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潔
(遼寧財貿學院,遼寧 葫蘆島 125100)
漁業本身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具有很強的相關產業拉動作用以及后發優勢,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國作為世界第一漁業大國,水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葫蘆島市海洋漁業文化發展歷史悠久,本身對遼寧經濟的建設帶來了很強的推動力,而且隨著近幾年來旅游產業的逐漸發展,以及人們對海洋文化的逐漸重視,將遼寧經濟發展以及漁業文化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不僅能夠推動地區經濟建設,甚至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區域整體效益,實現附加價值。
遼寧葫蘆島市有興城、綏中、龍港、連山四個縣(市)區臨海,沿海鄉鎮23個,78個村有海洋漁業生產,漁業人口將近10萬人。截至2019年底,全市漁業經濟總產值實現55.7億元,同比增長4.8%;水產品產量穩定在46萬噸。在葫蘆島市海洋漁業發展中海洋牧場建設成效顯著。尤其是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實施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人工魚礁項目建設。“十三五”以來在國家、省級漁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葫蘆島市獲稱覺華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貝昌隆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等。爭取國家級人工魚礁建設項目2個,資金4999萬元,其中覺華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人工魚礁建設項目資金2499萬元,貝昌隆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人工魚礁建設項目資金2500萬元。目前正在積極組織推進2個項目實施工作[1]。
在葫蘆島海洋漁業發展中以海參、大菱鲆、貝類等為重點的精品養殖已成規模。其中海參池塘養殖面積5萬畝、底播增殖面積2.1萬畝,年產量4210噸、產值4.2億元;大菱鲆(多寶魚)工廠化養殖面積240萬平方米以上,年產量4萬噸,產值15億元。以興城現代漁業園區為代表的多寶魚養殖,不論養殖面積、產量,還是品質,都處在全國領先地位;扇貝、雜色蛤等貝類增養殖面積37萬畝,年產量30萬噸、產值13億元。由此可見,葫蘆島市海洋漁業文化的發展,對于帶動遼寧經濟建設,增加經濟收入來講具有明顯的效益。
在遼東灣第一大島覺華島上,藍天碧海之下,能夠看到成群結隊的海鷗在藍天中翱翔。嘻嘻,不僅能夠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趕往,同時還使得附近的一些水域質量明顯得到了升級。通過人工造礁,覺華島海洋牧場的海域生態環境和生物量慢慢恢復起來,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人工魚礁是海洋牧場的重要組成,它們不僅能保護、增殖魚類,還能修復區域生態,且有改善水質、減少赤潮、阻止海底拖網作業等作用,環境效益十分明顯。
豐富的漁業生物資源以及優良的水域環境,是發展葫蘆島市漁業文化以及地區經濟的基礎性條件,而且也是一項長期需要治理和改善的工作。基于此,相關單位需要結合遼寧漁業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對葫蘆島市水域的環境進行重點監測和監督,有效強化外來投入品的監管工作,并健全當地水環境安全預警機制。除此之外,對生物資源也需要進行定期的修復和養護,完善保護性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嚴格控制外來船只以及漁網捕撈的強度。除此之外,為了能夠調整漁業經濟結構,推進當地產業化經營的步伐,需要將水產品加工向深加工的方向來發展,在有效延長漁業產業鏈的同時,促進葫蘆島市創新漁業、精品漁業、休閑漁業、生態發展漁業等結構的建設,使漁業產業化實現集約和外放,提升漁業產品的檔次和等級的同時,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2]。
為了能夠促進遼寧經濟的發展,想要發揮葫蘆島市海洋漁業的優勢,就要遵循經濟規律,在科學投入一定比例資金的同時,各部門、漁業企業以及部分漁業散戶也應該注重在漁業建設方面的投入,以便于釋放生產力。例如,可以通過加強對漁業經濟的管理及對漁業所屬企業或所屬項目的有效監管,使漁業資源以及水域灘涂的利用率能夠得達到最優化,以此來減少閑置資源浪費的情況,提高漁業經濟的可持續化發展。而且作為第一生產力,發展漁業科技,有效增加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決限制遼寧漁業經濟發展的資金資源等瓶頸問題。通過修復和養護漁業資源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增殖放流等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漁業經濟的發展,從而促進產業優化創新。
遼寧位于我國北方地區,水產產品質量本身具有信譽高、企業知名度高的特點。但是在遼寧地區,漁業產品銷量大的品種卻非常少見,而且遠銷海內外的漁業產品大多附加產業值低,產業鏈也相對較短。基于此,為了能夠進一步助推葫蘆島市海洋漁業文化對遼寧經濟的發展,應該重視加強水產品的市場經濟建設,通過市場的推動力來使水產品的出口和內需逐漸擴大,在提高附加產業值的同時,延長產業生產鏈,以促進經濟的發展。除此之外,為了能夠提高水產品的安全質量,也需要對水域環境以及生態環境加以保護和維持,防止外來投入品的大量使用,以便于生產出自營外銷的漁業生產方式,以完善水產品安全保障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等,使遼寧當地的水產品成為海內外消費者放心的食品和綠色有機食品,擴大銷路的同時,提高品牌的影響力,以此來促進遼寧當地經濟的發展[3]。
葫蘆島市海洋漁業文化本身對遼寧經濟發展產生著巨大的作用,不僅增加了經濟收入,而且在環境教育方面也具有極強的推動力。基于此,在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漁業生物資源的保護,有效調整當地漁業經濟的結構,在科學增加經濟投入的同時,以科技創新轉變漁業經濟發展模式。在加強十產品市場建設的基礎上,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擴大遼寧水產品的影響力,以此來助推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