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惠,殷海善,石 莎,秦作霞,張彥鈺
(1.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 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山西 太原 030001)
資源型城市又被稱為能源型城市,目前全國80%的資源型城市處于“中老年期”,正是產業轉型的最佳時期和最迫切時期。
山西省是典型的資源型區域。孝義市作為資源型城市,2009 年被列入69 個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完善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研究孝義市目前轉型發展中的問題及解決途徑,對山西省其他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孝義市地處山西省中部,面積945.8 km2,礦產資源豐富,儲煤面積約為783.5 km2,約占全市總面積的82.8%,現階段探明煤炭儲量有71 億t,遠景儲量可達90 億t,經濟建設倚重煤炭工業。孝義市歷史悠久,經濟發展速度快,在2018 年全國百強縣市排行中,綜合實力居于第79 名,新型城鎮化質量為第81 名。
孝義市有汾西礦務局等多個專業性資源型企業,其他行業、能源動力和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等也是圍繞資源產業配套建設的。2017 年孝義市地區生產總值為438.9 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9 985 元,連續在山西省A 類縣城經濟考核綜合排名第一。在全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模式下,資源型經濟發展表現后繼乏力,但區位和總體優勢尚存,轉型發展具備基本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基礎[1]。
孝義市擁有眾多煤化工企業,企業規模、所有制結構、勞動力就業結構都相對單一,經濟發展主要為資源驅動型,抗風險能力嚴重不足。第二產業總體占比高,第三產業所占比例較低且不發達。第二產業中,采掘業和原料加工行業比重較大,產業鏈前端產品較多,科技含量不高,所生產的產品附加值不高,主導產業不能輻射帶動其他新型產業。
2019 年孝義市常住人口總數49 萬人,增長率為2.1%,城鎮化率不斷提高。根據國內外經驗,城市資源面臨枯竭時,經濟發展速度會停滯,需要尋找合理的轉型方式。截至2018 年底,孝義市累計淘汰了選、儲煤產能4 650 萬t、焦化類產能102 萬t、煤電機組2.4 萬kW,為高質量轉型節約出了環境、土地等要素空間。
孝義市地處北方內陸地區,一年三季干旱缺水,城市生態系統相對脆弱;2018 年優良天氣為227 d,比2017 年減少30 d;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140 m3,遠低于世界公認警戒水資源量1 700 m3的標準。孝義市沉陷區面積約為281 km2,占市域總面積的29.7%,一些煤炭采空區存在地面塌陷和房屋裂縫等問題,生態環境治理、廢舊礦區整治任務十分艱巨。
孝義市經濟圍繞資源產業發展,煤炭、焦化、耐材等傳統產業占全市工業總量的80%以上,近年來煤炭行業不斷停產、減產,但產業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仍未徹底改變。煤炭產業的發展,影響了相關的運輸業、餐飲業、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發展較緩慢,高科技行業、文化旅游業以及高端現代服務行業處于起步階段,不能圍繞主導產業聚合發展。農業產業經營分散,以傳統農業為主,不適應現代農業體系,競爭力不足。孝義市城鎮人口規模小,城市集聚效應不明顯,對第三產業的市場需求不大。
孝義市地貌溝壑丘陵、山地較多,1/2 以上的面積為山區。
東部地區涵蓋城區、梧桐鎮、高陽鎮、大孝堡鄉等,人口和產業聚合,發展較快速,但因地勢平坦,利于農耕,土地使用有限制。
中部有兌鎮、陽泉曲等鎮,這一地區礦產資源分布集中,面臨資源衰竭,生態環境破壞的影響較大。
西部以丘陵山區為主,包括下柵鄉、南陽鄉等,交通不便,產業經濟發展程度不高。
整體來講,孝義市城市醫療、城鄉教育、住房、就業等社會事業發展不均衡,偏遠鄉鎮、工礦地區基礎設施不完善,鄉村養老事業滯后,便民利民消費體系未建立,社會治理體系也待完善[2]。
孝義市財政收入倚重資源型產業,基本比例在75%以上。國家出臺國有企業改制等政策后,2008 年孝義市汾西礦業集團、中鋁集團等下屬所有醫院、學校、社區全部為地方接收,額外增加了財政支出。同時,在培養新型產業、改善投資環境、創新發展空間等方面的投入增加,使地方財政負擔較重。孝義市資源型企業職工數量大,隨著產能縮減,一些村民因失業返貧,成為新增貧困人口,再就業難度比較大。
在工業產業影響下,城市其余經濟體量小,旅游業、服務業發展不充分,城市中的公共服務設施沒有配套完善,綜合服務功能不高,教育文化還有一定發展空間,對于吸收高級科技人才和外部投資是一個阻礙因素[3]。
另外,由于管理機構之間職權分配不均衡,缺乏協調溝通,在引導、助力資源型企業轉型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效率不高。政府自身建設仍需加強,創新意識、服務水平和落實能力亟待提升。資源型國有企業存在管理思想保守、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落后、效率低下等問題。
