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進婷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漯河 462300)
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主流觀念,在經濟以及社會和生產過程中,綠色化及低碳化的發展模式將變成未來發展的主流。為了踐行這一工作目標,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同時也是在社會經濟以及政治和文化以及社會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橋梁。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已經初見成效,在城市生態建設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與發展是比較可觀的,但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因為生態環境比較薄弱而且生態意識比較淡薄,所以還比較落后,在本文中就將對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所存在問題以及對策進行論述。
1)環境污染并未得到有效制止。在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工作重心逐漸向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傾斜,在多個地方政府部門所出臺的相關文件當中,也已經就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作出了重點強調,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設工作辦法,對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起到了引導以及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對于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來講,因為存在歷史遺留問題以及經濟模式落后問題,所以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形勢仍然比較嚴峻[1]。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在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數據當中,地下水質明顯好轉指標當中地下水質優良級以及良好級的比例分別為9%以及24%,但是地下水質較差的級別占比卻達到了52%。所以對于農村地區來講,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制止,這對于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2)生活環境污染形勢嚴峻。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速提升,農村的農業以及生活方式都有了巨大的變化,同時農村的經濟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但是在過去快速以及粗放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生態環境所受到的破壞也是非常嚴重的。首先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以及農藥和地膜的使用過量,對耕地環境以及地下水資源都帶來了非常嚴重的污染[2]。其次則是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隨著居民生活條件的提升,農民本身的可支出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在日常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斷增加,但同時農村與垃圾處理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導致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被隨意丟棄,污染了生態環境以及水資源[3]。
3)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養殖業是重要支柱性產業之一也是農村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但在養殖業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物是非常多的。對于農村農民來講,因為其本身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并不高,所以在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排泄物被隨意傾倒,甚至是有些直接在周邊水域內進行排放,所以使得當前農村地區的土地資源以及水資源被大量污染。所以,雖然近些年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不斷開展,有些地區在農村進行了生活垃圾收容點的建設,但是因為大多數農村居民本身在過去發展過程中養成了不好的生活習慣,仍然存在著非常多的垃圾隨意丟棄的現象,這些現象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整治與管理,所以也導致了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急劇增加[4]。
1)提高及普及農業科學技術。對于農村地區來講,為了追求快速經濟發展,所以采取了粗放式的生產模式,這種生產模式導致了許多土地以及水資源被浪費,而且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生產投入也大大增加,最終所導致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可以在循環經濟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背景下,需要對當前農村生產過程中的農業科學技術進行進一步的改善以及普及,使得綠色農業發展成為當前農業生態環境問題解決的重要工具。首先對于地方政府部門來講,需要對當前農業科技研發工作水平進行不斷提高,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針對綠色農業生產技術進行研發,然后通過層層普及,使農村居民在生產以及種植過程中能夠應用綠色農業技術,實現綠色農業發展道路[5]。其次對于地方政府部門來講,需要對綠色農業的相關理念以及生產方法進行積極推廣,根據各地區的農業生產特點以及發展特點進行綠色農業發展示范區,號召全體鄉村進行生態化農業發展。最后則是對于農業科學技術的普及,政府應加大激勵以及獎勵措施,使農民在應用農業科學技術過程中提高積極性,從源頭上為農村綠色農業發展提供保障。
2)增強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對于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來講,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農村生態環境得以全面改善,然后使農村居民擁有更好的生產以及生活環境。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來講,農村居民既是受益者,同時也是主要建設者,所以對農村居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進行提升,是保障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得以真正實現的最根本途徑。首先地方政府部門需要層層下達相關文件以及工作指導,定期進行綠色農業知識宣傳與培訓,同時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工作,通過建設示范農業生態園,以及表彰綠色農業科技者以及環保執法者,建設高素質以及高水準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宣傳及監督隊伍。其次則是需要通過多樣化以及多元化的宣傳渠道和宣傳手段,向農村居民進行綠色農業生產,以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使農村居民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最后則是要進行普法宣傳,要面向農村居民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的宣講,使農民能夠認識到破壞生態環境所帶來的不良后果,以及農民需要承擔的責任。
3)全面推進城鄉生態環境治理統一進步。在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過程中,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水平高于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水平是既定事實,對于地方政府部門來講,需要在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對城鄉生態環境治理協調發展進行統一,主要是為了避免在城市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在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出現。首先地方政府部門需要根據各地區不同的發展特點來進行城鄉一體化生態治理工作體系以及機制建立。其次應當對激勵獎勵機制進行不斷完善,在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通過有效以及高效的激勵獎勵機制,來組織一批社會組織機構和高素質工作人員,在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中發揮作用。最后則是需要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在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法律法規是為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保駕護航的最重要舉措。
綜上所述,在循環經濟背景下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社會經濟以及文化和政治以及社會發展過程中,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所發揮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應當針對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所存在問題進行深入研討,并提出相關措施進行解決,全面提高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水平,為新農村建設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