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婭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全球迎來了新時代,主要表現在人口和技術的變化。到2030年以后,全球的生育率將大幅下降,人口的下降一定程度上決定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方向。此外,技術的不斷革新隨時隨地地顛覆行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除此之外,十九大更是將民營企業發展列入重點,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這必定使商業銀行和民營企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民營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民營企業的挑戰
民營企業的生存發展主要有兩大阻礙:一是融資難、融資貴。民營企業中95%是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因為自身信譽低、管理不善、風險高以及外部得不到支持等各種原因,很難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融資。即便從其他金融機構得到融資,也是為其風險支付了較高的價格,使得中小企業負擔加大。由此催生民間借貸,而不斷突發的民間借貸危機也使民間借貸難度增加。二是行業傾斜度不夠。長期以來,民營企業受不到重視,在與央企國企的競爭下,處于不利地位,生存環境惡劣,只能夾縫中求生存。由于沒有政策支持,沒有優惠待遇,使得民營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
(二)民營企業的機遇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十九大的召開,民營企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民營企業生存空間得到優化。包括稅收優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等給予了明確的政策支持,突出了民營企業的重點扶持地位,保證了其良好的生存環境。二是民間融資方式轉變。以前民營企業間通過擔保互相扶持,但也因此滋生許多關聯債務問題,引發借貸危機,現在通過入股方式實現資源共享,降低風險,實現互利共贏。三是民營企業家學習心態改變。以前的民營企業家文化低、經營管理方式落后,現在的民營企業家大都轉變心態,樂于學習,積極改善經營管理和生產方式,使得民營企業質量大大提升。
二、商業銀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商業銀行的挑戰
隨著經濟社會和技術的發展,商業銀行的際遇再不如從前,呈現出更多的發展問題:一是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增速放緩,銀行利潤劇減,銀行發展不得不考慮到收入與成本,摒棄原有的發展模式以適應經濟新常態。二是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導致銀行存貸利差被壓縮,收入劇減。這迫使銀行進行經營策略轉型,降低對息差收入的依賴,轉向其他業務收入,以謀求利潤的可持續增長。三是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以不可阻擋之勢蠶食著傳統銀行的市場占有量,對其沖擊甚大。互聯網金融能提供更便捷、全面、優質的服務,在支付結算、資金借貸、綜合金融服務領域都充當了很好的中介,將客戶逐漸從傳統銀行剝離,取代了傳統銀行在客戶心中的位置。四是同業競爭加劇。銀行等金融機構數量在近幾年以迅猛之勢增加,同時,客戶消費需求日漸趨同,銀行產品同質化嚴重,這些都使得銀行競爭加劇。同業競爭之下,客戶的選擇增多,客戶忠誠度不高、粘性較低。
(二)商業銀行的機遇
新時代的到來,除了帶來挑戰,也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尤其是十九大召開后,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更是帶來銀行業迎來一番新局面。一是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轉變。通過調整支柱業務轉型,將互聯網金融和零售業務等列入到重點發展領域,借助科技實現順利轉型。二是突破傳統銀行業務和產品。通過投行業務和復合性產品等,來增加銀行業務豐富度,適應經濟發展進程和企業的需要,實.現銀行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三是利用新技術和新科技構建虛擬銀行。通過構建一個互聯網化、不需要柜臺的銀行,作為一個平臺與其他平臺企業進行深度合作,互為平臺、互為流量,構建豐富的金融生態圈和生活生態圈,與商家合作,互利共贏,同時滿足客戶全方位的需求,增加客戶依賴度。
三、商業銀行服務民營企業存在的問題
(一)民營企業自身不足
民營企業面臨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究其根本,有自身的不足:一是經營管理模式落后。民營企業的所有者大都是文化水平低、依靠市場經驗、白手起家的人,他們沒有成熟的管理體制,財務制度也不健全。銀行很難獲得企業的真實情況無法準確地進行風險評估和調查,從而也不敢輕易放貸。二是風險抵抗力差。民營企業的產品單一、創新能力差、經營模式落后、經營風險高,很難抵御市場變化,一旦行情變化,就會面臨倒閉破產等風險,讓銀行望而卻步。三是貸后管理難。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時間短、金額小、風險大、用途不明確,貸款資金發放后,對資金使用監管難度大,銀行承擔的風險高,即便愿意發放貸款,也會要求提高貸款利率來補償高風險的承擔,企業的貸款壓力也就加大。四是抵押擔保不足。民營企業本身資金實力弱,無法提供可靠的抵押以及擔保,使得貸款難度加大。
(二)商業銀行服務缺失
民營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另一個原因是商業銀行服務不到位。一方面,商業銀行接受民營企業的貸款的意愿低,民營企業資金需求小、風險大、監管難,銀行不愿意接受,而更愿意放貸給國企央企,他們制度完善、抵押充足、風險抵抗力強,銀行放貸的風險小、資金需求大、監管容易。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的產品同質化嚴重,沒有創新力,服務單一。由于民營企業貸款面臨的風險比較大,所以商業銀行審核上流程多、時間長、門檻高,給貸款帶來諸多不便。由于未設有專門部門和團隊來給民營企業服務,激勵措施不到位,客戶經理對此辦理意愿較低。同時,由于商業銀行無法得到民營企業的受到公允的真實可靠的充分信息,要銀行花費大量人、財、物力去搜集信息,也就相應增加到企業的融資成本里。
四、新時代下商業銀行服務民營企業的對策研究
(一)深化銀行機制改革,提高服務能力和效率
在新時代,新民企的生存情況和自身發展得到改善。商業銀行更應重視這一情況,發掘民營企業的盈利空間,將對央企國企等項目貸款轉移到民營企業的貸款上,改善盈利模式。一是加大對民營企業貸款的重視。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是十九大的重點內容。商業銀行應切實改變經營理念,提高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意識。二是成立專門的部門和專業的團隊。民營企業基數大,且大部分位于農村,所以需要商業銀行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成立專門的團隊進行服務,從營銷、調查、發放貸款、貸后管理,形成高效有序的服務流程。三是建立有效激勵機制。由于民營企業的特殊性,很多客戶經理不愿意接手,銀行應針對此出臺激勵機制,獎勵到位,并對于貸款風險的盡職免責進行明確,凡是不屬于客戶經理的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造成的,由于外部原因造成的風險,給他們相應減少懲罰,甚至免除責任,使客戶經理大膽自信地做業務,有動力開展業務。四是簡化審批流程。對于民營企業貸款審批流程進行簡化,改變以前審批程序多、時間長的缺點,提高為民營企業辦理業務的效率。
(二)大力發展線上業務,迎接互聯網金融時代
在如今,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商業銀行必須跟上步伐,不斷改革,更好地為企業服務。一是鋪設互聯網銷售渠道。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商業銀行不斷鋪設互聯網渠道,積極適應新的變化。互聯網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使用方便的優點,可以構建民營企業貸款線上服務,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線上服務將更簡單,更快捷,更高效,大大提高了客戶滿意度。二是豐富線上產品。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客戶習慣,建立數據庫,開發適合私營企業各種差異化需求的線上產品。三是建立電商平臺。利用ABC的線上渠道作為平臺,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新渠道,為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并在此基礎上衍生出更多的迎合企業需求的產品,從而擴大商業銀行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