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澤鋒

從0到1,是實驗室里的科技研發階段;從1到10,則是新興產業的商業化落地;那么從10到100再到1000……則是新興技術的產業化過程。
在外部經貿摩擦加重的2019年,芯片5G等高精尖領域,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也理所應當成為資本關注的重點。
人工智能、大健康、未來交通、新材料等新興行業等,吸引了太多的社會資本和創業者,誰能創造真正的商業模式?誰能獲得持續發展的糧草?誰能抓住真正驅動未來的核心能力?
在“新興產業增長智道”的主題論壇中,新興產業領域的領頭羊企業以及創新者,共同探討上述問題。

陳黎明
陳黎明|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
轉型的道路上風險是很高的,按照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70%的轉型是不成功的。
IBM持續了108年,IT公司當中唯一有108年歷史的企業,微軟成立于1975年,蘋果成立于1976年,Google成立于1998年,Facebook成立于2004年,和他們相比,IBM的確是一個老字號。
為什么IBM能夠生存108年,四個詞可以來描述。一是“歷史”。無論是兩次世界大戰、多次金融危機、很多次科技變革,IBM不僅僅能夠生存下來,還能引領多次科技變革。
二是“創新”。通過創新延長企業的生命力,IBM作為一個百年老店老而不衰,依然保持著十分強盛的活力。保持旺盛的創新能力,是企業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石。
當你在如日中天的時候要割自己的命,是相當不簡單的事情。當年,小托馬斯·沃森極力說服自己父親擁抱電子時代,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老托馬斯·沃森力排眾議,把IBM帶入到了電子時代。
三是“變革”。IBM花了340億美元收購了紅帽公司,是IBM最大的一筆收購。收購了紅帽公司,會使得IBM在云的規劃、云的建設、云的遷移以及云管理方面大幅提升競爭力。

孟樸
孟樸|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
高通公司和中國的移動生態系統合作的非常好,高通公司超過一半的業務在中國,從3G、4G 一路走來,和中國的關系越來越深。
高通在中國20多年, 我們的經營理念一直是植根中國、分享智慧、成就創新。一直和產業鏈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和中國的十多所大學合作已經超過了20年。
第一代移動電話起的作用是把桌上的電話機的電線剪斷了,3G給我們帶來移動互聯網,把個人電腦或者臺式機的網線給剪斷了,5G會把局域網的網線剪斷,變成一個無線的形態。5G會給整個行業,包括高通公司帶來非常大的機會。
5G會影響到今天在座每一位所在的行業。今后15年左右的時間里,5G能給全球帶來超過13萬億美元的產值,所以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對每一個行業,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今后很多年里都會和5G發生關系。

潘曉明
潘曉明| AMD大中華區總裁
AMD過去50年不容易,有高峰也有低谷,高峰的時候創造了很多第一,有過高光時刻。低谷的時候,股票也到過1.6美元,基本接近退市。
之所以能起死回生。第一是因為人。必須有一個杰出的CEO和管理團隊,必須要有遠見。第二是底蘊。不管是高峰還是低谷,要積累自己的IP,打造深厚底蘊。第三要制定清晰的戰略。AMD非常專注,不管世界怎么變,我們專注做一件事——高性能計算。打造一個好產品,產品才是公司能夠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最后是團隊執行力,AMD一共有1.1 萬人,9000人是工程師,靠產品和技術吃飯,執行力非常重要。

賈少謙
賈少謙|海信集團總裁
過去互聯網企業家都穿圓領衫,傳統制造業穿西裝打領帶,今天你發現互聯網企業也穿西裝了,傳統制造業也穿圓領衫了,這就說明產業之間的融合已經成為數字化轉型當中的一個顯著的特征,那就是融合與協同。
市場決定未來,中國企業未來應該是技術決定市場。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企業要堅持用技術引領的方式、科技創新的方式,對待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
海信經過50年的發展,從2C開始走向2B,一方面在消費領域努力,另外一方面,在20年以前也開始布局互聯網相關的產業。

張紅梅
張紅梅|陽光印網董事長
陽光印網有沒有做到0到1的突破?在半年前,我可能還答不出來,但是今天我有答案了,陽光印網完成了0到1。
我們在從0到1的過程中,不斷地沖、闖、找方向,吃了很多苦、摔了很多跟頭,最終的目的是服務好客戶。
這個過程中,要想明白幾個問題。第一,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企業。第二,提供什么樣的商品。第三,用什么樣的核心能力去服務。第四,服務什么樣類型的企業。當這四個問題有了答案后,商業設計的基本模型已經有了,我覺得陽光印網已經突破了0到1。
陽光印網才8歲, 我的愿望是希望公司能夠活到100歲,創造一個有價值的公司。陽光印網是一個2B的企業,為企業采購服務,用數字化智能采購幫企業節省采購成本。

劉勁
劉勁|長江商學院副院長
今天論壇的題目是“新興產業增長智道”,核心詞是科技,15年前如果有這么一個論壇,可能得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新興產業,另外一部分是傳統,科技歸科技,傳統歸傳統。
但是到了今天,科技對社會、對經濟核心的驅動力量已經毋庸置疑。隨著互聯網企業的崛起,科技企業對社會的影響無處不在,芯片、操作系統、人工智能、5G等這些新的科技,是社會最核心的推動力量。

顧強
顧強|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院長
未來10年,中國新興產業有4個驅動力—— 技術、大國工業、消費升級、全球化。
要實現新興產業的發展,一要選好賽道。立足未來3年,尋找新的投資、新的市場、新的產品、新的服務、新的業態。
在新興產業領域里面,必須從5大主題入手,即智能、互聯、高效、健康、探索這5個領域。
二要抵御投資的誘惑,要選擇好區域、選擇好生態。三要選好資本。最后要選擇好路徑,一個企業要選擇好自己的路徑,才能找到抵達終點的最短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