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偉
(鄭州圖書館,河南 鄭州 450000)
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全面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經成為國家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圍繞公共文化服務這一國際命題和國家責任,黨和政府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出發,提出了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大方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群眾公共文化權益已成為黨和政府在文化建設方面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
隨著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重視和公眾對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強,社會范圍內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標準正在發生新的變化。特別是2013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了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艾F代”兩字,突出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時代性、創新性和開放性要求。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1],對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作了全面部署。公共圖書館作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機構,其公共文化服務理念、內容、形式等均需順應形勢,不斷豐富完善。這其中,無障礙建設做為一個重要的課題,應當在廣度與深度上給予新的拓展。
2006年12月13日第六十一屆聯大通過的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Convention of the Rightsof Personswith Disabilities)[2],其宗旨是促進、保護和確保所有殘疾人充分和平等地享有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并促進對殘疾人固有尊嚴的尊重?!豆s》第三十條對保障殘障人士參與文化生活、娛樂、休息和體育活動作出了明確要求:
第三十條 參與文化生活、娛樂、休閑和體育活動
一、締約國確認殘疾人有權在與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參與文化生活,并應當采取一切適當措施,確保殘疾人:
(一)獲得以無障礙模式提供的文化材料;
(二)獲得以無障礙模式提供的電視節目、電影、戲劇和其他文化活動;
(三)進出文化表演或文化服務場所,例如劇院、圖書館、電影院、圖書館、旅游服務場所,并盡可能地可以進出在本國文化中具有重要意義的紀念物和紀念地。
1.2.1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3]于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2008年4月2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修訂。該法第五章“文化生活”,對殘疾人享有的文化生活權利作出明確規定。
第四十一條 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參與文化生活的權利。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鼓勵、幫助殘疾人參加各種文化、體育、娛樂活動,積極創造條件,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十三條 政府和社會采取下列措施,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通過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圖書、網絡等形式,及時宣傳報道殘疾人的工作、生活等情況,為殘疾人服務;
(二)組織和扶持盲文讀物、盲人有聲讀物及其他殘疾人讀物的編寫和出版,根據盲人的實際需要,在公共圖書館設立盲文讀物、盲人有聲讀物圖書室;
(三)開辦電視手語節目,開辦殘疾人專題廣播欄目,推進電視欄目、影視作品加配字幕、解說;
(四)組織和扶持殘疾人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舉辦特殊藝術演出和殘疾人體育運動會,參加國際性比賽和交流;
(五)文化、體育、娛樂和其他公共活動場所,為殘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顧。有計劃地興辦殘疾人活動場所。
1.2.2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4]于2012年6月13日國務院第208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旨在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全社會創造無障礙環境,保障殘疾人等社會成員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指為便于殘疾人等社會成員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關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獲得社區服務所進行的建設活動。
第二章 無障礙設施建設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優先推進下列機構、場所的無障礙設施改造:
(一)特殊教育、康復、社會福利等機構;
(二)國家機關的公共服務場所;
(三)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等單位的公共服務場所;
(四)交通運輸、金融、郵政、商業、旅游等公共服務場所。
第三章 無障礙信息交流
