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省
農村信用社經過近幾年的改革和發展,經營管理現狀較前幾年有很大程度的改觀,市場競爭能力也不斷增強。但是,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和一些商業銀行撤出農村地區后重返縣域市場,給農村信用社帶來不小的沖擊。從目前的經營管理現狀來看,如果不加快改革步伐,不盡快提高綜合實力,就難以在長期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法人治理不夠完善。一是產權不明晰,法人治理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幾年前,信用社采取增資擴股,化解風險等多種措施,積極構建法人治理模式,建立“三長”分設、‘“三權”分立的監督制約機制,但現實情況是推行了“三權”分立的任用機制,仍然存在著沿襲舊有行政管理,“三長分設,三權分離,相互監督”的管理模式得不到具體落實。二是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社員權利不能有效發揮。雖然在形式上健全了“三會”制度,但沒有真正形成“三足鼎立”和民主管理的經營格局。
歷史包袱依然沉重。農信社多年積淀形成了硬負債、軟資產、高風險、低效益的現狀,雖然各級政府、人民銀行和農信社自身采取了一系列的積極措施化解風險,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從總體上來看,大部分信用社仍未擺脫經營困境。國家政策、行政干預及信用社自身管理等原因造成相當數量的不良資產,各種原因造成的待處理財產損溢,使信用社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在改革道路上依然步履維艱。
風險管理意識差。農信社正處在改革階段,公司治理不完善,內控機制不健全,一直是銀行業案件高發的重點機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改革進程。從案件發生的特點來看,操作風.險發生的頻率逐年上升,損失金額巨大,而且內部人員作案比例較高,有些作案人手段還比較低級,稍加規范就可避免,這就說明信用社風險意識較差,風險管理長效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金融產品種類單一。目前各商業銀行推出金融理財等眾多金融產品,實現了業務收入的多元化,中間業務收入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農信社金融產品的創新才剛剛起步,僅推出了供客戶儲蓄、消費的借記卡,傳統信貸業務仍然是信用社經營的重頭戲,中間業務收入比例很小,那么潛在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相對來說就比較大。
面臨強手如林的金融競爭,農信社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迅速改變現狀,捍衛農村金融市場主力軍的地位呢?
大力推進改革,增強綜合競爭力。當前農信社正處在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要全面整合資源,提高綜合競爭能力。一是進一步明晰產權關系,進而建立權責對應,內部人與外部人控制并存,相互制約監督的管理機制。二是切實改變公司治理似是而非的現狀,改善法人治理結構,使“三會”制度真正得到落實,真正形.成“三長分設,三權分離”和民主管理的經營格局。三是須硬起手腕,動“大手術”,經受切膚之痛。農信社幾經周折,目前已是千瘡百孔,如果不能自我解剖,切除身上的“毒瘤”,那就永遠得不到健康的肌體。長痛不如短痛,要加快改革步伐,盡快縮短與商業銀行的差距。
多方面消化歷史包袱,實現輕裝上陣。一方面需要國家繼續出臺一些優惠政策,進行再扶持,讓農信社更好的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對本轄區應出力盡責,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其三由于國家對農民的各項補貼都是通過農信社發放到農民手中,農信社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消耗了相當數量的資金成本。因此,需要省級聯社爭取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逐級下達指令,將各級政府、行政事業單位的戶頭開立在農信社,以彌補對農信社的資金消耗成本。其四農信社自身也應加強管理,采取多種辦法盤活資產、提高效益,積極進行自我消化。
強化風險管理,建立案防長效機制。首先增強全員風險防范意識,克服重業務、輕管理思想。其次要處理好安全經營與業務發展的關系,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潛在的風險隱患如果不能及時發現或消除,一旦釀成案件,任何工作業績將無從談起。其三將日常風險管理和重點排查結合起來,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各部門、各工作條線要按照自己的職責范圍做好日常風險管理,稽核監督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督檢查職能,實行重點排查,搞好再監督。其四要嚴格按照“責任到位、追究到位、懲戒到位、整改到位”的要求進行問責,不能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失之于情。
創新金融產品,加大中間業務收入。要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創新金融產品,滿足客戶多層次需要。一是盡快普及信用社借記卡,為享受政府財政補貼的農戶和城鎮居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二是在.穩步發展借記卡客戶的基礎上,盡快.推出貸記卡。三是適時推出各種理財產品,網上銀行等高科技金融產品,滿足客戶需要。四是加快發展POS商戶,加快ATM自助取款機布放進度,方便客戶消費和存取,提升銀行卡競爭力。五是拓展支農服務通道,增加貸款種類,滿足農民不同層次的資金需求。同時,大力拓展優質行業客戶,使用銀行卡為更多的工商企業、事業、單位等行業客戶代發工資,增加業務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