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潭


1854年,英國倫敦出現了一場可怕的瘟疫——霍亂,人們驚慌失措,紛紛逃離。然而,有一位醫生卻成為逆行者,這個名叫約翰·斯諾的醫生深入霍亂疫區,敲開病患的家門,像偵探一樣尋找著有關霍亂的蛛絲馬跡,最終靠一張地圖解開了霍亂之謎,倫敦城因此獲救。
臭氣熏天的倫敦城
霍亂最早發源于印度的恒河流域,大航海之后頻繁的貿易把它帶到了歐洲。它和天花、鼠疫并列為人類三大烈性傳染病,被稱為“19世紀的世界病”,讓當時的人們聞風喪膽。霍亂在1832年出現在英國,之后每四五年就會發生一次。尤其在倫敦,每次都會造成數千甚至上萬人死亡,并波及整個英國。
那時從醫學界到普通民眾都認為,霍亂是“瘴氣”(不潔凈的空氣)傳播的疫病。英國正值工業革命時期,人口大量聚集在城市,匯聚了250萬人口的倫敦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但讓人無法想象的是,如此規模的大城市卻是一個臭氣熏天、糞水橫流之地。馬車在骯臟的街道飛奔,馬糞四處飛濺,整個城市蚊蟲漫天飛舞……那時人們的排泄物還是由工人來處理。隨著倫敦的急速擴張,巨大的工作量使得處理糞便的費用持續上漲,越來越多的市民不愿花費高昂的費用請人來清理糞池。當時的倫敦已經開始使用抽水馬桶,但由于缺少排污系統,這些污穢之物直接排進了泰晤士河。曾經清澈的泰晤士河很快便成了糞水涌動的惡臭之河。有記錄稱,當時的“泰晤士河就像一個巨大的糞坑。”
現代醫學告訴我們,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常見傳播途徑便是飲用了被患者糞便污染過的水。但是,那個年代關于霍亂的醫學理論,絕大部分醫生都堅持瘴氣說。他們認為霍亂是骯臟環境中生成的瘴氣作用于人體引起的。瘴氣引起的霍亂只針對抵抗力差的人,不具有傳染性。但事實是,隨著飲用水含菌量的增加,英國的疫情也愈演愈烈。
斯諾找到“布勞德水井”
約翰·斯諾是倫敦一位著名的醫生,他醫術精湛,還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私人醫生。貧苦出身的斯諾醫生一直關注著霍亂疫情,他發現倫敦霍亂的大量病例都是發生在缺乏衛生設施的窮人區,“如果霍亂是通過空氣進行傳染的,那么發病的部位應該是肺而不應該是腸道。”對于“霍亂是由空氣傳播”的理論,斯諾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霍亂應該是人們食用或者飲用之物引發的。但是改變人們的觀念并不容易,當時沒人相信他。
1854年8月28日,家住倫敦蘇豪區布勞德大街的一個5個月大的女嬰上吐下瀉,焦急的母親趁著小女兒好不容易睡著了,趕忙把家里的一桶臟水倒在了房子前面的糞坑里。一個普通人家,一個尋常的動作,卻拉開了可怕的序幕。美國學者史蒂芬·約翰遜在其所著的《死亡地圖》中這樣寫道:到了9月3日,不過幾天的時間,奇怪的寂靜籠罩著布勞德大街。“往日喧鬧的街邊小販不見了蹤影,這里大多數的居民不是逃走了,就是染上了霍亂,等在家里忍受著霍亂的折磨。在過去的24小時之內,街區就死了70位居民,還有數百人生命垂危。”
就在人們逃離霍亂肆虐的布勞德大街時,斯諾卻來了,他挨家挨戶敲開門,詳細詢問患者的病情和日常活動情況。晚上他回到家找來一張倫敦地圖,把所有死亡病例詳細地標注在地圖上,他用黑色的小短橫線代表死亡病例的數量。標注完畢后,他發現蘇豪地區的患者都飲用過布勞德大街一口抽水井的水,而從地圖上可以看到,霍亂中的死亡者正是圍繞著這口水井分布和擴散的。
但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有幾戶水井旁的人家并沒有患病。后來他發現這些沒有患病的人有兩類,一類是擁有自己的水井,并不飲用嫌疑水井中的水。另一類則是在同一家酒館打工的人,酒館在炎熱的夏天為他們免費提供啤酒,因此他們也沒有飲用嫌疑水井中的水。但是斯諾還發現,有一位死亡病例是一位婦女,她的居住地距離布勞德大街相隔甚遠。這又是怎么回事?經過調查,他發現這位婦女以前住在布勞德大街,她特別喜歡那里的水,每天都要派人將那里的水運到家里來。她和女兒喝了水后,相繼因霍亂死去。斯諾恍然大悟,他能夠肯定罪魁禍首就是布勞德大街水井中的水。
事實上,那個帶有女嬰排泄物的臟水被倒在距離這個水井不到1米的污水坑,而污水坑周圍的磚墻損壞嚴重,臟水滲透到水井中,污染了水。那口公共水井就是霍亂傳染之源。
霍亂得到控制
恍然大悟的斯諾立即來到水井旁阻止人們繼續打水,“倫敦的地下水已被嚴重污染,倫敦地下就是一個地獄”。隨后他緊急呼吁市政部門立即拆除水井。這一次,市政部門聽從了斯諾的建議,拆掉了水井的把手,水井用不成了。疫情也暫時得到了控制。與此同時,斯諾告訴人們水一定要煮沸后才可飲用。
斯諾將這次分析研究寫成了一篇論文,名為《論霍亂傳遞模式研究》,詳細介紹了1854年英國倫敦霍亂發生時水源在病菌傳播中所起的媒介作用,向人們證明霍亂是通過水污染而不是空氣污染傳播的,同時建議當局加強公共衛生管理。可以說,這開啟了近現代流行病大規模調查的先河,斯諾也被稱為“流行病學之父”。此事也成為公共衛生學歷史上一重大事件。至今,每當發現傳染病時,人們都會問“布勞德水井在哪里?”斯諾所繪制的“死亡地圖”開創性地將統計學和標點地圖應用于疫情調查,也被后人稱為“數據可視化”的開端。
更重要的是,斯諾醫生的發現還促使倫敦修建了公共供水設施,大規模的倫敦供水網全部配備壓力和過濾裝置。倫敦下水道的建成,也切斷了霍亂等流行病肆虐的起源。而倫敦的下水道工程也成為多國學習的樣本。遺憾的是,斯諾醫生1858年因中風去世,年僅45歲。直到1884年,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從糞便中分離出了霍亂弧菌,“霍亂案件”才算是找到元兇。▲
環球時報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