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杰
(重慶交通大學,重慶 400000)
超聲波電動機(Ultrasonic Motor,簡稱USM)是一種新型的驅動電機,不同于傳統電磁型電機的工作方式,超聲波電機內部無線圈和磁場等,這使其擁有許多極為優良的特性,結構靈活緊湊、低速大轉矩、不受電磁干擾等,極大的滿足了宇宙空間中機械系統的需求,隨著超聲波電機技術的成熟,其制造成本將不斷降低并實現廣泛的商業應用,在宇宙開發及太空機器人領域將具有相當廣闊的應用前景。
某些特殊的電解質晶體在收到外力時,會使得其結構內部發生極化,電解質晶體的兩端表面內會產生符號相反的束縛電荷會吸引外界極性相反的自由電荷,外力作用方向改變時,表面電荷的極性也會隨之發生反轉,這種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使電解質發生極化的現象稱為正壓電效應,晶體的這一性質就叫壓電性。反之,電場的作用又會使晶體發生形變,這個效應就稱為逆壓電效應。
超聲波電機工作頻率為20kHz以上,由定子(振動體)和轉子(移動體)兩部分組成,其定子是由彈性體和壓電陶瓷構成,轉子是由金屬板構成。加在定子和轉子之間的壓力讓二者緊密接觸,定、轉子之間加一層摩擦材料,減少摩擦損耗。施加相位差為90°的高頻電壓時,彈性體內產生兩組駐波,合成圓周方向的行波,使得定子表面質點形成橢圓運動軌跡的振動,移動體形成做連續宏觀運動。
1967年4月勘測者-3月球探測器上的機械臂成為第一個太空機器人,這個機械臂可以在月球取樣,并把樣本送入土壤分析器中分析。1970年9月,蘇聯研制并發射了全球第一個取樣返回機器人,它可以將樣品儲存在樣品倉內返回地球。1997年研制出火星探測車“旅居者”。2011年在發現號發射任務中,向國際空間站帶來了首個人形機器人——機器人宇航員-2。
機器人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便是機械臂的功能以及多自由度關節的研究。通常大多數機械手是具有六個自由度的關節式機械結構,其中前三個自由度引導夾手裝置至所需位置,后三個自由度用來決定末端執行裝置的方向[1],然而目前大部分機器人多自由度運動的驅動裝置結構復雜,體積龐大。超聲波電機驅動則可以利用單獨一個關節就可以實現多自由度運動的機器人關節,超聲波電機采用單片機實現控制,控制方法簡單易行并且使太空機器人結構極大得到簡化,提高機器人的操作精度,減輕機器人體積和重量,方便太空機器人執行預設任務,而且其抗電磁干擾的特性更可以使機器人適應太空嚴苛的強電磁干擾的工作環境。
探測車主要用作行星探測,然而在探測車驅動電機方面,與傳統電機相比,超聲波電機在這方面的使用具有許多優點,如無源自鎖性,響應時間短。傳統電磁式電機斷電沒有電流通過,無法產生定位轉矩,需要另外增加定位設備,使得探測車車體笨重,而超聲波電機斷電后,定、轉子之間依然存在較大的摩擦力,具有了較大的保持力矩,這個摩擦力矩便可以實現自鎖功能,不給探測車增加額外負擔,而且與傳統電磁式電機相比,超聲波電機動態響應時間短。這使得探測車能夠更加精確的移動,到達指定位置的精度更高,更好的完成探測任務。
其次,超聲波電機低轉速,大轉矩的優點也是使用其作為車輪驅動的原因,超聲波電機這一性能可以使其直接帶負載而無需減速裝置,減少了探測車體積質量,提高工作可靠性。另外,傳統的電磁式電機在太空工作極有可能受到太空電磁干擾,以及低溫真空環境的影響,出現不可預料的故障,而超聲波電機自身結構及工作方式決定了其完全可以適應這等惡劣環境,因此綜上所述,超聲波電機作為太空探測車車輪的驅動電機是在合適不過。
超聲波電機USM因其不同于傳統電機的優良特性,已在航空航天、相機、機器人、醫療、汽車、精密定位儀、微型機械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更是將其優點表現的淋漓盡致,可以預見未來的航空航天中必將廣泛使用USM作為各類航天器的驅動器。當它自身存在的不足得到解決后,如提高電機壽命、降低成本、對電機的控制更加精確等問題,USM將極有可能在很多領域完全取代傳統電磁式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