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麗
禪宗是佛教的一個流派,禪宗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許多類型,如經典、詩歌、書法、繪畫等。禪宗文化也是以中國佛教禪宗思想為基礎所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文化,它分為經典(禪文)、思想(禪語)、詩歌(禪詩)、書法(禪書)、繪畫(禪畫)、音樂(禪樂)、武術(禪武)、中醫(禪醫)、農耕(禪農)、素食(禪食)、茶道(禪茶)、慈道——慈悲之道和慈善之道(禪慈)、孝道(禪孝)等。禪宗文化的主要思想是提倡“人的心性”,認為人們所有喜、怒、哀、樂等多元化的情感都源于我們人類的“人心”。禪宗強調人心本潔凈,如果要使人們能夠發掘出他的真性情,那么就需要去引導、去了解他的內心世界。禪宗文化十分重視“修心”,它認為人們如果想要去擺脫各種不同的欲望,就需要不斷地自我修心,使自己抵抗誘惑的能力不斷地提高。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中,強調“無為而治”,說明萬物的最佳狀態就是自然狀態。禪宗文化中就包含道家思想的精華,對人的心性高度重視,主張人要用自然的方式回歸本真。
本文主要以禪宗音樂文化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在新媒體時代下的藝術特征。禪宗音樂包含慈悲之情,可以令聆聽者為之沉醉,內心變得安靜。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變。音樂的傳播方式、手段、范圍以及它的藝術特征也跟隨著新媒體的出現,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變化。
“新媒體(New Media)簡單地說它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一種環境。新媒體是新的技術體系下出現的一種媒體形態,如網絡、數字雜志、數字廣播、數字電視、數字電影、還有我們的手機短信息、桌面視窗、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新媒體是一種相對的概念,是一種不同于報紙、廣播和電視的全新媒體形式。它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衛星、無線通信網、計算機的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等終端,向人們用戶提供一些信息、服務的一種傳播形態。其發展離不開數字、網絡等先進技術的支持,目的是保證手機、電腦等重點設備用戶享受到多元化的娛樂體驗。新媒體是一種典型的信息載體,具有廣泛的受眾群體。新媒體可以保證信息傳播速度極快,大幅度提升了媒介的傳播效率,進一步提高新媒體的價值。新媒體相對以往的傳統媒體發展理念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變和創新,因此,想要提高新媒體的生命力,需要保證新媒體的內容優質,原創度極高,新媒體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許多變化,其帶來的媒體效應不容忽視。由于新媒體不同于傳統媒體,其本質隸屬于媒體,這就意味著新媒體的生命力非常強大。
新媒體是新技術的產物,例如多媒體、數字化、網絡等等這些技術都是新媒體出現的必備條件。新媒體出現之后,媒介傳播的形態也跟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地鐵的閱讀、寫字樓的大屏幕等,這些都是將傳統的媒體傳播內容轉移到了一個新的空間。
禪宗儀式音樂往往具有非常明確的主題,其主要目的是“供佛、誦佛”,開導眾生,對人們的心靈進行凈化。許多禪宗儀式音樂清凈,滿懷慈悲之情,人們聆聽后往往心曠神怡,內起歡喜之心,心中的壓力也可以得以釋放。禪宗儀式音樂融入儒家音樂美學中平和、中正、淡雅等思想,旋律曲調和諧、平緩,或者歡快、悠揚,通常是相對比較平穩,并且是以多級連進的音樂形式進行演唱,在信仰層面對人們具有一定的加持力,也存在一些積極的創作元素。
禪宗儀式與音樂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將二者相結合就會形成禪宗儀式音樂,這一音樂可以對人進行感化,引起人們共鳴。音樂節奏緩慢、莊嚴,旋律肅穆,使聆聽者內心逐漸刨除雜念,內心更加純凈。在演奏時,一般要嚴格遵循相應的程序,它有著很強烈的儀式感。圣殿的莊嚴、安靜的環境也讓其音樂充滿了一定的神秘性,人們通過長久的聆聽和熏陶之后,就會有一種“眾生虛無”的玄幻之感。