孝義市要建立以煤炭等資源為基本、新興產業并舉的發展思路,積極發展新型煤化工、現代制造業、高新科技產業等,做好產業結構升級;引導現有企業過剩產能退出,鼓勵廢棄物如煤礦瓦斯、煤矸石、礦井水等礦資源合理利用;根據循環經濟理論,圍繞原本的“煤炭—焦化—化工”“煤炭—鐵礦—鋼材”“煤炭—電力—爐燒”產業鏈條,發展“機焦—煤化工—煤電—耐材—建材”“洗煤—煤焦—鐵—鋼—鑄造”“煤—電—氧化電解招—鋁鎂合金”新型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整合現有的金巖、金達、鵬飛、國新等一批實力較雄厚的企業,開展“煤—電—鋁—材”等整合型改革,推動產業鏈條向高精尖方向拓展,使產業經濟由單一資源向多領域拓展。
孝義市作為資源型城市,曾經或現在從事產業相關的技術人員較多,可以利用勞動資源優勢,鼓勵有生產基礎的企業轉型發展裝備制造產品的生產研發,推動現代制造業發展[4]。
孝義市依托資源型經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呂梁市平均水平,社會經濟尚有激活空間??梢詢灮r村經濟結構,發展農產品加工和物流業,大力發展糧—經—飼相統籌、種—養—加一體以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
孝義市有15 個街道、鄉鎮屬于平川區。地勢平坦,土壤質量高,水利灌溉條件好,可以現代農業為方向,建設優質高效糧、果、菜、養殖主產區及加工基地。2 個鄉鎮屬于較偏遠山區,區域內人口稀少,林草繁茂,無霜期短,氣候垂直變化差異明顯,適宜以生態農業為立足點,圍繞草飼、馬鈴薯、油料、小雜糧、食用菌等產業,充分發展有機、綠色農產品。
孝義市區位交通條件好,可以通過建設標準較高的農產品物流配送與冷藏集散中心,運用好網絡經濟下“互聯網+農業”新型流通業態,發展“田頭市場+電商企業+城市終端配送”,推進合作社與超市、企業、社區對接,打開銷售渠道[5]。
孝義位于汾陽、介休、平遙等城市群的中心,在煤炭經濟較繁榮時期,建立了接待規格較高的星級酒店,餐飲服務業基礎良好,有發展第三產業的天然優勢??闪⒆悻F有的勝溪湖森林公園、孝河濕地公園等國家4A 級旅游景區,引導資源型企業轉型投資旅游業,依托產能淘汰的廠礦企業發掘獨特的煤炭工業體驗、鋼鐵工業觀光等特色基地。
在2 600 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孝義市形成了“孝、義”文化,以及碗碗腔、皮影、木偶戲等知名非物質文化遺產??梢詫⑥r業示范觀光園、農事節慶等項目相結合,深度挖掘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打造主題文化游,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資源型城市的發展往往以破壞生態為代價,轉型發展首先要加大對環境的治理和生態的恢復,必須做好采煤塌陷區行生態修復、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態脆弱區植被恢復、水源地生態治理工程。加強城市功能型設施建設,通過實施造林綠化、集中供熱、天然氣入孝等工程,加強城市市政設施建設,提升城市衛生環境,建設宜居城市,實現生態轉型,達到集聚效應和合理的城市規模。
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產業結構調整是必走之路。在管理層面,政府應加強項目庫建設,為資源型企業積極提供服務支持,采取減稅降費、定向費用補貼等方式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做好指導角色,將涉及轉型的鄉鎮和企業銜接起來。在經濟轉型層面,調整產業布局,根據產業發展狀況及新興產業發育程度,制定產業結構合理化發展方向,充分利用山西省各高校、研究院的科研優勢,促進“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展,做好創新發展。傳統工業的升級和變革,勢必產生一批待崗就業的社會勞動力。孝義市應加大對失業相關人員的登記扶助,向企業社會提供再就業培訓和技術學校再深造機會[6]。
近年來生產要素成本上升,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從南部沿海城市外遷??梢怨膭顐€人、優秀企業家投資新興產業,大力發展高科技含量、互聯網、文化傳播等新領域。吸引外來資金參與產業升級,積極利用先進技術到能源、建材等延伸產業,發展化工、冶金、裝備、醫藥等科技含量較高的相關產業[7-8]。
孝義市應不斷完善社會保障能力。對于高級知識分子和亟需的技術人才,要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吸引人才落戶,增強科技隊伍建設,加大城市競爭力。發展物流貿易,引進智慧物流流程,建立相關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物流園區,吸引交通運輸、倉儲配送等企業入駐園區。可以發展相近產業的工業設計、標準認證、信息提供等業務,深化“大數據+”和產業經濟的深度融合[9-10]。
由于條件制約,未來一段時期,孝義市乃至山西省仍是以煤炭為主要經濟構成。隨著煤炭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清潔技術應用,資源經濟在整體經濟發展中比重仍較高。過去單純依靠資源初級開發、勞動力密集型的粗放式增長道路已難以為繼,只有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激發創新,讓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走新型化工業道路,建立多元化發展,才能實現轉型的“軟著陸”。要善于利用區位優勢,實行介孝汾城鎮組群空間一體化發展戰略,使以孝義市為典型的山西省資源型城市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