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區徐市鎮會計服務中心 福建 南平 354200)
我國農村經歷了多次改革,在家庭聯產承包制之后,集體產權改革屬于又一次重大改革。改革的過程也是實踐的過程,會存在較多問題。只有明確集體產權,才能夠更好地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近幾年農村土地征收較多,由于產權不明確導致農民只能拿到一部分的土地補償以及安置補助,大部分利益仍然歸集體組織所有。以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徐市鎮為研究對象,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路徑與方向進行研究。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民合法權益、改革本身以及農業經營方式這3 個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具體如下。
首先,改革能夠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制度改革是在原有制度基礎上開展的,因此更加注重維護農民的利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能夠使產權更加明確,可以使農民在土地流轉、土地征收等過程中獲得更多收益,也能夠使農民的收益逐漸趨于穩定[1]。
其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能夠有效增強改革協調性。我國是農業大國,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三農”問題,出臺了較多針對農村的改革制度,從而促進農村發展[2]。
再次,改革能夠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目前我國農業經營方式以家庭承包制以及集體統一制兩種為主。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必然會發生一定的改變,逐漸向科技、農業合作等方面轉變。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在于清產核資、股權管理兩個方面。
首先,在清產核資方面。在改革之前,應該深入了解具體的資產情況。摸清當地的具體情況是改革的基礎。如果對資產情況了解不徹底,那么改革工作也難以落實[3]。因此,改革的重點在于清查核實。農民的資產主要有資源性資產和經營性資產。其中資源性資產是指未承包到戶的資產,經營性資產是指集體統一的資產。對資產進行核查,明確產權的所屬關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權屬、債務等方面的糾紛[4-5]。
其次,股權管理方面。股權管理屬于改革的重點。在清產核資時,需要做好股權管理工作,涉及的集體資產應該按人進行分配,主要以股份的形式體現出來。也就是將集體資產量化到每個人頭上,使每個人都成為集體資產的受益者并能夠真正享受到集體經濟帶來的利益。與其他形式的集體經濟相比,農村集體經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集體經濟中的全部資產都歸成員所有[6]。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應該按照確權、活權、試點、升級這一方向發展。
首先,應該對農村土地承包權進行確權,通過頒發證書的形式,提高管理的準確性。
其次,對具備改革條件的村落進行積極引導,推動集體改革,并幫助村落建立相關制度,使改革工作能夠有章可循[7]。
再次,在建立制度之后,選擇定點村進行試點工作,通過實踐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正,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最后,通過制度改革升級,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在這一過程中,應逐漸完善改革機制,使制度適合農村發展。
改革的主體是農民。農民深入了解集體產權改革的意義、改革后的變化、改革對其自身的益處等,才能夠積極參與到改革中,使改革工作順利開展。
從當前徐市鎮的改革情況來看,該鎮的居民在改革過程中尚未對改革樹立的正確認識,甚至有一部分農民對改革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對農村進行宣傳引導,從而使農民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正確的認識。基層干部應加強對改革制度的學習和認識,并向群眾傳達。對于農民不懂的內容,應耐心進行解答。加強思想建設,使農民認識到改革后產權以及產權制度與自身的利益緊密相連,使產權制度改革順利進行。
在實施改革以來,一直存在改革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導致改革難以深入進行,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應該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當的改革機制[8]。
從福建省農村地區的發展現狀來看,農村集體產權主要以土地產權為主,因此在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過程中,需要從土地方面構建土地經營的相關政策。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農村土地經營不僅局限于種植糧食,也可以開展采摘、旅游等活動。國家對于農村土地多樣化經營持鼓勵態度,并且進行積極引導。為了使改革后的土地經營得到更好的發展,可以制定資金扶持、補貼、獎勵等政策,在提高農民積極性的同時,使農村土地能夠得到更好的利用。
在城鄉土地建設過程中,通過發展多樣化的農村經濟,能夠有效提高農民的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通過對土地制度進行改革,也能夠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崗位,提高農村地區的就業率。
首先,在改革過程中,需要按照既定的方向逐步實施。這就需要對改革過程進行嚴格監管,保障改革方向以及改革成果。為了提高改革過程中的監管水平,應該定期對改革成果進行檢查。監督的形式可以是調度會議、現場指導等。通過定期檢查,能夠使管理人員了解當前的改革進度,并及時解決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其次,嚴格的監管能夠確保改革過程遵循相應的規章制度,并且確保每個環節實施的質量。在此過程中,要充分了解群眾的想法,在思想上對群眾進行引導,幫助群眾解決問題。
再次,要及時公開改革成果,讓村民及時了解改革情況,保障村民的合法權益。加強對改革過程的監管能夠使改革在更加公平、公正、公開的情況下開展,能夠使農民及時了解改革的進度,提高農民的參與度,使農民更加深刻認識到改革對自身的影響,從而更加配合改革工作[9]。
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重點在于清產核算。清產核算對后續工作的開展非常重要,也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因此在改革過程中,應該以資產保值為主。在此基礎上建立獎懲制度,從而最大程度調動農民對改革的積極性。
目前,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因此應該創新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模式,調整管理結構,從而使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更加徹底。通過構建全新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模式,能夠更加適應當今農村地區的發展[10-12]。
在改革過程中,上級部門會根據改革內容制定改革周期。為了使改革順利進行,就需要專業人員到基層對改革的具體工作進行指導,使改革工作能夠按照預期準時內完成。在改革工作開展之前,需要深入農村進行實地調研,確保制定的改革方案符合當地的發展,明確每個階段的任務以及應該取得的成果。上級單位應對改革進展進行階段性的檢查,確保改革工作得到貫徹落實。改革需要正確的引導與指導。上級部門應做好帶頭工作,深入開展改革工作,使制度改革更加徹底。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還能夠使農村各項改革制度更加協調。加強農村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制度改革步伐,提高對農民權益的保障力度,使農村土地經營形式得到創新。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農村地區改革會更加深入,農村經濟模式會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