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集團石油管工程技術研究院 陜西 西安 710077)
企業在經濟管理的過程中巧用目標成本管理,滿足時代的需求和控制成本,有利于逐步增強自身實力,實現經營效益和創新發展的良性循環。
隨著技術進步,企業實施目標成本管理時,不僅要創新成本估算環節,還要有效優化和調整成本計算參數及系數。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不斷進行調整和變動,將管理的有效性與各操作環節結合起來,延伸管理的深度與范圍,突顯其應有的效用,實現參數化報表和信息化快速處理,實現成本控制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在實際操作中,工作人員應將自身經驗與目標成本管理手段結合,對工作進行創新,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使管理更加靈活,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體現管理的實效性。實現成本控制和創新發展雙驅動,避免對企業創新和升級起滯后作用,保證企業活力,使企業做大做強[1]。
每個企業都有自身的優勢和各自的產品,因此實際生產中需要消耗多種原材料并產生一定費用,包括事前、事后等成本。這就需要企業進行科學合理的記錄與分析,將大環境下的原材料波動周期和預測引入成本管理,根據實際需求采買與投資等,進而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綜合考慮目標成本和計劃。選用目標成本管理有利于滿足企業控制成本的需求、創新成本管理、提高綜合性價比、增強全局觀、提高現代企業信息化程度,可以綜合考慮全球大數據并進行分析比對,進而在整個目標周期內對目標成本進行綜合管理。例如采買完成后,需要進行存放、打包和后續運輸等多個操作,這些均屬于產品成本管理。特別是在周期運轉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對各環節的成本進行控制,這是成本管理的內容之一[2]。
產品的生產流程需要多種不同的設備共同完成。在常規的生產過程中,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及質量,滿足產品和社會需求,增強自身整體實力,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養護或更新,由此產生不同的費用。目標成本管理應涵蓋設備維護成本、設備更新成本、新設備及流程研發成本。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其設備等固定資產占有量非常可觀。
在信息化、新材料等快速發展的今天,先進設備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因此需要有效控制成本變化,合理安排現有設備產出成本和新設備更新成本的比例及步驟,進而實現產品和設備更新換代,避免對企業整體經營產生較大沖擊[3]。
企業的各項活動都需要人員參與,因此要有效控制員工的薪酬和待遇以及多種培訓所產生的費用。在信息化和新技術驅動的現代企業制度下,綜合考慮人員費用也是目標成本管理中的內容。
企業在不斷前行的過程中會逐步壯大人員隊伍,特別是高技能、高學歷等人才不斷出現或加入,促進了企業管理體系變革升級。做好相應的薪酬管理工作,保證企業發展和成本控制相得益彰,也是成本控制的重點之一[4]。
新時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企業需要總覽全局,對各階段的運營成本進行科學合理分析,繼而作出行之有效的決策,使自身產品及服務滿足大眾需求。目標成本管理可以與市場調研以及運營情況相結合,分析產品所面臨的發展趨勢,通過細致的操作制訂計劃,實現精準化推送,切實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目標成本管理的優勢還在于能對產品全過程的操作成本進行控制,涵蓋從生產到報廢的各個環節。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依賴于成本控制。需要將生產理念和目標成本相結合,改變以往只重視原材料成本而忽略選材、包裝和售后等多個環節成本控制的做法,做到全面掌控,使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5]。
目標成本管理不僅與企業發展有極大關系,同時影響著員工的利益。企業應以此為切入點,宣傳成本控制,提高全體員工的參與及主人翁意識,使其理解并積極配合經濟管理工作,繼而將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部分企業對目標成本認識不足,成本控制要求較低,大多數員工沒有積極參與到成本控制中,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企業需制定相應的運行制度,特別是企業的整體運行機制,以便深入探索運營權和所有權,加強各部門間的聯系。可以通過互聯網共享資源,對不同的工作崗位進行科學探究,科學分配人員,使其能夠以制度為依托進行自我約束。強化員工的成本意識,進而提升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達到優化成本、控制成本、協同創新的目的。管理層應結合實際需求,控制目標成本,對各部門實施分層式管理,細化各操作流程,將責任落實到每一個部門,使企業整體工作效率得到提升[6]。
企業目標成本管理需要滿足市場整體且多樣化的需求,注重服務的優質性,結合人們的真實需求,準確完成產品推送,使運營更加有效。在工作人員的創新下,企業的產品可以體現其社會屬性,滿足客戶的需求。有效的運營模式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目標成本管理條件下,企業對市場需求的敏感度逐漸增強,能夠根據大數據的反饋意見和對手產品的更新情況及時改進自身產品,滿足大眾的真實需求,進而有效控制產品研發成本,使目標成本管理的優勢更加明顯。
與此同時,企業還應對目標成本管理的成效進行考核,尋找可能對成本產生影響的不利因素,避免目標成本管理出現偏差。優化考核指標,提高考核指標的靈活性,提高員工參與考核的積極性,進而強化工作的執行力。
在實際操作中,企業借助目標成本管理滿足市場需求,以此為導向設計行之有效的運營方案,使整體的服務更為優質,進而提高企業運行效益[7]。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結合市場導向不斷更新產品,同時還要保證對成本的有效控制,在市場競爭中展現自身實力。企業應具有緊迫感,健全目標本成管理制度,將成本與市場結合,關注運營收益和產品生產情況,建立有針對性的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信息化操作水平。
在目標成本管理中,對于新產品的設計,需要基于市場的真實需求。了解先進技術,使用精美的工藝打造精品,以滿足生產需求,使資金利用最大化。例如產品設計人員將所需的信息分類并參數化,合理賦值后,由相關人員憑借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進行匯總分析并預測成本,實現安全及規范化生產[8]。
部分企業對目標成本管理的重視不足,管理及運營手段略顯落后,員工的工作熱情不高。面對這種情況,企業需要建立激勵制度,將其與員工的利益掛鉤,發揮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使員工在各個工作環節彰顯責任心。員工帶著熱情實施目標成本管理,以長遠的眼光看待自身的工作,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并不斷改進,形成“趕超”的氣氛,將持續改進各個環節。在實踐中,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獎懲制度,特別是實施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現代制度,能夠大幅度提高員工參與的積極性,形成主動目標成本管理行為。管理者應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員工的需求,同時深入宣傳成本意識,為目標成本管理提供便利[9]。
目標成本管理工作復雜且細致,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制度下的核心目標之一。企業需要巧妙使用目標成本管理,創新管理制度,創新企業體制,進一步提升企業經營觀念,改變傳統被動式的管控行為,轉向基于信息化技術條件下的主動參與。在體系框架下,應逐步提高員工整體素質,形成新的目標責任體系,在留檔、記錄、進出、提案、表決、績效等方面全面實現信息化管理體系。通過重點宣傳新時期的企業文化和管理目標等,使各部門成員明確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感受到企業文化和正能量,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員工憑借高度的責任心參與工作,進而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體現管理的實效性。在實踐中,企業應審視以往的經濟管理模式,從被動式轉向主動式服務,找到其中的不足,有方向地進行服務式改進。重視目標成本管理過程,突顯其在長期目標下的優勢和重要性,為企業創新前行和保持活力開辟廣闊空間。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困難,使企業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