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君
(廣州市天河區天府幼兒園,廣東 廣州 510600)
師幼互動,也稱師幼交往,是指教師與幼兒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行為及其動態過程,它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1]。社區場景化課程旨在充分利用社區場景中的獨特資源,讓幼兒走進社區場景,在真實的場景中體驗、探索,在體驗“社區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感受社區文化魅力的過程中萌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社會交往能力,讓幼兒教育回歸生活。只有當教師能以幼兒為主,擅于觀察幼兒、支持幼兒對場景的深入探究,幼兒才能在場景中獲得成長。
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指導者,而是與幼兒平等的交流者、合作者。安全是人低層次的需求,當我們為幼兒營造一種寬松、愉快的氛圍,給予幼兒心理上的安全感,幼兒才會對場景進行大膽的探索。場景的最大價值,是場景中蘊含著各種有待幼兒去探究的獨特資源,這些資源不是教師塞給幼兒的,而是需要幼兒自己去觀察、去發現的,在這探究的過程中,幼兒在慢慢成長,而這恰恰是社區場景化課程最精彩的部分。如果教師不清楚自己的定位,為幼兒準備好一切,幼兒就失去了體驗,也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幼兒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每一位幼兒都有自己的成長步伐。同一個場景,可能有些幼兒關注“會飛的種子”、有些幼兒關注“長在葉子上的種子”。場景要給到孩子的,不是標準化的知識,不是整齊劃一的要求,它是一個可以自由探索的地方。教師應接受幼兒發展的個體性與不平衡性,了解每一位幼兒的發展需求,幫助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幼兒是場景中的主體,但這并不代表教師可以無所作為。理想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嚴格的教育管理[2]。老師要做好觀察者、支持者的角色,提前了解場景中蘊含的教育價值,清晰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在這基礎上,預設場景活動內容。只有這樣,當幼兒在探究場景時,教師才可以根據場景蘊含的教育價值和幼兒當前發展情況,對幼兒的探究行為進行及時的支持和引導,激發不同層次幼兒的探究興趣和欲望,促進他們的探索。
所謂“生成”,是指教師在與幼兒交往時,能逐漸發現并探索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就像冰山逐漸浮出海面的過程[3]。教師只有事先做好準備,活動中帶著目標觀察和引導,才能捕捉到幼兒的閃光點。并非幼兒提出的所有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教師要經過分析判斷,要有駕馭活動的能力,才能使得師幼互動有所價值。如幼兒參觀華南植物園溫室后,產生了激烈的討論:為什么這些植物要養在溫室里?為什么有一些就不用呢?是因為它們怕冷嗎...老師及時捉住話題,提問:植物生長需要什么條件呢?幼兒紛紛說: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愛、溫暖...教師并沒有給出所謂的正確答案,而是為孩子提供材料,一起去做實驗,探索“植物生長的條件”。
1)提供材料支持。幼兒的學習品質在深入探究中得以獲得,而材料支持是進行深入探究必不可少的。教師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提供成品或半成品材料,或引導幼兒自己去尋找材料。如孩子在“華南植物園場景化”活動后對種子充滿了興趣,想收集更多的種子。教師提問:如何能收集到各種各樣的種子?孩子紛紛說:可以在吃水果餐的時候把水果種子留下來;可以叫媽媽帶我去菜市場買;華南植物園的一棵大樹下有很多種子...老師支持幼兒自己去尋找種子。收集了種子后,孩子想創設“種子商店”。教師根據孩子提出的需要,為孩子提供了KT板、大紙箱、油性筆、紗布等半成品,孩子利用這些材料制作商店需要的標價牌、柜子、門...孩子在自己建構的新場景中繼續深入探究。2)利用家長資源。良好的師幼互動建立在對幼兒的了解上,通過家園溝通,教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幼兒現階段的關注點,發展情況,從而更好地支持幼兒的發展。如大班在開展“各種各樣的水果”這個主題的時候,教師請家長帶孩子去超市認識各種水果,家長在班級微信群反映,孩子在華南植物園里認識了各種種子,所以對各種水果的果殼非常感興趣。于是老師請家長和孩子收集各種果殼,上網搜索各種果殼相關資料,豐富孩子知識,為新主題“果殼”做準備。3)提供情感支持。幼兒在場景活動中,會遇到失敗、成功、會有新的發現、會和同伴合作、會產生矛盾等,教師要時時觀察幼兒的行為,關注幼兒的情感,及時給予幼兒反饋,這樣的師幼互動,能鼓勵幼兒不斷去探究。如中班孩子在開展“葉脈”這個小項目時,很多小朋友初次嘗試刷葉脈都失敗了,教師觀察到幼兒受挫的情緒,及時肯定幼兒能想到各種各樣的辦法,給幼兒講了科學家堅持做實驗的小故事,馬上就讓孩子失落的情緒消失了,變得積極起來。
評價是有效促進師幼互動的策略,在幼兒自我評價能力還沒有很好形成的時候,幼兒會非常信任甚至依賴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幼兒在社區場景中表現出來的觀察、思考、堅持不懈、和同伴的交往、合作等行為,是社區場景課程中的亮點也是幼兒學習品質的體現。幼兒在場景中形成的模糊、零散的經驗,也需要教師幫助幼兒提升成自我經驗,所以社區場景課程評價不應關注幼兒獲得多少知識技能,而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在過程中的感受體驗。
既然以幼兒為主體,我們就不應該搞“教師一言堂”的評價模式,雖然幼兒還沒有建立良好的評價能力,可是我們可以在活動中進行引導,特別是中、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了基本的觀察和初步分析能力。
總之,師幼互動水平對社區場景化課程的構建有著重要影響,我們只有建立科學的師幼觀;合理解讀幼兒行為,為幼兒的探究提供支持;通過科學的評價方式對幼兒在場景中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才能更好地發揮社區場景的獨特價值,更好地支持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