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陽鋒
(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 226100)
問題是學生思考的源泉,是激勵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而學生應當具備一些問題意識,以更好地鍛煉自己的創新思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合理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增強學生數學邏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促進數學課堂教學.
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而問題的引入能夠充分激活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探究意識,讓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凸顯.這樣作為教師要充分開發利用問題這一學習資源,充分激活學生問題意識.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將學生帶入到一個充滿疑問的學習氛圍中,以更好地激起學生學習主動性,充分鍛煉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例如:在教學“獨立性檢驗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應用”時,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一次某人對打鼾是否與患心臟病有關系做了一些調查統計.他總共調查了1633人,其中統計得出每一晚都打鼾患心臟病的人數是30人,未患心臟病的人數224人;不打鼾患心臟病的人數24人,未患心臟病的有1355人.如果在犯錯誤的概率不超過0.001的前提下,打鼾是否與患心臟病有關?學生對這一問題非常感興趣,并非常主動地進入到思考探究中.學生都非常想知道該用什么方法去解決這一問題,對這一問題充滿了好奇.很快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知道獨立性檢驗這一原理.并選擇利用這一原理去探究這一問題,對這一數學原理有了很深刻的理解.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充滿疑問的學習氛圍,進一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好奇心,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更好地鍛煉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數學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自然學科,其價值不僅服務于學生的升學,更服務于我們的生活、生產和再學習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其實用性的價值穿插在問題中巧妙地設置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學以致用,充分凸顯出數學的實用價值,并進一步激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鍛煉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借助生活經驗對數學知識有更好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函數”時,教師在課堂中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們設計了一道數學練習題:某超市準備以單價8元每千克的價錢購進一批水果,經過市場調查按10元每千克的價錢售出,每周就可以賣出200千克,每當售出的單價增加1元,銷售量就會減少20千克,要想使每周的利潤最大,這種水果該如何定價?學生對這一問題感到很熟悉,并都想憑借自己的能力解決這一實際問題.隨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想到利用函數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價值,進一步激活了學生的探究欲,讓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變得更加主動積極,并很好地鍛煉了自己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入實際問題,很好地激活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催動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一方面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促進學生有效體驗,另一方面也充分彰顯數學的學科特色和魅力,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
探究性問題的創設,可以進一步啟發學生發散性的思維,可以引領學生的思維路徑和思維方向,教師結合數學問題,結合知識結構的連貫性、思維性、生長性,為學生的思維生長打下扎實的基礎,也促進學生探究能力與探究思維的提升.
例如:學習“對數函數”時,我們可以這樣提問學生:你知道對數函數都有著怎樣的性質嗎?學生們在教師給出問題后都紛紛進入到思考中,很快學生發現對數與指數有著很大的聯系,這樣可以借助指數函數的知識來探究對數函數.學生想到指數函數的圖象恒過(0,1)這一點,那么對數函數的圖象是否也恒過一個點,并主動探究得出恒過點(1,0).之后,學生又想到探究對數函數的單調性,隨后學生又積極地根據自己所提出的問題主動進入到進一步的探究思考中,想到是否可以類比指數函數的知識來思考,無形中很好地發展了學生的學習思維.
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從學生主體的角度出發,巧妙地設置一些探究性問題,以間接地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表現得更加主動積極,更加深入地探究思考.
學生是數學課堂學習的主人,而且很多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復雜的,如果教師一直強硬的向學生灌輸,只會讓學生一直機械地學習思考,這樣極不利于學生的進一步發展.由此,教師需要改變創新,要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開展教學.數學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學習,以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充分鍛煉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驗,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當我們在進行“橢圓”的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就要借助動手操作建構一個豐富而深入的探究活動.比如,我們先讓同學們拿出一張白紙,在上面確定出兩個固定的點,然后選取一根細繩使這根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選定的這兩個點上,最后套一根筆并拉緊細繩移動這根筆.學生發現在紙上顯示出了一個橢圓.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構建直角坐標系并得出橢圓的方程式.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思考是否存在著一些等量關系.很快學生們便想到繩子的長度是一定的,這樣就可以得出橢圓上的點到兩個定點的距離和是不變的,兩個定點之間的距離是不變的.于是學生想到利用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的知識內容來探究思考這一問題.這樣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開始思考探究,無形中對橢圓的知識內容有了很好的認識,并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活躍了學生的探究學習思維.
在我們的課堂中,我們需要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動手、動腦的積極性,并借助問題的巧妙設計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其中,在動手動腦之中生長智慧與能力.
總之,問題對學生的進一步發展作用重大,抽象復雜的數學內容需要學生的參與探究,一味的教師講解極不利于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注重自己教學策略的優化,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以激起學生探究學習意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