢,尤其是分析宏觀經濟形勢中可能發生的變化非常必要。通過分析宏觀經濟形勢中可能發生的變化、可能出現的機遇和挑戰,就可能幫助企業提早制定針對性的舉措。一旦這些變化成為現實,那么通過把握這些機會來實現成長就是順理成章的。
(二)企業戰略應著眼于長期,又立足于現實,是決定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李院長提到,企業能否實現快速高效地發展,能否完成既定的發展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經營戰略選擇的科學性。沒有恰當的戰略,企業的經營目標就好像空中樓閣,會因為缺乏實現的前提和路徑而以失敗告終。
企業在制定戰略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企業的愿景、使命和目標,也即明確企業為什么要存在的問題。第二,要明確企業發展環境以及內外部環境所可能發生的變化,因為任何企業的成長都必須要借助對發展機遇的把握,只有從變化中識別到發展的機會,才能更好地把握機會。第三,要明確企業的起點在哪里,當前有哪些資源、具備何種能力。同時也需要明確,為了把握外部環境可能賦予的機會、應對可能帶來的挑戰,企業需要去整合哪些資源、開展何種能力建設。因此,在制定戰略的過程中,企業既需要登高望遠,又需要腳踏實地。登高望遠可以幫助企業看清未來前進的道路上可能存在的機遇和挑戰,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都需要從一點一滴、實實在在的工作開始做起,腳踏實地。此外,企業在制定戰略的過程中還需要搞清楚能力建設的路徑,要善于結合各方面的力量,整合企業內外部的智力資源。
總的來說,企業在制定戰略的過程中,要注意跳出自身現有能力的限制,跳出當前環境條件限制,要注意戰略制定之后的可執行性以及不同戰略層級問的協調等問題,在戰略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避免企業戰略流于表面化,人云亦云,以確保制定正確的戰略,同時確保戰略能夠貫徹落實。
(三)數字經濟實際上意味著生存環境的極大改變,企業要在這樣一個新的環境下去制定、落實戰略
李院長認為,數字經濟、智能化信息技術的出現與迅猛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不確定性的大大加強。而這種不確定性主要源自新技術層出不窮所帶來的產品生命周期縮短、企業邊界模糊等的影響。不可否認,這種伴隨著新技術而出現的不確定性使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威脅,但同時也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機遇。這種機遇與挑戰使得企業以往那種循序漸進式的能力提升已經不再能夠適應發展的需要,企業必須實現跨越式的能力提升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以幫助自身以可持續的方式、以比較高的成本效率去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也就是實現所渭的高質量發展。在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新形勢下,企業的發展既可能因為應對得當而非常精彩,也可能因為應對不當而變得十分糟糕。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應該在戰略的引領下,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搭上通往藍海的快船。否則,搭上慢船就會被別的企業搶得先機或根本無緣到達藍海。
二、專注高質量發展是企業越新周期的 必經之路
在李扣慶院長看來,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從20世紀70年代末啟動改革開放到現在經濟發展進程到了一定階段的結果,因為高速度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了。我們必須去謀求高質量的發展,這既是一個帶有歷史必然性的結果,同時也是放在所有企業,包括整個中國經濟面前不得不做出的一個選擇,因為原來那條路不通了。
李院長從微觀視角把高質量發展界定為三個層面:首先,高質量發展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就是能不能為市場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這是檢驗企業是否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第一道試金石;第二,光是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可能還是不夠的,還必須要以高效率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第三,如果只做到以高效率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還是不夠的,還必須能夠以可持續的方式以高效率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一)“業財融合”是實現企業戰略落地、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石
財務高管、財務團隊與內外部業務合作伙伴之間的有效協作和融合,是企業謀求效率提升、有效管控風險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企業成功創新和增長的關鍵。但是,僅僅認識到其必要性和有意愿協作還遠遠不夠。實現“業財融合”,往往要求企業轉變其文化和思維模式、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等,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戰略落地、資源優化配置,甚至是投資決策等。
李院長強調:“業財融合”要求財務人員轉換自己在戰略制定和戰略實施中的角色。眾所周知,傳統意義上的財務人員只負責戰略的實施。但現在大家普遍強調,財務人員應該在戰略制定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為戰略的制定出謀劃策。不管是戰略的制定還是實施,都需要財務人員在深刻理解業務的基礎上,去找尋財務為業務賦能的切入點和方式方法。
(二)高質量發展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企業需要告別模糊管理
李院長表示,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新的管理時代,這就是財務和會計支持更加科學的管理決策的時代。如果管理得不到高效的會計支持,那它一定不是高效的管理,而只能是一種模糊的管理。“如果我們的企業連做一件事情花費多少成本、產生多少收益都不清楚,企業管理沒有一個有效的預算體系、內控和風險管理體系,以及合理的成本分攤體系來支撐的話,那么這種管理肯定不是高效的。”
“中國經濟需要打造‘升級版,離不開更有效的管理支持,我們需要告別模糊的管理方式。”李扣慶再次強調。
(三)培養高端引領性人才隊伍,積極推動變革
談及人才團隊培養,李院長提到:我們要去推動高質量發展,光靠一個財務總監是不夠的,財務總監還必須把所有財務人員帶動起來去推動高質量發展。可能光是帶動所有的財務人員也是不夠的,還必須要運用我們手上的杠桿去改變你這個企業所有員工的行為,甚至于要去改變你的供應商和客戶的行為,形成一個生態系統。
現在的高端引領性人才應該具備“一專二化三境界”的素養和特質。“一專”是指具備精深的專業技能和洞見,“二化”是指數字化和國際化,而“三境界”則是指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家國情懷。其中,“二化”是“一專”的兩翼,意為面對新形勢的挑戰,高端人才不僅需要有對數字經濟的深刻洞悉和理解,能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而且需要有國際化視野,具備國際化人才所需要的外匯、并購等專業知識。
(采訪:趙婷 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