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成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北京 100029)
中國資本市場30年一路走來,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發展,證券行業發生著巨大變化,證券行業開戶、行情、交易、信息服務等各項業務逐漸開始跟互聯網技術融合,互聯網思維和商業模式也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證券業務創新和運營中,眾多互聯網券商和明星產品應運而生,互聯網理念和技術變革正越來越多影響著證券行業的發展和變化。
隨著互聯網及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用戶可以隨時通過電腦或者智能設備查詢股市行情、獲取資訊、快速做出交易操作。2012年,在券商經紀業務占比中,網上交易占比83%,營業部現場交易僅為13%,用戶對互聯網交易的便捷、快速接受度越來越高。相關政策也陸續出臺,對互聯網證券行業起到很好的規范和指導作用:2012年,《證券賬戶非現場開戶實施暫行辦法》發布。2014年,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等6家券商獲得證監會批準,首批開展互聯網證券試點。2015年,全面放開了個人投資者“一人一戶”的限制。2020年8月,證監會就《證券公司租用第三方網絡平臺開展證券業務活動管理規定(試行)》公開征求意見。
隨著互聯網證券相關政策相繼出臺,券商積極觸網,帶動業務互聯網化,也給證券行業帶來巨大變化?;ヂ摼W渠道大幅降低了獲客門檻,導致券商之間競爭加劇,證券行業傭金不斷下滑。以2014年騰訊與國金證券合作的“傭金寶”產品為例,打出萬2.5傭金,開啟了券商“低傭金”時代,使國金證券經紀業務市場份額大幅提升,經紀業務的快速發展為國金證券業績穩健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過分析總結,我們發現我國互聯網證券目前有兩種發展模式:一是互聯網+券商:互聯網企業通過信息服務資訊等平臺形式獲得流量,再通過收購等形式獲取券商牌照,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東方財富證券、同花順等。這些公司從提供資訊、行情、社區等證券周邊服務起家,數年的發展積累了廣泛的證券用戶群體,平臺匯聚了大量的流量,券商牌照的獲得將極大拓展其上下游產業鏈及變現渠道,打通用戶證券投資一站式體驗,運營效率上實現1+1>2的效果。二是券商+互聯網:傳統券商通過引入互聯網技術,拓展自身業務邊界,比較有代表性的,如華泰證券等券商相繼推出自主APP,嘗試證券業務互聯網化。傳統券商具備的優勢是長期以來積累的用戶基礎,同時券商作為金融機構,有較強的投顧、投研等方面專業能力儲備,有專業的資產管理能力,可以為客戶提供全流程的金融服務和專業的風險控制 方案。
互聯網浪潮是大勢所趨,所帶來的低傭金將大大攤薄券商經紀業務的利潤占比,行業競爭白熱化,以經紀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券商將面臨業務轉型或兼并收購。券商經紀業務將變為券商的獲客渠道,倒逼券商圍繞客戶綜合金融需求展開創新業務,通過提升融資融券等創新服務、資管業務和培養高凈值客戶服務能力,提升對主營收入的貢獻占比。
有分析認為,券商經紀業務模式同質化程度高,競爭激烈,在互聯網證券和一人多戶的沖擊下,低傭金將成為長期趨勢。多家頭部券商加快轉型,將原有經紀部門轉型為財富管理部門,以經紀業務為渠道,持續推動財富管理業務發展。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多家券商的經紀業務占比已經降至20%以內,中信證券經紀業務收入截至2019年已經降至17%;申萬宏源也表示,要通過強化科技應用,加快自身創新業務轉型。創新服務能力已經成為券商轉型中的救命稻草。
傳統證券公司擁有專業金融能力、金融牌照、專業金融人才,互聯網公司具備巨大流量、強大的互聯網技術、產品策劃及運營能力,雙方可以優勢互補,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同時因為互聯網公司也可以通過收購、入股等方式加速滲透證券行業,證券公司也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雙方之間也存在競爭。
2013年以來,券商受到互聯網浪潮沖擊,積極觸網展業,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等頭部券商積極轉型,公司架構上設立網絡金融部,推動上線移動端網絡平臺。在自身積極觸網的同時,券商也與互聯網公司開展合作,合作形式上,主要是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進行經紀業務的展業,以同花順等證券行情資訊平臺為主,其中,同花順接入了約90%的券商,此外部分互聯網平臺也對券商放開了類似財富號等自運營平臺,如同花順的同順號、螞蟻的財富號等。
