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業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呈直線上升趨勢,農業經濟持續發展,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國家和農民越來越重視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建設。在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中,資源使用、產品產出以及農業相關廢物排放等都非常不科學,大量使用農藥、化肥,農作物秸稈、牲畜糞便等農業廢棄物沒有科學合理處理,使得土地肥力降低、相關地區有害物質濃度超標、水資源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現代農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國長期以來農業規劃不合理,農民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農業以“高投入、高損耗、高污染、低產能”的方式發展,在農業生產中沒有形成系統科學的“資源、產品、廢物、再生利用”的循環發展產業鏈,農業經濟利益與生態利益不統一。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的建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農業循環經濟在我國的起步較晚,而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同,不能采用固定單一的發展模式。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注重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中各環節的協調發展。同時,應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聘用專業的技術人才,促進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的快速發展[2]。
要想建設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就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資金,但是前期的經濟收益較低。很多人對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沒有產生足夠的重視,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的建設難度大,很難順利進行[3]。
現代化的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涉及領域較廣,因此對于配套服務有很高的要求。無論是市場銷售還是環境保護,僅靠農民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專業的農業經濟團隊和企業可以對農民進行種植栽培技術培訓,科學選擇種植區域。只有提高服務質量,才能夠真正提高現代農業經濟收益。
從產業融合入手,將農業資源與文化、旅游相結合,從而合理利用農業資源,改變傳統農業單一的生產模式,促進農業改革。對農業、牧業和林業的環境資源進行整合,建設生態農莊,不僅給前來旅游的人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同時也可以為他們提供綠色有機食品,發揮出農業資源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4]。
集成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沼肥生產與高效施用技術等,是全新的“畜—沼—菜”復合循環模式和“種養結合”一體化模式的基礎技術。
這種全新的復合循環模式不僅提高了耕地質量,同時也實現了對農業廢棄物的集中處理和合理利用,有助于搭建農業標準化生產模式,為構建生態循環和農業循環模式提供了技術支持[5]。
將農業與畜牧養殖業結合越來,形成循環型的生態種養模式,積極開展秸稈養殖、林地養雞、畜沼果蔬結合等立體生態養殖方式。樹林養雞使雞糞直接用于林業施肥,雞啄食林間的害蟲或其他生物,既可以防治林業病蟲害,促進林木生長,又能提供優質的雞蛋、雞肉產品。用玉米秸稈飼養牛羊,牛羊糞便發酵后可以作為有機肥使用,這一方式改變了傳統單一的種植模式,實現高效種植與飼養相結合,將過去被認為是廢棄物的畜禽糞污進行綜合利用,達到種養結合、良性循環的目的,實現農業高產、優質和養殖業高效、低耗的目標[6]。
通過畜禽糞污處理和有機肥生產設施相結合,推廣畜禽糞便自然發酵、好氧發酵、有機肥生產、沼氣生產、渣液還田等資源化利用技術,大力推廣在農業和林業生產中利用畜禽糞便作肥料,使農業生產形成自然、綠色、有機模式,既減少糞便的污染,又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還可以用畜禽糞便生產沼氣,將沼氣綠色能源用于燃氣和發電,而沼氣渣液可以用于農業種植中。
推廣秸稈還田種植模式,將秸稈用作飼料、燃料,并用秸稈作為基料進行食用菌類養殖,使秸稈的利用最大化。通過高效利用作物秸稈,可以減少因秸稈焚燒產生的大氣污染,改善土壤理化性質,解決能源短缺問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7]。
在我國開展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國外的建設經驗,從種植生產綠色環保、資源再生的農作物入手,同時要拓寬銷售渠道。這就需要國家以及政府從政策法規方面入手,制定合理的價格體制,構建多樣化的銷售渠道,提高企業參與投資的積極性。
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市場的兼容并蓄對于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的建設都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相關政策法規的建設應該是先行先制,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各個地區也應該建設符合當地實際的激勵政策,這樣才能促進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的發展[8]。
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本身是一個十分龐大的體系,資金問題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資金支持,僅依靠政府的財政支持是不夠的,因此要增加社會資本的投入。
政府資金投入主要用于建設生態環保產業鏈,從宏觀上把控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的基礎建設。對于經濟收益高的農產品種植以及銷售產業鏈的建設,可以由企業和農戶按照資金投入以及技術入股等形式按比例進行劃分。這樣既可以幫助農戶引入企業資金,實現產業規模擴大,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農戶在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發展中的話語權,增加了經濟收益。企業加入后,可以通過招募專業人才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的發展[9]。
有了資金和專業人才的投入,能加快產業鏈的發展速度,保障農業種植效果。產業鏈發展越快,經濟效益也就越高,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的建設才能夠體現出其價值[10]。
人才是每個行業生存發展的基礎,而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的建設涉及多個領域,因此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同時對于專業人才的要求更高。應該重視人才的引進,從而促進產業鏈建設。
目前,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和更新速度較快,而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中涉及的環境保護、農產品種植、農副產品生產等都需要運用生物科技和互聯網技術,因此要搭建聚集性的工業園區,引入生物科技專業人才,構建信息化科技平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的建設更快、更高效。
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銜接服務系統。建設這樣的生態產業鏈需要從搭建基層服務組織入手,從鄉鎮到市區,從農戶到消費者。只有進行合理管理,健全服務組織機構,才能夠真正推動現代農業經濟生態產業鏈的建設。
無論是企業對農戶進行種植培訓和技術支持,還是政府加大資金投入,都要層層把關,更要有相關服務組織機構進行協調管理,因此健全組織結構是十分必要的。
發展現代農業循環生態經濟產業鏈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無論是政府還是農業企業都應該積極參與,采取政策法規建設、資金投入、科技創新和服務組織機構等有效對策,保證我國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