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舒寧
(延邊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吉林 延吉 133002)
為培養適應現代旅游業發展需要,具備較高的現代管理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并具有人文素質、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素質專業人才。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模式也在隨著社會發展在不斷改善,更加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這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在各類旅游相關單位從事管理、策劃、服務等工作。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需要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模式。
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實習基地單一,實踐崗位有限,教學形式較為單一,選擇范圍窄,學生參與興趣度低,不能夠為學生提供多樣化、豐富的實踐教學。現如今,各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多為酒店業。在我國經濟發展快速的背景下,酒店行業發展迅速,根據消費者需求導向,酒店從低高檔型酒店密集發展逐漸開始轉變為中檔型酒店密集。雖然我國的酒店行業發展迅速,但是由于其在剛剛發展之時,并不是由專業的人員來建立和工作,因此酒店行業并不像其他行業那樣重視人才,導致酒店管理的專業人才的缺乏[2]。并且酒店發展依靠消費者需求導向、市場動態不斷變化,因此酒店業具有動態性強,變化快,人才流失率高,淘汰快等問題。這對旅游管理專業帶來了一直需要面對適應市場變化的動態難題。因此以往單一的實踐教學模式對學生日后就業未能起到有效性幫助。
當前,雖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推行了旅游管理專業課的改革,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理念還未能完成從教到學的轉變。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然而,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在組織課堂時,往往不自覺地采用最為傳統的講授法,即通過講授相關的課程內容傳授知識,以學科、教師為中心,教師根據教材進行講解的學習方式;以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為主,但是這一種教學模式本身存在目標單一、趣味性差等特征,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的作用,通常采用集體的、滿堂灌的講授式教學,達到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缺乏主導性。對于學生來說,能做的僅僅是聽取老師的講授,而無法更好地融入,進課堂之中,由于這種方法單一并且缺乏變化,導致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積極性嚴重降低,不利于學生的實踐性能力培養,更難以實施個性化教學方法,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方面,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存在教材選取不當的問題,教材是課程內容的直接來源,也是進行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要途徑[1]。對此選擇一本與專業培養目標、課程目標相符的教材尤其重要,應用型高校所要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是應用型人才,理應側重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而在其選取實踐性和涉及廣泛學科知識的旅游管理專業教材時,往往出現理論性內容過多、而實踐應用性內容則相對較少的現象,這就與高校旅游人才培養的目標不相適應。
以往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更多的是向酒店業輸入旅游專業性人才,但隨著新興行業的不斷崛起,現當代旅游創新新模式“1+N”等的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還應與旅游企業共建一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實踐平臺。不僅僅是酒店相關企業,還應向新業態企業進行橫向、縱向拓展,如主題酒店、鄉村民俗民宿、郵輪、會展、文創園、創客驛站等,不斷豐富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校企合作內容,擴寬擇業渠道,增加學生職業通道。達到實現知識、技能、情感“一體化”的專業人才培養和向企業輸入新興應用型高素養人才。
一方面,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作為是一門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先進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需要通過課程教學得以實施,制定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需要從課程教學切入得以應用,因此,需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采取較為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模擬法、案例分析法、項目導向法等,又由于旅游管理課程具有行業性,專業教師應該樹立新知與經驗的連接,解釋信息必須依靠原有行業經驗,讓學生在思維上通過易于接受的知識認知的相似性類比,來接受新知識,而不是一味地灌輸教師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在傳達概念時,必須經過表象、情境的轉化將概念具象化,通過案例、經驗等為學生創造心靈的體驗。因此旅游管理專業要不斷提升專業教師的專業素質素養,還要提高要教師的教學能力。高校應當加強對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的能力培養,不定期舉辦相應的教學培訓、參加相關講座等;
在教材選擇上在精選教材時應以適應教學及培養目標的需要,從教師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相符的教材,好的教學教材對日后教學質量的提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選擇上應體現內容標準的基本點。除了只關注出版社與作者,在內部評價基本點上需圍繞教學目標、教材組成部分、教學指導思想、素材的地道性與真實性以及行業動態性等多項因素來抉擇;在外部評價基本點上,更應考慮適用對象的合理性,教材是否符合專業課程標準、教師是否能合理的有效使用、專業學生是否能易接受教材內容等。因此,選擇“接地氣”的、有新理念和符合當今社會行業發展方向的適用教材是完善教學內容的必要因素。
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應迎合市場需求,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實踐與創新,不斷改善適應社會需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的開展,需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培養符合旅游行業需求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素質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