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銅仁 554300)
國務院扶貧辦2016 年發布了《關于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為指導,堅持精準扶貧的基本方略,在地方政府的帶領下引領和推動電商發展,促進農產品上行,使互聯網的發展成果惠及更多農民。電商的出現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與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不同,電商平臺為農產品上行提供路徑,在改善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中具有極大的創新性和變革性。
“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商扶貧工作在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使“互聯網+”在電商扶貧工作中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诖?,對“互聯網+”背景下的電商扶貧情況進行分析,以期能夠讓電商在農村地區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價值,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地區電商的運營能力。
首先,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商扶貧能夠帶領貧困地區農民脫貧,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近年來,我國城鄉差距不斷拉大,農村貧困地區的經濟水平落后,農民的收入水平與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存在一定距離,而電商扶貧成為農村貧困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商務部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7 萬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高達3 975 億元,同比增長27%,帶動300 多萬貧困農民增收[1]。由此可以看出,在電子商務出現并進入農村貧困地區之后,為農村經濟增長提供了助力,成為農民經濟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豐富廣大農民的消費選擇。貧困地區日常消費的選擇空間比較狹窄,受城鄉經濟差異的客觀因素限制,農村的商品類型十分單一,農民的消費選擇有限。農村地區引入電子商務模式后,不僅為農產品的上行提供了路徑[2],同時也為城市商品的下行創造了便利。在農村物流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農村地區的消費者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購買其他地區的商品,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豐富了農村電商的功能,也讓更多農民充分認識到電商的巨大潛力,激發了農民參與電商扶貧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商扶貧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小規模生產經營模式對于農村電商扶貧的限制是主要問題之一。
小規模生產是農村的一個普遍特點,甚至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正是由于生產規模過小才導致農村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不高[3]。很多貧困戶長期以來已經習慣了小規模生產經營模式,更愿意單獨生產經營,沒有形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觀念。
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民在發展電商事業時比較盲目。同時,我國幅員遼闊,農村貧困戶的分布比較分散,導致農村電商扶貧工作的開展難度較高,很難在短時間內把分布在不同區域內的貧困戶集合到一起,不能形成合力,沒有實現規模效應。
“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商扶貧遇到的主要問題是電商融資難度較高。任何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貧困地區電商事業的發展也是如此。與城市相比較,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貧困戶更是缺少資金支撐。
發展農村電商僅依靠政府財政補貼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需要進行融資[4]。對于大部分貧困戶來說,融資難度非常大。貧困戶對于銀行信貸的依賴度較高,但是銀行能提供的資金有限,而且辦理手續十分復雜,使得融資困難,限制了整個電商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
專業人才嚴重缺失是當前“互聯網+”農村電商扶貧工作中面臨的重大難題。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專業素養和水平將會直接決定電商扶貧工作的整體成效,但是貧困地區面臨人才短缺問題[5]。盡管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水平顯著提高,但農村地區的整體水平仍然較低,很多農民甚至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農民理論知識和實踐水平較低,對于與電商事業息息相關的物流、產品營銷、品牌包裝與品牌影響建設等知識更加欠缺。
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落后,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在這種情況下,農村電商人才更加短缺,導致農村電商扶貧工作陷入困境。
為了解決當前農村電商扶貧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就要制訂科學的精準扶貧計劃,為農村電商扶貧工作指明方向。
首先,地方政府在開展電商扶貧工作之前必須展開深入調查,了解當地在農產品生產、自然資源供應等方面的特色,明確產品優勢。對貧困戶展開調查,了解貧困戶的生產水平、銷售能力等情況,根據不同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扶貧計劃,突出工作的重點。
其次,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扶貧人員要對當地的資源進行整合,將分散的農戶集合到一起,建立合作社。對人力、財力、物力進行合理配置,擴大農村電商規模,打造集成效應。
再次,在制訂電商扶貧計劃的過程中,要與貧困戶進行交流,了解貧困戶對于電商扶貧的想法與需求,引導貧困戶主動參與電商扶貧工作。
針對“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商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應擴寬農村電商的融資渠道,為農村電商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
首先,地方政府必須要把中央政府對于扶貧項目的撥款落實到位,避免出現扶貧資金拖延、挪用或占用的情況。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政策規范,鼓勵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為農村電商事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打造專門的金融服務機制。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為農村電商提供專門的信貸服務,加快農村電商貸款的投放效率,簡化貸款辦理手續。
其次,金融機構要對金融產品進行創新,圍繞農村電商的特征提供專門的金融產品及金融服務。政府可以幫助農村貧困戶開發其他融資渠道,例如小額貸款公司等。通過這樣的方式滿足農村電商在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避免資金鏈條中斷的情況發生,為農村電商扶貧工作提供助力。
要想解決“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商扶貧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就要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為農村電商扶貧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對此,地方政府可以定期開辦講座和培訓,邀請專家授課,提高農村貧困戶的專業水平。
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培養貧困戶的電商專業素養,提高貧困戶的電子商務實際經營能力,指導貧困戶學會如何提高產品在電子商務平臺中的客戶瀏覽量、點擊量,從而增加農產品的銷量;另一方面,要提高貧困戶的經營能力,包括如何在電子商務平臺上對產品進行包裝、設計、營銷等,提高品牌建設能力。
在互聯網平臺的支持下,電子商務開拓了全新的業務模式,成為農村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農村地區電商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發展不平衡,導致電商在農村扶貧工作中未能發揮應有的效果,對農村經濟的刺激作用不明顯?;诖?,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商扶貧工作實施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的精準扶貧計劃,拓寬農村電商的融資渠道,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從而對我國電商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