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芳
(寧武縣能源局,山西 忻州 036700)
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始,為煤礦事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通過科學的開展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避了生產過程事故的發生,提高了生產人員的安全。通過加強生產監督管理效率,保證了煤礦安全生產都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但也要提高對于風險問題的認識,從而全面做好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進一步推進煤礦事業發展。
1)頂板事故。所謂的頂板事故,指的是在地下煤礦生產活動的過程中,由于開挖深度的提升,地下通道的煤層上方出現了巖層頂板支撐形變,造成壓力平衡被破壞。長期作用下,會導致上層的外部壓力過大,造成頂板的縫隙、孔洞甚至直接斷裂。如果沒有及時做出加固處理,頂板一旦意外脫落就會造成事故問題或設備損壞。目前我國煤礦生產過程中,頂板事故屬于頻率最高、危害最嚴重的一環,當下解決處理方法為采用液壓支架。頂板事故率有所下降,但目前我國煤礦總體技術水平不高,特別是某些地方煤礦的開采方式仍然還很原始,還有不少煤礦回采工作面使用摩擦金屬支架和木支架,其性能差、不穩定,極易造成頂板突然冒頂或片幫。使頂板事故仍然是煤礦生產的主要災害之一。
2)粉塵、瓦斯事故。針對過往的經驗來看,可燃性粉塵會在空氣中懸停,這也是煤礦工人所說的粉塵云。如果粉塵的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即使是細微的火星也會造成爆炸。盡管粉塵的總體積較小,但其接觸的表面積卻較高,煤礦生產過程中常用的火源或氧化劑,都會在潛移默化間造成爆炸威脅。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煤礦的總存儲量和分布都較大,且大多屬于地下礦,其瓦斯濃度極高,部分煤礦安全生產意識不足,加劇了出現瓦斯爆炸事故的可能性。
3)水災事故。我國部分煤礦的地理位置,位于湖泊或者水庫的位置,受限于較為復雜的地形以及其他因素所制約,在煤礦開采的時候很容易引發坍塌事故,而坍塌一旦形成很難保證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坍塌也會導致水流的沖擊,造成人員的溺亡。同時,在遺體回收和坑道使用上造成困難。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目前的煤層賦存條件差,瓦斯災害情況嚴重。煤礦開采的過程中,地下水的防治也屬于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內容。由于煤礦的自然條件較差,導致我國煤礦生產過程中事故的發生頻率較高。隨著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煤炭的需求總量逐漸提升,由于經濟利益的驅使,導致一些人選擇了不科學、不合理的方法進行煤礦的開采。為了降低開采成本,運用不適當的方式展開開采,過度追求經濟收益,存在違規開采的情況。在生產過程中,存在滿負荷和超負荷等情況,這樣的開采方式會導致礦井長期處于負載情況,也會造成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提升,導致煤礦事故頻頻發生。這些發生事故的煤礦企業,如果能夠嚴格按照相關政府機關部門的要求進行煤礦的開采,在相關部門的監督下進行煤礦開采,根據指示進行改善,就能夠有效的降低事故發生的頻率。但是,就目前而言,煤礦安全生產監督對于細節過度重視,只針對煤礦生產的合格性展開檢測。例如:煤礦“四證”是否齊全,施工是否具備相應的資質,煤礦開采過程中所運用的機電設備性能,各個工序是否按照正確的要求進行展開等,但是對于煤礦的風險性檢查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為了更好的解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必須采用適當的措施和相應的對策進行解決。煤礦開采能夠有效地帶動當地的經濟獲得提升,但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是保證人員安全。因此,無論是相關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還是煤礦企業內部的員工,都需要提升自身對于煤礦開采的重視程度,將人身安全放置在首位。
1)構建完善的監督管理體質。隨著人們對于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煤礦企業開采過程中出現事故的頻率逐漸下降,但是仍舊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必須繼續提升對于相關問題的重視程度。為了更好的保證煤礦的開采安全,相關政府員工和煤礦企業內部的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礦產的實際情況,展開分析,分析在開產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風險,根據相關標準和制度進行改善。除此之外,地方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國家煤礦安全監管局需要做好自身的工作,針對煤礦開采工作展開全面檢查,從源頭上杜絕一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2)加強監管,降低事故發生概率。(1)不斷提升安全生產意識。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無論是企業內部的負責人還是相關施工人員,必須運用合理的方式,提升企業內部人員的安全管理意識,尤其是針對井下開采人員,必須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識,對自身的人生安全負責。在下井作業的過程中,應當按照要求佩戴相關的安全設備。與此同時,煤礦企業需要根企業內部實際施工人員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培訓課程,進而更好的幫助施工人員提升自身的安全生產技術水平,保證生產安全。(2)提升生產監督力度。政府安全管理部門需要引進素質高技術水平高的安全生產監管人員,根據煤礦的實際情況,安排適當的人員展開監管。還需要定期針對煤礦的生產情況進行安全抽查。(3)企業自身需要加強在安全方面的監管。企業需要安排專業的監管人員,針對煤礦的生產情況和質量展開定期檢查。除此之外,還需要對開采人員的工作流程進行監督,進而更好的保證符合標準進行開采。(4)檢查個人防護措施。如果存在防護不到位的工作人員,必須讓其完善防護后再進入現場。
3)合理應用安全監管技術,豐富安全監督管理措施。為了更好的針對煤礦安全展開監管,必須要拓展監管的寬度。在實施監管的過程中,可以結合電子設備進行展開,對于轄區內的煤礦企業需要做到全面監管。結合計算機監控展開監管,進而更好的全天候對煤礦企業進行監督,進而更為及時的發現問題并進行解決。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對煤礦企業進行監管能夠更為快速地掌握企業內部生產的實際情況。除此之外,運用監控展開監管也能夠更好的處罰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違規操作,進而更好的保證生產安全。在進行監管的過程中,應當避免出現只針對合規性展開檢查的情況,還需要針對煤礦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風險因素展開檢查,通過運用合理的檢查方法,更好地發現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而更好的保證生產 安全。
4)利用科技,促進安全生產。煤礦企業內部的利益關系較為繁雜,這對于安全生產而言存在一定的阻礙。相關部門必須重視這一情況,除此之外,還需要在煤礦生產中結合先進技術展開生產。合理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能夠更好的降低人力需求,運用機械展開開采,進而降低人身安全問題產生的頻率。除此之外,運用科技手段也能夠更好的展開事故預警,保證生產安全。
煤礦生產過程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必然會造成一定經濟損失,嚴重的會危及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有效的開展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是保證煤礦生產安全的關鍵,作為相關工作人員,要結合煤礦企業實際,科學的制定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從而保證煤礦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