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寧濤 段 欣
(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上海 200940)
企業品牌和文化,都是塑造企業影響力、控制力、領導地位的有力武器,兩者有效結合將能夠更好地提升核心競爭力,尤其在現代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更加需要注重企業內部文化的構建,營造人人鑄就品牌、宣傳品牌的意識,同時還需要做好品質保障工作,進而提升品牌建設的價值。中冶寶鋼在新時代的氛圍影響下,將基于不斷創新的視角和思維對品牌建設以及文化轉型進行優化,為企業建設發展提供無形力量。
1)在品牌文化中融入企業戰略目標。企業文化是品牌的靈魂。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并為企業全體人員遵守和奉行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經營理念的綜合反映。而品牌是一種精神、一種品位、一種格調,它的主要特征是與用戶共鳴和推動企業的價值取向。現代,國際著名的品牌每到一個地方,都實行文化本土化戰略,意以把當地傳統文化融入自己的品牌中,以拉近與客戶的距離,從而促使客戶視其品牌為生活的一部分。在中冶寶鋼發展的的過程中,始終秉承“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的企業精神,將品牌文化構建與企業精神相結合,進而打造了目前國內產業規模、綜合實力、服務水平一流并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冶金運營服務商的品牌形象,實際上將企業精神與“中冶寶鋼”品牌文化連接起來能夠更加形象地將企業的發展愿景展現給客戶和社會,為推動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保障。
2)將品牌文化與產品或服務特點結合起來。唯有被消費者所認同和接受的服務才具有良好的品牌效益,因而在中冶寶鋼運行發展的過程中,始終按照“聚焦主業、做強一業、相關多元、科學補充”的發展戰略,著力打造“檢修協力核心主業+裝備制造及新型材料、工程技改、鋼渣綜合利用相關多元產業”的“1+3”四位一體產業格局,并且其規模已經覆蓋全國12大省市自治區27個區域,進而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以及便捷化的服務,為樹立“顧客至上”的品牌理念作出了實踐行動,由此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反之,如果一個品牌,缺少文化底蘊,缺失精神價值,再獨特再優秀的產品,都是能夠被拷貝的。因此,只有把優秀的企業文化融入生產、產品之中,才會提升品牌的附加值,擴大品牌價值的資源,也才會有高質量的品牌。
3)品牌文化迎合客戶心理。企業的品牌文化建設最終目的在于獲得客戶的認可,進而獲得更好的服務質量,更大的經濟利益。因而在品牌文化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基于客戶心理進行轉型優化,不斷優化鋼鐵生產以及設備維修業務的質量,以此樹立高品質追求的企業文化,進而在內部組織機構中營造良好的品牌塑造氛圍,為提升核心技術以及推動企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保障。企業的發展形勢實際上就是客戶群體心理變動的結果,客戶的需求就是企業的追求。
在經濟全球化日趨明顯、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既面臨著良好的機遇,又面對著巨大的挑戰。任何企業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就得以優秀的企業文化,來塑造與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擴大企業的內涵。然而,我國很多數企業,雖然擁有著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由于缺少對企業的優秀文化元素的挖掘、提煉與總結,以及對自身文化的創新與提升,從而使得企業品牌缺少廣度、深度與力度。因此,構筑特色的企業文化,打造高質量的企業品牌,是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當務之急。
由于我國企業文化構建的起步時間較晚,因而在實際地文化創建過程中只是流于形式,領導也沒有加強對企業文化構建意識,使得企業文化的建設出現落后現象,滿足不了新常態的需求。高層管理者對企業文化構建的重視程度將直接影響對員工的管理效率和效益,而在當前的企業運行過程中,依然存在“輕管理、重經營,輕文化、重效益”的現象。除此之外,在管理的過程中,薪酬和福利待遇也是企業文化構建中的一部分,而在企業體制建立上依然處于尚未完善的狀態。大部分企業在管理體系上處于問題出現,而后再進行問題處理的階段,而沒有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誘因的歸納總結,進而使得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存在著眾多的問題隱患。
總之,企業要屏除歷史弊端,超越自我,創新發展,永昌基業,就要借助文化的力量,打造卓越的企業品牌。
1)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產品的品質以及服務質量水平實際上是企業品牌文化具體的表現形式,因而在品牌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就需要做好“質”的控制,以“質”取勝,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具備冶金全工藝鏈設備運維總承包業務能力,擁有設備管理、操作、維修區域化運營業務能力,擁有專業、專項作業的功能性、一體化運營業務能力,同時還擁有冶金專用設備、工程機械的設計制造、高端建材、耐材、焊材的開發和制造以及工程建設能力,由此將能夠更好地基于市場需求提調整產業結構,進而為客戶群體提供更加高質量以及差異化的服務,為獲得客戶群體的認可奠定良好的基礎保障。品牌文化是推動企業可持續性發展的無形力量,因而在實際的服務工作中需要將其優化和具體化,進而使得企業的品牌效益得到提升。
2)建立激勵機制,優化物質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主要是指通過具體的物質獎勵以及政策扶持,提高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由此更好地提高對鋼鐵企業的政策的理解。例如在企業可以通過員工的表現進行獎金的發放,在節假日進行給予員工禮物,以及對于具有一定工齡的員工落實住房政策,由此都能夠提高員工參與企業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企業通過物質激勵也能樹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由此提高員工和組織之間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進而更好地推動企業業務工作健康發展,在日常工作中嚴格按照企業建設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務,創造價值。
3)要加強傳播,樹立企業文化品牌。企業文化的建設和傳播對企業塑造良好的形象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這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一個有效途徑。現代傳媒以及紙質傳媒都是宣傳企業品牌文化的中重要渠道,因而企業的文化建設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些途徑,以此大力宣傳我國企業不斷進取、勇于創新、團結協作以及銳意改革的精神從而更好地激發出企業內部員工奮發圖強、奉獻社會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風貌。除此之外,企業還應該有針對性的深入挖掘出企業內部的優秀文化底蘊和典型事跡案例,并對其文化內涵進行不斷地豐富,同時對其進行傳播推廣,從而將企業的精神和價值進行準確的傳遞,進而樹立起企業文化的品牌。
總而言之,企業品牌文化構建的質量將會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生直接影響,因而企業在品牌樹立的過程中就需要基于客戶群體的需求,牢固樹立“客戶的需求就是企業的追求”的理念,做好內部業務品質的控制,同時還需要建立明確的激勵體制,以此讓員工能夠提升品牌塑造、品牌宣傳的積極性,使得品牌文化能夠長久地推動企業朝著更高的目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