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2)
當前,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有鄉村產業作為支撐。河南要想推動“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就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效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是發展鄉村產業。只有鄉村產業發展,才能提高河南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水平。鄉村產業發展能夠促進農村環境向生態宜居方向發展。一方面,鄉村產業振興會使農民收入提高,也會提高對生態環境重要性的認識,有助于更好地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產業振興能為河南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提供必要的財力和物質條件,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有力推動全省鄉村社會事業蓬勃發展[1]。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農業綜合生產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農業綜合實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農產品供需矛盾已經得到解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全省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經從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供需錯位。因此必須從提高河南農業的綜合效益著手,深入推進全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農產品供需平衡。加快推進河南鄉村產業振興,為全國提供更為豐富、優質和安全、健康的農產品,在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時,有力保障我國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全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順利推進[2]。
河南是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占較大比重。近年來,雖然該省農民的收入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發展鄉村產業是實現農民增收的基本途徑。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能夠有效拓寬農民的就業渠道,充分激活全省廣大農村地區的創業活力,穩步提升農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3-4]。
目前,河南糧食產量居全國第二,畜牧業產值居全國第二。在糧食的種植面積中,優質專用小麥的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有80 萬hm2;優質花生的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有147 萬hm2。此外,畜牧業產值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前列。全省以面、肉、油、乳、果蔬為重點的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5]。
目前河南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有7 000 多家,營業收入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為26%。全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蓬勃發展,其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6%。雖然河南鄉村產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亟需解決。
河南鄉村產業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糧經飼結構不協調、農林牧漁業結構不協調、一二三產業結構不協調以及產品結構不協調。2018 年,河南糧經飼占比分別為65.9%、33%和1.1%,青貯玉米、牧草等優質飼料不能滿足需求。三次產業融合層次低,農戶和企業之間聯結不緊密,高檔、優質、專用產品少,市場缺口大,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生產面積僅占全省耕地面積的9%。
目前,河南農村產業的知名品牌數量較少,“三品一標”產品發展滯后。截至2018 年底,河南有效期內“三品一標”產品總數達4 429 個,位居全國第10 名,僅為江蘇省的23.5%。數據顯示,目前河南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為854 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為4 574 家。在這些農業龍頭企業中,營業收入億元以上的有2 070 家,僅占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29%。其中有將近1/2 的農業龍頭企業實施家族式管理,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市場競爭力較弱[6-7]。
一直以來,河南農業生產效率和土地產出率較低。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估算,河南土地產出率大約為6 300 元/667 m2,與廣東、江蘇、山東、四川等省相比有較大差距。全省農業勞動生產率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0%,人均只有16 272 元。農業產生效率和效益較低導致社會資本對鄉村產業的投資意愿較低,不愿大規模投入資金[8]。
制約河南鄉村產業發展的因素較多,主要在于相關人員沒有對農村產業發展產生足夠的重視、資金投入不足、人才缺失等方面。要加大重視程度,建立健全良好的政策發展環境,實現河南鄉村產業興旺發達,具體建議如下[9]。
要想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發展,就要確保政策科學合理。
一要科學編制河南鄉村產業振興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明確全省需要重點扶持的鄉村產業名錄,各個地市應當結合實際發展各自特色產業項目。
二要不斷優化調整全省涉農財政資金的投入模式和結構。在不斷加大各級政府公共財政資金對各地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的支持力度的同時,加大對全省農村水、電、路、氣、房、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
三要充分激活民間資本,引導其進入農村市場,投資鄉村產業。盡快出臺相應的金融優惠扶持政策,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農村,發展產業,提供就業。
要想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一定要構建鄉村產業一體化發展格局和工作推進機制。
一要進一步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要結合各地的生產要素優勢的資源稟賦差異,從全省農業生產的種植結構、產品結構等方面進行優化調整,以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二要加快推進農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轉。土地是農民的根與魂,也是鄉村產業發展的落腳點。推行鄉村產業一體化發展離不開農村土地流轉。一方面讓農民以土地入股鄉村產業,進而獲得股利分紅;另一方面,發展鄉村產業項目需要以土地為基礎,土地流轉能加快產業發展[10-11]。
三要加快優秀農民隊伍的建設。通過在資金、稅收等方面出臺扶持政策,營造良好的返鄉創業環境,吸引優秀青年返鄉、下鄉創業,加快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
一是要加強農業科技研發資金的投入力度。在農業科技創新過程中要建立穩定的資金投入渠道,重視對農業科研成果的應用和推廣,并在應用和推廣過程中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
二是要加強信息網絡技術在農業產業領域的應用。大力推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的使用廣度與頻度。高度重視農村電商平臺建設,完善和拓展電商網絡服務網點的建設。
三是要加強鄉村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要素的保障體系建設。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發展各地鄉村產業的科技創新要素,通過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化調整和均衡配置,為全省鄉村產業提供科技支撐。
一要健全綠色質量標準體系。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構建河南農業綠色長效發展機制,推進全省農業綠色標準化生產,按照國家和行業標準,建立全省統一的綠色農產品市場準入標準。
二要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積極引導各類鄉村企業設立標準化的農業生產基地,在全省范圍內建立對農藥、化肥、獸藥、飼料等的安全追溯管理平臺。
三要積極創建河南地方特色品牌,并擇機發展壯大。通過培育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優質有機農產品,借助地理標志認定,打造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品牌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