第二十二條 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開設視力殘疾人閱覽室,提供盲文讀物、有聲讀物,其他圖書館應當逐步開設視力殘疾人閱覽室。
1.2.3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5]于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于2017年3月1日起實施?!豆参幕毡U戏ā返某雠_,標志著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法律保障取得歷史性突破,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和基本文化需求實現了從行政性“維護”到法律“保障”的跨越,公共文化服務將實現從可多可少、可急可緩的隨機狀態到標準化、均等化、專業化發展的跨越。該法在無障礙建設服務方面作出了相應規定。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和流動人口等群體的特點與需求,提供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
第十七條 公共文化設施的設計和建設,應當符合實用、安全、科學、美觀、環保、節約的要求和國家規定的標準,并配置無障礙設施設備。
1.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6]于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豆矆D書館法》是中國第一部圖書館專門法,確定了公共圖書館的基本原則和目標方向,構筑了公共圖書館的制度體系,為促進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該法在無障礙建設服務方面也作出了相應規定。
第三十三條 公共圖書館應當按照平等、開放、共享的要求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
第三十四條 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特點,積極創造條件,提供適合其需要的文獻信息、無障礙設施設備和服務等。
1.3.1 《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建標108-2008)
《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建標108-2008)[7]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于2008年8月28日批準發布,并于2008年11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明確規定了公共圖書館建設項目的規模分級、項目構成、建筑面積控制指標、建設選址、總體布局等要素,是公共圖書館建設項目科學決策和合理確定項目建設、投資水平的全國性統一標準。其中關于公共圖書館無障礙建設方面的規定有:
第二十七條 公共圖書館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的規定。
因2012年9月1日起《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正式實施后,原《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 50-2001)已同時被廢止,因此目前《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是公共圖書館無障礙建設的主要依據。
1.3.2 《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GB/T 28220-2011)
《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GB/T 28220-2011)[8]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11年12月30日發布,于2012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規范對圖書館服務資源、服務效能、服務宣傳、服務監督與反饋等做出了指導性規定。其中關于無障礙服務的規定有:
5.1.1 館舍建筑指標
為了保證讀者閱覽空間和圖書館為讀者服務能力,總建筑面積、閱覽室用房使用面積的比例、總閱覽座位數應按建標108-2008《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執行。并為殘障讀者的無障礙服務提供必要的服務設施。
7.1.3 無障礙標識
公共圖書館應設置無障礙設施的專用標識。
1.3.3 《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
《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9]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12年3月30日批準發布,并于2012年9月1日起實施。本規范對全國城市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城市道路、城市廣場、城市綠地、居住區、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及歷史文物保護建筑等無障礙設計建設進行了強制性規范和要求。其中公共建筑中,對圖書館無障礙設施設計建設作了專門規定:
8.7.3 文化館、少兒活動中心、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紀念塔、紀念碑、宗教建筑、圖書館、展覽館、科技館、藝術館、美術館、會展中心等建筑物的無障礙設施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圖書館、文化館等安有探測儀的出入口應便于乘輪椅者 進入。
2)圖書館、文化館等應設置低位目錄檢索臺。
3)報告廳、視聽室、陳列室、展覽廳等設有讀者席位時府至少設1個輪椅席位。
4)縣、市級及以上圖書館應設盲人專用圖書室(角).在無障礙入口、服務臺、樓梯間和電梯間入口、盲人圖書室前應設行進盲道和提示盲道。
5)宜提供語音導覽機、助聽器等信息服務。
1.3.4 《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JGJ 38-2015)
《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JGJ 38-2015)[10]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15年8月28日批準發布,并于2016年5月1日起實施。原1999年10月實施的《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JGJ 38-99)同時廢止。作為圖書館建設設計的行業標準,該規范對圖書館無障礙建設也作出了相應規定。
