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晶晶
(臨夏州文化館,甘肅 臨夏回族自治州 731100)
隨著新時期經濟水平的發展與提高,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加強。文化館作為國家為民眾提供的基礎文化設施之一,應當承擔起提高群眾文化建設的重任,豐富自身的藝術儲備,在推廣文化知識的過程中發揮出自身的職能作用。同時,民眾對與舞蹈這種藝術形式極為熱愛,因此通過舞蹈來引導群眾進行藝術欣賞并提高民眾對文化健設工作的參與性有著很高的社會價值,文化館應當對舞蹈的培訓工作產生足夠的重視。
有學者認為:“舞蹈跳的就是文化,跳的是一個人的文化底蘊。”通過舞蹈可以有效提升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并為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審美觀念的養成,需要首先對美形成一個明確的認知,并且自身具備一定的美感,才可以準確的對“美”的概念進行判斷,而舞蹈就是培養一個人美感的藝術形式。舞蹈的美感是通過形體來表達,通過心靈來感受,從而完成自身的情感宣泄。通俗來講,通過舞蹈的形式,可以有效將人對于美的追求激發出來,從而提升一個人的審美水平[1]。
前文提到過,舞蹈的目的之一在于將內心情感宣泄出來,這種情感宣泄不同于語言表達,而是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然而卻能比語言表達更加具有說服力。因此,國內外很多著名的舞蹈家都贊成“舞蹈本身即是一種語言”這種說法,因為舞蹈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更加真實并具有震撼力。同時,舞蹈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項肢體運動,需要通過肢體活動來表現美感,因此可以說舞蹈在促進民眾身心健康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
在進行舞蹈的過程中,除了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之外,還能夠反饋出真實的特定生活,使人們對我國當前真實的國情形成清晰地認識,從而樹立起宏大的家國觀念。
以民族舞劇《絲路花語》為例,在排練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我國盛唐時期踏上絲綢之路的真實盛況,同時還能夠將我國少數民族的特色真實呈現出來,成為人們了解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并且透過舞蹈內容,對我國現下社會的真實情況也形成了一個具體的了解,從而也就會在構建我國民族團結的工作中,做出一定的貢獻。
提升舞蹈培訓工作的基礎在于提升人們對舞蹈學習的積極性。為此,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舞蹈的宣傳力度,可以組織政府部門的員工定期參加舞蹈培訓,排練出優秀的舞蹈作品到基層群眾當中進行文藝匯演宣傳,或者通過電視廣播的文化頻道對舞蹈文化以及優秀作品進行宣傳,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傳播舞蹈方面的相關知識,使人們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去了解舞蹈作品,對舞蹈的內涵以及鑒賞方式形成正確的認知,從而對舞蹈這一藝術形式產生高度認可,積極主動的配合文化館進行專業的舞蹈知識學習[3]。
例如2019年10月,盤錦市人民政府以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為主題開展了文藝匯演活動,活動以舞蹈作品《五星紅旗》來開序幕,完全由該市各級機關工作人員自行編創表演,與觀眾共抒愛國情懷的同時,也在群眾中戶得了較大的反響,為群眾參與舞蹈培訓產生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除此之外,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其實已經具有了很高的舞蹈學習熱情,常常能見到民眾自發組織的廣場舞活動,文化館可以以此為突破點進行宣傳,組織專業的舞蹈教師隊伍到廣場上進行現場表演,利用這種方式來吸引大量的舞蹈愛好者到文化館去進行更加專業的培訓,同時也使舞蹈這一藝術形式變得更加文明、更加具有美感;此外,在一些學校開展的文藝晚會中,文化館也可以委派舞蹈教師去進行現場指導,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專業的舞蹈知識,還可以從中發掘出有特長的人才;最后,文化館還可以將一些優秀的舞蹈作品發放到網絡社交平臺上,以此來獲取更多人的關注。
除了加強宣傳力度之外,政府相關部門還應當就文化館的舞蹈培訓工作展開積極的研討,完善舞蹈培訓軟硬件教學設施,促使文化館的舞蹈培訓場所具有較大的改觀。同時出臺一些優惠政策,為參與舞蹈培訓的學員給予一些福利待遇,同時為訓練成績卓越的學員予以一定的經濟獎勵,并為其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設立科學的考評機制,對于舞蹈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學員,可以為其今后的學習或者工作上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從而將人們對于舞蹈培訓會對自身正常生活造成影響的顧慮打消,同時也能夠在最大限度上將人們學習舞蹈的熱情激發出來,使舞蹈的培訓工作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為我國的群文建設工作發揮出更大的作用[4]。
任意一種藝術形式都是以群眾生活為基礎進行創作,生活在提供給人大量靈感的同時,也能夠使藝術作品獲得更多的認可與理解。因此文化館應當積極深入到社會基層去采集并挖掘靈感,高度結合我國真實的社會現象以及生活水平來進行藝術創作工作,使舞蹈作品更加貼近群眾的真實生活,以此來獲得基層群眾的更多認可。同時,負責編創與培訓的教師也可以在此過程中加強對自我能力的審視,為后續的舞蹈培訓工作順利開展做出保證,促使我國范圍內各個文化館逐步走上穩定發展的道路。
文化館應當與社會機構或者更高層次的文化機構進行溝通,為館內的舞蹈培訓教師爭取到提升個人專業素質水平的機會,以此將舞蹈教師開展培訓工作的水平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教師彼此之間還可以交流教學經驗,或者根據成功的教學案例來總結出更多的教學手段,并且結合專家的指導,使自身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獲得巨大的進步空間。
除此之外,舞蹈培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多方面的積累舞蹈知識,比如結合各民族不同的舞蹈文化來豐富現有的舞蹈教學內容,使學員能夠接觸到更加廣泛的舞蹈知識,并根據自身特點來選擇適合的舞蹈種類。從而使舞蹈培訓教學效果獲得更大的提升空間[5]。
綜上所述,文化館作為社會的基礎設施之一,擔負著引導民眾學習、娛樂、以及放松等作用。而舞蹈作為流傳已久的一種藝術形式,可以讓文化館的功能屬性變得跟加健全,同時還可以確保我國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得到發展與落實。因此,提升新時期文化館的舞蹈培訓工作對于我國當前所強調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