禪宗儀式音樂能夠給人們帶來各種不同的心理感知,其主要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給人們帶來啟發。每個人因性格的不同,經歷不同,在聆聽音樂的時候就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知,這些是無法用語言去進行表達的,因為這是一種來自人們內心的感受,不同的人通過不同的心理去探究到的一種事物實質的感受。
禪宗儀式音樂的風格獨特,應用范圍比較廣泛。由于禪宗儀式音樂歷史悠久,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中多有應用,表現形式較為多樣化,如咒、誦、贊、念唱。在民間,將禪宗儀式音樂與地方民間音樂相結合,吸納地方音樂的精華,以確保音樂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比如《普庵咒》在吟誦時,節奏非常整齊、規范,旋律獨特,能夠使聆聽者更容易從音樂中找到共鳴。
在新媒體時代下,禪宗儀式音樂開始獲得迅速發展。由于新媒體傳遞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受眾人群廣泛,因此,可以為廣大用戶帶來風格更加獨特的禪宗音樂。在新媒體時代下,禪宗儀式音樂文化所呈現出的藝術特征更為明顯,也更容易被人們銘記。
禪儀式宗音樂中包含的禪宗思想尤為明顯,禪宗思想通過禪宗儀式音樂得到更加完美的傳達和展示。禪宗強調直指人心的重要性,認為人應追求真正的心性,因此修心就顯得尤為重要。禪宗儀式音樂使人不會聯想到喧囂的城市,相反當你聆聽的時候會使你聯想到優美、安靜的郊外風景,可以給人營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禪意濃厚的環境。許多禪宗儀式音樂空靈、悠揚,使聆聽者感到分外寧靜。
禪宗儀式音樂文化通俗易懂,不會給人以晦澀之感。許多音樂都是清新、別致,使人們原本紛亂的心情變得明凈、透徹。一些創編者對禪宗儀式音樂進行創新,使其成為全新的音樂形式,這樣就可以展現出禪宗儀式音樂的巨大魅力。
以《禪宗少林》為例,它的音樂具有很高的藝術境界,既可以賦予聆聽者以自然美好之音,又可以使人有返璞歸真之感。在禪意滿滿的音樂中,聆聽者甚至可以有超凡脫俗的體驗,這是一種不可替代的精神體驗,也是一種追求本性的體現。
在新媒體時代下,人們更容易就會獲取和聆聽禪宗儀式音樂資源。這些音樂在互聯網中雖然無處不在,但由于這一音樂類型比較小眾,受眾面比較狹窄,就需要通過有效的方式進行傳播,否則就會影響它的可持續發展。新媒體使信息、資源傳播與共享更加便捷,這樣就有利于音樂的傳播。將禪宗儀式音樂與新媒體結合是一種必然,禪宗儀式音樂作為我國寶貴的藝術財富,其所蘊含的禪宗思想和傳統文化精髓均值得傳承和發揚,新媒體可以實現全方位、立體式傳播,聽眾可以與禪宗音樂近距離接觸,隨時聆聽和感受,陶冶情操。因此,要善于利用新媒體實現音樂的傳播和推廣,擴大受眾面。
為保證禪宗儀式音樂在新媒體中得到健康傳播和推廣,就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式,規范宣傳,使它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示。要加大宣傳力度,使人們能夠在健康、向上的環境中感受禪宗文化、禪宗思想和音樂的魅力所在。
由于新媒體中信息眾多、魚目混雜,因此,為保證禪宗儀式音樂的純凈,新媒體要牢牢把握它的主旨和精髓,明確傳播目的,使它能夠深入人心,陶冶情操,凈化人們的心靈。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可以確保禪宗儀式音樂被更多人所知,還可以提高人們的精神素養,在互聯網中為人們提供一片凈土。
進行禪宗儀式音樂傳播時,要考慮到新媒體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由于新媒體環境比較復雜,在傳播相關原創信息時,很容易出現抄襲、模仿等問題。新媒體雖然高度重視信息的原創度,但缺乏有效的保護措施。要為音樂的傳播營造健康的互聯網環境,可通過視頻、音頻等方式為大家提供資源,使聽眾能夠在音樂中找到快樂和寧靜。搭建多元化的新媒體平臺,使音樂的傳播有專門的載體,這樣就可以更好地對其進行保護。
新媒體它有著廣泛和即時等特征,在禪宗儀式音樂的傳播過程中,我們要選擇一個有針對性的傳播平臺。由于禪宗儀式音樂的特點比較鮮明,在新媒體環境下,它就會展示出其別具一格的藝術風采;由于新媒體環境比較特殊,在開展禪宗儀式音樂的傳播與推廣時,必須要結合新媒體的實際情況,規范操作行為,緊密圍繞音樂的主題,使其能夠獲得健康發展。我們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對音樂進行宣揚,這樣才能實現對它的弘揚,也可以使更多人去了解禪宗儀式音樂、了解傳統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