互聯網環境成長起來的80后、90后、00后,對互聯網的接受度更高,也通過互聯網可以便捷、快速觸達證券相關內容,投資理財意愿較早覺醒,互聯網證券公司對用戶群體的爭奪也越來越年輕化。同時,隨著智能設備的發展,用戶更便捷通過互聯網工具證券投資,2019年通過移動端達成的成交量達到38.5%,開戶占比超過99%。
2017年,深交所調研報告顯示,中小投資者是市場參與的主力,占比達7成,新入市投資者中,30歲以下的年輕投資者占比55%,新股民平均年齡31歲,對比五年前新入市股民平均年齡36歲,年輕化趨勢明顯。而從投資決策的信息源分析,移動端媒體占比47%,PC端網絡媒體占比42%。不得不說,互聯網技術對中國證券投資者的養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互聯網技術為證券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挑戰,面對新的市場環境,我們必須要對技術帶來的各種可能性進行全面分析,好的方面促進其發展,有風險的方面,指定相應規避策略。目前,互聯網證券面臨的挑戰和對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挑戰:互聯網技術的加持,讓證券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同時也會不可避免面臨很多技術風險,這也對證券行業監管提出新的要求,與時俱進,有效提升市場監管手段,避免監管盲區。二是對策:政府需要針對互聯網證券行業制定相應法律法規,規范互聯網證券公司在提供服務中的數據安全、用戶信息、交易機制等相關標準,制定相關監管策略,構建完善互聯網證券監管體系,以保障市場參與各方的合法權益。同時,監管手段要充分結合互聯網屬性,充分考慮市場發展規律,謹防不管就亂,一管就死,推動互聯網證券行業良性發展,維護公正、公開、公平的市場環境。同時互聯網證券公司要積極適應監管要求,在監管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創新,摸著石頭過河。金融行業關乎國計民生,更需行穩致遠,切不可劍走偏鋒,只看流量不顧風險的創新,給平臺和用戶帶來風險。
一是挑戰:互聯網技術為證券行業帶來新的玩法,以前傳統的做法是通過人建立跟客戶的聯系,現在建立在互聯網平臺上,用戶的行為已經數據化,能否用數據分析的思維,通過技術加持“工業化”的打發,快速轉變展業模式,成為傳統券商面臨的挑戰,同時互聯網思維也需要通過快速轉變思維模式,逐步養成站在用戶角度思考的模式。二是對策:互聯網技術將用戶行為數據化,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夠對用戶行為偏好、投資理念、風險承受能力等進行更為細致的畫像,通過對用戶的分析,推薦相應產品和服務,在券商增強服務能力的大背景下,這無疑是提升用戶觸達和服務效率的利器。因此,傳統券業除了跟互聯網公司合作導流,還應將更具價值的數據運營思路運用于日常經營之中,改變傳統粗放式的運營,更多通過用戶數據挖掘經營數據的潛力?;ヂ摼W金融產品更關注用戶體驗,如騰訊自選股提供7*24小時即時資訊、港美股實時行情、通過微信端服務號的能力及時觸達用戶,通過AI技術實現個性化的分發,這些產品能力極大降低了用戶接觸證券資訊的門檻,力求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證券投資服務,不斷陪伴用戶成長,這也成為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軟實力,成為投資者選擇互聯網平臺的重要考量因素。
一是挑戰:互聯網技術,對證券公司的經營管理提出新的挑戰。傳統券商經紀業務模式已經不足為繼,券商除了面對傳統同行的競爭,也面臨互聯網證券公司的競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需要依靠互聯網思維轉變傳統券商運營思路。二是對策:近年來,不少券商在內部管理架構上成立了“網金部”積極觸網,但并非一個部門能夠解決改變現狀,更需要融入到公司管理層的決策體系中,落實到公司業務的方方面面。同時,技術的引入核心在人才的引入,特別是互聯網證券這種復合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已經突破了傳統金融行業的標準,要懂金融、會產品技術、善運營,因此券商必須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和引入,結合互聯網和金融行業的屬性,制定相應的業務部門、管理流程、業務指標、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制度,增強員工對互聯網金融的認知能力,將互聯網基因融入日常工作之中。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金融行業也不可避免卷入其中,機遇與挑戰并存,需要我們隨時保持敬畏之心,敬畏技術,敬畏風險,敬畏用戶。在監管合規的條件下,將互聯網先進技術與專業金融知識,嚴謹的風控意識,服務客戶的意識結合起來,加快轉型與升級,不斷推動互聯網證券行業穩健發展,更好的服務好廣大投資者,促進中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