1)圖書館的四層及四層以上設有閱覽室時,應設置為讀者服務的電梯,并應至少設一臺無障礙電梯。
2)圖書館建筑應進行無障礙設計,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范》GB 50763的規定。
3)視障閱覽室應方便視障讀者使用,并應與盲文書庫相連通。4)當閱覽室(區)設置老年人及殘障讀者的專用座席時,應鄰近管理臺布置。
我們通常理解的無障礙服務主要對象是殘障人士,無障礙閱覽室也主要以盲人等視障人群為服務對象,無障礙閱覽室圖書及相關閱覽設備也主要圍繞視障人群需求配置。而諸如輪椅坡道、無障礙電梯、無障礙衛生間等也主要針對肢體殘障人士、行動不便人士等。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中指出,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這一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為我們明確了圖書館無障礙建設服務的對象不僅僅是殘障人士、弱勢群體,也應面向所有人群和社會團體,即面向人民。
作為公眾服務的公益性社會機構,關心所有社會成員是每一座圖書館應有的使命。面向所有社會成員,開展新理念下的無障礙建設,體現出圖書館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深刻解讀,體現出對社會弱勢群體的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為他們平等地參與社會文化生活提供了機會和條件,也體現出圖書館以人為本的存在理念。
當圖書館的無障礙建設服務對象面對全體人民時,無障礙建設和服務的內容也應豐富完善?,F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理念下,圖書館無障礙建設服務應包含:建筑無障礙、交通無障礙、準入無障礙、信息無障礙、文化無障礙、心理無障礙等。
建筑設施無障礙應主要遵循圖書館建筑設計、建造等各項國家標準和規范,為殘障人士及行動不便人士提供安全便捷的環境設施。諸如設計建造無障礙通道、盲道、殘障人專用停車位、供乘坐輪椅的老年人、殘障人使用的專用電梯、殘障人專用衛生間等;設置針對視障人士的專門指示標識或聲音提示;針對老年人、殘障人設置適度的燈光照明;服務設施的比例尺寸要結合人機工程學原理進行合理設 置等。
交通無障礙除了圖書館內部道路設計應符合無障礙設計要求外,最主要的是整個城市的市政交通設計規劃要為所有到圖書館的讀者提供便利的交通設施。如盲道建設要有城市市政道路盲道與圖書館院區內盲道的對接;城市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要有多條線路可到達圖書館;除圖書館自建停車場外,還應在圖書館周邊建設公共停車場;城市公共自行車站點的設置應優先將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場所納入等等。交通無障礙建設的最終目的是使公眾出行無障礙,保障所有人群以多種方式方便快捷地到達圖書館。
準入無障礙是指圖書館在讀者的入館上,除了必要的安全檢查以及特殊情況下政府部門有專門規定外,不能設置諸如收費、身份戶籍、年齡等任何限制性門檻或歧視性條件,阻礙公眾的正常進入。準入無障礙就要按照2011年1月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出臺的《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11]中要求的“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應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的規定來嚴格執行。
信息無障礙主要是通過具象化的標識標牌及人性化的服務等,為讀者提供清晰的導引信息和多形式的語言文字交流等,使讀者快速獲取想要的各種信息。
針對視、聽障礙人群,可印制有關圖書館概況以及文獻藏閱等內容的盲文和常規宣傳材料;可設立專門的手語工作人員,或招募志愿者為聽力障礙人士提供服務;運用多媒體系統和現代信息技術,為視、聽障礙者提供特殊的聲音或畫面服務等。
針對健全人群,信息無障礙主要是提供或及時發布清晰準確的咨詢信息、公告等,使公眾及時準確了解圖書館的各種信息和動態。制作規范完善的樓層及功能區域標識,為每一個到館的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導引,使讀者在館內通行無障礙。設計制作規范的圖書報刊排架標識,使讀者文獻自助借閱無障礙等。
主要針對兩類人群,即智力有障礙的公眾和文化上不能順利溝通的人。如城市文化的弱勢階層,偏遠山村里受教育有困難的人,或者是文化背景不同的外國游客等。對于這部分群體,應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通過設計特別的學習參觀活動及文化交流活動等,使他們享受到圖書館服務和文化權利,實現圖書館文化傳播的無障礙。
是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和服務態度提出的要求。要尊重所有前來參觀圖書館的讀者,讓所有的讀者都感覺受到熱情的服務,誠心為需要幫助的讀者提供幫助。對弱勢人群的服務,要體現圖書館對他們的關切,更重要的要體現對其尊嚴和個性的尊重。理解他們的需求,學會如何適宜地幫助他們,讓他們從心理上感受到圖書館對他們的接納、尊重和服務。
另外,圖書館還可以通過從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群體中招募志愿者,來為讀者包括同是老齡和殘障的讀者服務,展現他們服務社會的心愿和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和自尊,這也是圖書館人文關懷的一種體現。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理念下的圖書館無障礙建設,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在深度和廣度上進行創新和拓展。在深度方面,應繼續堅持做好以殘障人士為重心的無障礙建設服務,并結合殘障人士需求和新興科技等,不斷挖掘豐富服務的內容和方式,使殘障人士切實均等的享受到公共文化建設成果。在廣度方面,需擴大視野,將無障礙建設責任延伸到各相關社會職能部門,將無障礙建設服務對象延伸到全體大眾,將無障礙建設內容延伸到信息交流、文化傳播、心理等多方面,確保大眾到圖書館無障礙,在圖書館無 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