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基斯坦特派記者 丁雪真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由中國農業農村部牽頭的中巴合作滅蝗工作組2月24日已抵達巴基斯坦,中方專家近日將前往本次蝗災的重災區——信德省、俾路支省和旁遮普省,實地考察受災情況,協助巴方盡快制定有針對性的合作滅蝗方案。
近2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正在侵害非洲東部和亞洲部分地區。據巴基斯坦《黎明報》報道,蝗群于2019年夏天遷徙進入巴基斯坦,并在該國東部和南部的沙漠中棲息、繁殖后代。到當年11月巴國家糧食安全與研究部發布預警時,蝗群規模已增至“駭人水平”,并逐步向周邊地區入侵。隨著蝗災愈演愈烈,巴基斯坦聯邦政府今年2月初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不久前訪問巴基斯坦時警告稱,必須盡快開展工作控制蟲群,否則到4月份蟲群規模擴大時將造成更大的破壞。
“近來的蝗災為巴基斯坦帶來了嚴峻挑戰。盡管巴政府在努力應對,但是資源和能力有限。巴基斯坦迫切需要與中國合作,學習中國的蝗災治理經驗和技術。”巴基斯坦白沙瓦農業大學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研究所主任伊克巴爾·穆尼爾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強調,蝗群繁衍速度快,如果未來局勢繼續惡化,蝗災將變得更加難以控制。
中國駐巴大使姚敬2月18日在會見巴基斯坦國家糧食安全與研究部長巴赫蒂亞爾時表示,中方高度關注在巴基斯坦暴發的嚴重蝗災,愿為巴方提供積極支持和幫助,共同應對這一挑戰。據《黎明報》報道,巴赫蒂亞爾日前在國民議會會議上報告時透露,巴國家糧食安全與研究部曾有20架飛機,但目前實際可用于防治蟲害作業的僅剩3架,僅可承擔2萬英畝(約合8094公頃)農田的農藥噴灑工作。聯合國糧農組織此前曾表示,蝗群蔓延的速度和蝗災的規模遠遠超出了正常水平,地方和國家當局的抗災能力已經接近極限。
當地媒體報道稱,巴政府雖然宣布了緊急狀態,但仍在艱難摸索有效的治蝗辦法,目前看成效有限。信德省農場主阿什法克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印證了這一點。他說,蝗災讓當地政府疲于應對,由于缺乏農藥和空中噴藥的手段,農民損失慘重,早前播種的小麥等農作物幾乎被蝗蟲啃食殆盡。
沙漠蝗蟲被視為全球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一個規模為1平方公里的小型蝗群一天內吃下的食物相當于3.5萬人的日進食總量。穆尼爾說,蝗災失控的最壞結果是數百萬計的蝗蟲將摧毀巴基斯坦的所有農作物特別是第一大口糧作物小麥,最終導致糧食短缺,從而引發巴基斯坦乃至整個地區的社會和經濟連鎖反應。▲
環球時報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