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買加《觀察家報》2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冠狀病毒和全球經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牙買加時,警告參加加勒比共同體會議的國家要警惕中國。顯然,蓬佩奧先生沒有意識到中國在美國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他的講話反映了美國相對于中國的這種矛盾。美國與中國簽署的第一階段協議要求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國農產品,并向美國金融服務開放市場。美國尋求中國新市場的同時,其國務卿卻告訴加勒比國家要提防中國投資。
2005年后,中國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投資開始大幅增長。起初,中國對該地區貿易的興趣主要圍繞開發自然資源如銅、石油、鐵礦石等。后來,雙方經貿關系變得更加復雜。中國人不僅對從西半球購買大宗商品感興趣,而且有志于進行可能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具有變革性影響的投資。中國現在投資的領域包括電信、太陽能、制造業和運輸等。與中國的這些經貿關系有助于提高西半球人民的生活水平。
經濟投資和國際貿易不是零和博弈。美國的投資也曾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現代化發揮作用。不幸的是,美國的決策者未能改變其冷戰思維。他們仍然以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為敵。他們使用制裁作為軍事武器,不必要地加劇緊張局勢,加劇了人類的痛苦。
目前并無證據表明,中國試圖干涉西半球國家的國內政治。像美國這樣的民主社會削減社會福利項目,卻花費數千億美元用于軍事,真是咄咄怪事。在美國急于筑起高墻、自詡世界經濟受害者之際,中國卻在談貿易雙贏局面。
中國人一直在采取格外的措施來遏制新冠病毒。病毒的擴散反映出中國是世界經濟和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在供應鏈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果供應鏈中斷,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生產也將遭受破壞性影響。
全球經濟的存在并不意味著國家間的競爭將不復存在。但是,世界經濟具有互補性,這為合作與和平共處提供了條件。全球經濟的必要條件是一種寬容和高尚的文化。合作精神將使國際社會有能力抗擊流行病。▲
(作者巴希爾·威爾遜為美國約翰·杰伊刑事司法學院前院長,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