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蓓
(廣州市江南外國語學校,廣東 廣州 510250)
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小學校圖書館宣言》宣告:“中小學圖書館是保證學校對青少年和兒童進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項必不可少的事業,是保證學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條件,也是整個圖書館事業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2018年5月28日國家教育部貫徹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2003年發布的《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進行了修訂。修訂后強調,第三條 圖書館是中小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學校教育教學和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是學校文化建設和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載體,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平臺,是基礎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體現,也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第四條 圖書館的主要任務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建立健全學校文獻信息和服務體系,協助教師開展教學教研活動,指導學生掌握檢索與利用文獻信息的知識與技能;組織學生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
根據上級的指導、學校工作重點和師生需求,中學圖書館對館舍的規劃與布局,從整體上應強調資源的學科重點、服務的各有特色和空間的功能多樣。中學圖書館應配備館藏書庫、重要文獻查閱室、閱覽室、討論及學習間、自習區、語言學習區、音視頻(電影)間、錄像室、共享空間、國學館等。書庫、閱覽室等核心場室必須設在學校建筑的中心位置,其它場館可根據功能特點在校園內設置,條件允許最好將各功能室與圖書館連成一片。
合理而用心的館舍空間規劃與設計呈現出學校圖書館小而精、小而全、小而優的顯著特點,為不同的學習需求提供多元的環境與 空間。
針對各功能室的特點應配備相應的設施,以滿足師生不同的需求。如語言學習區可以配置朗誦臺,如同商場用的KTV小房,學生可在室內聽中、英文或其他語種的朗誦,或者自行在室內朗誦錄音,然后再回放,設備可檢測讀音是否正確并評分,有助于提高學生漢語和外語的朗誦、發音水平。錄像室配備直播系統,午休午餐時間可讓學生分享讀書心得體會,然后直播到校門和各班電子屏幕,讓全校同學引起共鳴,從而更自覺閱讀,更樂意分享,傳播正能量讓身心健康成長。學習間要配備白板電子屏、電腦和圓桌,方便師生可在內面對面研究、交流、學習,縮小距離感。音視頻(電影)間面積30平方左右,整合各式軟硬件,以影片、圖片、文字、音樂等多媒體數據庫形成互動環境,仿如小型電影院,讓師生能清晰、直觀看到、聽到音像,該室尤其適合外語學習。共享空間可設在校園過道、走廊、樓梯拐角,因地制宜,打造成書房式的閱讀環境,里面可擺放往期雜志或師生家中閑置的圖書,分享讓其他同學閱讀,重新燃放生機。另外,在書架上還可擺放物理、化學、生物、美術等各學科的優秀作品,如生物科參加市、區比賽的兔子解剖模型等,使學生互相學習。國學館的室內布置要彰顯中華傳統文化,除配備國學書籍外,還設有書法角、中國圍棋、象棋角、國學禮儀區等帶有中國元素的區域。禮儀區要大力宣揚孔子儒家文化,在這里可以穿上漢服體驗古代茶文化、誦讀詩經等,通過親身體驗,讓學生領略國學智慧,培養戰略思維。
從空間的整體設計來說,中學圖書館整個空間包含如下5個區域:1)活動中心:閱覽室的電腦與全校聯網,老師們可在閱覽室工作或休息,可休閑可討論,實現輕松交流、溝通的良好場所。2)電子閱讀區:區內配置20臺Kindle電子閱讀器,適合師生安靜閱讀最新電子圖書,杜絕網絡游戲和廣告騷擾。3)研究性學習中心:館內閱覽室、學習間適合師生間、生生間互動研究學習、聯絡及共同工作的多功能空間。4)展覽空間:錄像室、共享空間、國學館等很適合師生展示研究項目,分享心得,是促進跨學科交流和合作的良好平臺。5)數字工作站:配置高性能、高配置的電腦,3D打印機、掃描儀、復印機等,安裝專業化的軟件以獲取、分析、呈現各類數據,為教師備課、教學質量分析、學生查找課外資料提供必要的設備和服務。
在今年國家教育部新修訂《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中第二十條圖書館應當以全開架借閱為主。以學校圖書館為中心,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走廊、教室等空間,創新書刊借閱方式,優化借閱管理,創建泛在閱讀環境。第二十一條 圖書館應當納入學校信息化建設整體規劃,實行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從中可見,教育部相當重視中小學圖書館環境氛圍建設。
學校圖書館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應全力打造館內外的環境建設,充分利用空間布置來塑造人,改變人,培養人,教育人,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讓學生的成長速度就加快,成長質量就增高。如館門應利用墻體或過道做大宣傳,最簡單把“圖書館”三字用字畫、牌匾、浮雕等形式放大掛墻,門面馬上“高大上”,師生進門前都會慢步輕聲。閱覽室應設置主題墻,吸引眼球,引導閱讀,如根據近期時事熱點可設置“改革開放40周年圖書展”、“文學大師金庸武俠小說展”,或者初中語文名著導讀圖書展等。館內設置大型電子觸屏,不斷循環播報時事熱點新聞,師生手機掃二維碼可下載閱讀新聞和電子書。館內墻體和閱覽桌面都有勵志警句,隨時隨地思品教育。
各功能場室根據特點裝修,多采用自然光線,場室內外均以暖色調裝潢為主,并大量運用該校標志色,讓圖書館與學校大環境融為一體。如我校建筑外墻色是藍白相間,?;帐撬{色,因此共享空間的書架米白色,墻體宣傳語也是藍白相間,接近學校主色調,師生在此閱讀感覺舒適。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傲⒌聵淙恕币笈囵B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圖書館應面向教學、教育等環節提供資源與多元服務,應以信息素養教育、閱讀推廣等方式,實現育人功能。在館藏書庫內應設置經典圖書欄、革命紅書欄、魯迅作品欄、環境教育圖書欄等,我校是外國語學校專門設置外語圖書欄,專欄設置方便師生閱讀、研究。語言學習區多存放各主題的經典讀物資源,讓學生多朗誦愛國、頌親情詩詞和文段;音視頻(電影)間適量存放各類經典大片,革命戰爭年代離學生很遠,但通過看影片讓他們有認識。潛移物化,潤物無聲,通過各種媒體的閱讀方式、各種場合的閱讀分享進行各大主題教育,整合學校一切資源與力量,激發優勢,共彰教育成效。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學校圖書館的空間變革應以師生的多元化學習打造具有支持性、啟發性的交流場所為目的,圖書館始終保持對師生使用習慣的敏感度,并將資源、空間、技術等進行有機整合以實現服務創新,為他們帶來全新體驗,使圖書館在校園空間中具有獨有性,不可取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