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凱

2019年10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中國書法家協會(下稱“中書協”)原分黨組書記、原副主席趙長青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趙長青是中書協近年來首個落馬的副主席。公開簡歷顯示,趙長青在中書協任職13年,其間有數年同時擔任中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業內稱為“三位一體”,被指大權在握。
據公開報道,趙長青最后一次公開露面是2019年10月18日,他參加了家鄉遼寧的一次采風活動。
當日,由趙長青帶隊的16名書畫家來到北票市大黑山旅游景區進行采風,并創作了50余米的書法長卷、幾十幅書法美術作品。
趙長青有多年文化宣傳領域的工作經歷。2005年起,趙長青開始其在中書協的13年時光。公開簡歷顯示,趙長青2005年12月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2014年4月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2015年12月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2018年6月退休。
中書協一位退休領導告訴記者,“按照以往慣例,分黨組書記兼駐會副主席,副書記兼任秘書長”。而趙長青同時擔任中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這種情況異常少見,被業內稱為“三位一體”,“這意味著大權掌握在他一人之手”。
中書協雖然性質是人民團體,但機構職能眾多。
據中國書法家協會官網介紹,中國書法家協會現有40個團體會員,包括各省份地方書協、行業書協,15000余名個人會員。職能包括舉辦書法展覽,組織書法創作與評選,開展書法理論研究與學術交流,開展書法教育培訓,推動書法普及等。
趙長青在中書協“三位一體”期間,曾多次遭到與上述中書協職能有關的實名舉報。
2007年,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在廣州舉行。這是中國書法界最高級別的展覽,業內俗稱“國展”,每4年一次,這也是趙長青上任后操持的首屆國展。
曾任中書協展覽部主任的蔡祥麟向記者介紹,國展由中書協主辦,地方書協承辦,辦展費用靠企業贊助。
第九屆國展花落廣東。時任廣東書協副主席張桂光告訴記者,為了拿下舉辦權,時任廣東書協主席陳紹基親自去北京商談,交了300多萬元保證金才簽了辦展合約。
張桂光說,他從時任廣東書協專職副主席紀光明處得知,各項費用加起來,第九屆國展的花費超過2000萬元。
書法家、資深策展人秦觀告訴記者,辦展的花銷主要包括場地費、畫冊費、宣傳費等,“其中可以撈錢的地方多了”。
除了辦展,趙長青還熱衷于舉辦各類書法主題評選活動。中國書法名山、書法名城、書法之鄉、書法公園等活動都是在趙長青擔任駐會副主席后發起的。
“不過,自趙長青(從駐會副主席)退下來之后,書法之鄉和書法名城評選就沒有開展了。”紀光明說。
除趙長青接受調查外,中書協理事、原安徽書協主席李士杰也被有關部門帶走。
李士杰和趙長青存在不少交集。
2009年5月,中書協五屆五次理事會在合肥召開,趙長青時任分黨組書記兼駐會副主席,李士杰被增補為第五屆中書協理事。隨后,李士杰連續當選第六、第七屆中書協理事,與趙長青共同出席多場活動。2013年底,李士杰當選安徽書協主席。
天眼查顯示,李士杰是安徽省物資能源有限公司等14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物資能源公司由李士杰100%持股,經營范圍涵蓋煤炭、礦用設備及配件、會議會展、書畫裝裱等諸多領域。
李士杰在書法界“嶄露頭角”要追溯到2010年中書協第六屆選舉,當時正是趙長青在中書協“三位一體”期間。
紀光明告訴記者,那次選舉由全國400多名代表選出208名理事,再由這些理事選出主席、副主席。在進行副主席選舉時,不在候選人名單上的李士杰得到100多票,超過投票總數的一半。
“我之前根本沒怎么聽說過李士杰這個人。”蔡祥麟說,他自上世紀80年代加入中書協,曾擔任展覽部主任和創作評審委員會秘書長,長期負責國內展覽和評審具體工作,對全國的書法家情況比較熟悉。“連我都不清楚這個人,那幾乎可以肯定,書協大多數人都不了解”。
不過,李士杰最終沒能當選副主席。“因為候選名單上的候選人都過了半票當選,符合投票規定。”紀光明說。
“賄選”風波后,趙長青并沒有公開回應過此事。
趙長青和李士杰的另一個交集是中國書法大廈。
中國書法大廈坐落于安徽合肥科學大道69號。據其官網一篇名為《中國書法大廈的締造者——李士杰》的文章介紹,大廈是由李士杰擔任院長的安徽省書法院引資建造,經中國文聯同意、中書協批準命名、斥巨資打造的全國首座綜合性高層次的書法創研基地。
“趙長青上臺以后,展覽需要中書協冠名都得給冠名費,書法大廈冠名肯定要一大筆錢的,這個是公開的秘密。”加入中書協會員超過30年,廣東知名書法家劉佑局說。
2007年趙長青發起“中國書法之鄉(名城)”等評選活動時,也曾因“國字頭”冠名引發爭議。
一篇評論文章質疑,中書協的種種冠名行為,涉嫌違背《中國書法家協會章程》,超越職責,“表現出中書協在自我膨脹權力”。
“首先是資格問題。中書協是群團組織,并非政府職能部門,有頒發(上述名號)的資格嗎?它的權威性在哪里?”蔡祥麟說。
關于趙長青,書法圈內對其賣字賺錢一事也頗有微詞。
國內某拍賣網站顯示,2014年,趙長青一幅字曾拍出11.5萬元高價,多幅字以數萬元成交。但多位書法名家告訴記者,趙的字只能算“一般水平”,遠遠值不了這個價。
近年來,中書協正悄然轉變。
“2014年以后,大獎大賽明顯減少了,書法之鄉、書法名城也沒搞了,聽說有些地方想申請,但是也沒有啟動。”紀光明說。
“比起以前,現在名字前頭掛一長串主席、院長、理事頭銜沒那么靈了。”長期從事字畫拍賣生意的蘆長城說,“只有字畫好才會有人掏錢買。”
(摘自七一網七一客戶端/《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