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云怡
世衛組織與中方的聯合專家考察組22日進入疫情暴發的中心地區——湖北省武漢市工作,此前,他們已在北京、廣東和四川三地調研。聯合專家考察組24日晚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考察組中方組長、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通過對不同地點分離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進行全基因組測序,證實同源性達99.9%,提示病毒尚未發生明顯的變異。
梁萬年表示,關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學特征:根據傳染病網絡直報信息系統數據以及湖北武漢、廣東深圳和廣州、四川成都等現場考察,聯合考察組對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特征有以下認識:一是人口學特征。患者平均年齡51歲,30-69歲患者占77.8%,77.5%的病例來自湖北。二是動物宿主。目前的研究表明,蝙蝠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三是傳播途徑。目前認為,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已從一些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風險。新冠病毒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但在中國這不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四是家庭聚集性。從廣東和四川的現場考察來看,78%-85%的聚集病例發生在家庭。五是密切接觸者管理。在廣東和四川,現場流行病學工作者幾乎對所有已發現的密切接觸者進行了追蹤和醫學觀察,大約1%-5%的密切接觸者實驗室確診為陽性。六是易感性。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的病原體,因此,各年齡段人群均對新型冠狀病毒沒有免疫力,普遍容易感染。
這名中方專家表示,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后,輕癥、重癥、危重三類患者分別在80%、13%和6%左右,全國病死率約在3%-4%之間,如果除去武漢,這個數字則只有0.7%。輕癥患者發病到康復需要2周,而重癥患者則需要6周。
中國-世衛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外方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24日表示,現在全球尚未做好準備用中國的方法來應對新冠病毒疫情,但中國的方法是目前我們知道的、唯一已被證實確實有效的方法,比如有效的阻隔措施。
他表示,“正是中國為阻止病毒在世界傳播筑起第一道防線”。他建議其他國家嚴肅考慮類似中國采取的措施,“筑起第二道防線”。
考察組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的病原體,全球防控工作仍面臨嚴峻挑戰,建議各國開展積極主動的監測,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嚴格追蹤并隔離密切接觸者。▲
環球時報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