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杰
振興鄉村教育,學校負責人的素養和作用更為突出
時至今日,鄉村教育振興已然成為熱點話題,這從近年來有不少代表委員從不同角度提出相關議案,乃至到國家和地方不斷出臺對農村教育的扶持政策便可見一斑。這其中,對于農村辦學質量的關注度更是空前高漲,畢竟這關系到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議題。尤其是隨著農村辦學條件的逐步好轉,有關軟件建設的問題便顯得尤為突出,而在其中,農村學校校長的素養和水準起到的作用更應該引起重視。
放眼農村學校,不難發現很多學校的教學質量并不盡如人意,這其中固然存在著一些學校的辦學條件仍然落后的因素,但同時我們也發現,在教育均衡不斷推進、城鄉辦學條件的差距逐漸縮小的大背景下,有的農村學校的辦學水平仍然難以讓人樂觀,其中的原因無疑值得關心農村教育發展的人士去深思:盡管教師是教育中的關鍵因素,但能夠盤活一所學校教師資源的卻又是學校的當家人也即校長,就如那句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話:“一名好校長便是一所好學校。”
終究,學校的硬件設施再好,假如作為教育的關鍵因素——教師教育教學的主動性得不到充分調動,創造性和活力得不到釋放,那仍然避免不了陳舊的管理思維和沒有多少生氣的校園氛圍。相反地,即使學校教學條件差點,但如果學校中充滿著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氛圍,教師能夠根據學校和學生的特點積極投身教學研究,甚至因陋就簡地創設條件開好應有的課程與活動,仍然會取得較好的教學和育人效果。筆者二十多年前曾在一所偏遠、落后甚至有點閉塞的鄉村初中任教,但由于這所學校中有一位熱心教育研究的老校長,并在他多年的帶動下出現了一個樂觀肯干的教師團隊,盡管當時“黑屋子土臺子”情形下的學校條件很簡陋,但學校的各項活動卻開展得生氣勃勃,每年都往高一級學校輸出大批的優秀畢業生。即使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來,仍不免為那種積極樂觀向上的情景所感動。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所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如何,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所學校的帶頭人——校長所起的作用,包括校長的理念倡導和行動引領。尤其是對于教學條件可能還不盡如人意的農村學校來說更是如此。如果一所學校的校長能夠因地制宜地根據學校條件制定和規劃出本學校的教育特色,能夠用真情和辛勤去打動教職工,能夠撲下身子同教師們一起致力于教育教學研究,能夠用心培養出一個向上肯干的教師群體,那么學校面臨的困難也就不會那么明顯了,甚至能用辛勤的汗水彌補上學校的短板。
其實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可謂是不少,就如我們熟知的當年的蘇霍姆林斯基,在他擔任其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帕夫雷什中學校長的三十多年里,他在平凡的教育實踐中既當校長,又是普通教師;既教課,又當班主任;既從事具體事務,又搞科學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較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并使他所領導的帕夫雷什中學被列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實驗學校之一。
反之,在教育均衡不斷推進的當下,農村學校也正在不斷地現代化起來,此時假如學校不能很好地利用所配備的現代教學設施,也不能調動起教師投身教育研究與革新的積極性,那對于該校的教育成效來說,自然是免不了“濤聲依舊”。而導致出現這個情形的因素中,無疑首推是學校的當家人未能具備應有的擔當、眼界與水準了。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去選擇、培養一個有較高覺悟、素養和水準的校長,對于一所農村學校的興盛來說,其意義會有多么地突出。
有句古話叫做“兵隨將令草隨風”,在辦學條件越來越好的今天,即使是一些農村學校暫時還不能夠實現硬件上的現代化,但在互聯網日益發達、信息交流愈加便捷的時下,只要學校的負責人能根據自身條件調動起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熱情,激發教師“以校為家”的積極性;能夠立足自身特色來按照教育方針和教學大綱辦教育,并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和辦學單位的支持,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與面貌必然會有一個可以預期的積極變化。
鄉村從教證書:捍衛鄉村教師的職業榮耀
前段時間,耳聞了幾位退休的鄉村教師在一起談論鄉村學校從教“榮譽證書”的事情,才回想起來,在2016年9月份,根據上級要求和精神,尤其是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2016年4月聯合下發的《關于做好鄉村學校從教30年教師榮譽證書頒發工作的通知》,決定自2016年起組織開展“鄉村學校從教30年教師榮譽證書”頒發工作。筆者所在的省里也決定對鄉村學校從教20年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于是各地各校紛紛大張旗鼓地召集有關鄉村教師進行了摸底、填表、審核等程序工作,鄉村教師也著實為此而激動和高興萬分,因為在他們的心中,這是從國家層面對鄉村教師數十年汗水的肯定和褒揚。
時至今日,很多省市已陸續發放了這項事關鄉村教師職業尊嚴的“證書”,例如筆者所在的山東省,在2019年的上半年也已將鄉村從教30年、20年的榮譽證書發到了相關教師手中。很多鄉村教師心情激動地談論和關注這一話題,包括年限未到、尚未受到表彰的鄉村教師,可見這一榮譽證書的感召力之強大。說到這個事情,筆者像很多人一樣,對于鄉村教育發展的未來,又多了一份信心和期許。這不僅是因為這項榮譽事關著對于幾代鄉村教師的表彰,更重要的是能激勵后來者投身鄉村教育,從而去續寫中國鄉村教育可持續的美好未來。
此時,也許有必要在此再來審視一下“鄉村教育”。其作為國家教育的大半壁江山,同時也是作為整個教育的“短板”,因為客觀存在的條件艱苦與簡陋等因素,致使多少年來出現的人才流失、教育質量不高等現象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這不論是對鄉村未成年人的成長、成才來說,還是對正走在民族復興之路上需要“人才支持”的國家來說,都是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迫切問題,而這也是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農村教育傾斜支持力度的重要原因所在。也許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能做到幾十年來不忘初心,在當年“黑屋子土臺子”的環境里堅守著三尺講臺的鄉村教師,在如此清苦的條件下,為鄉村教育的穩定與發展做出的是不可磨滅的貢獻,用“職業榮耀”來形容是不為過的。
正是他們,用樸實的行動、堅定的信念和無悔的青春支撐起了鄉村教育的過去、現在乃至未來。因為他們,無數的鄉村學子從此走出了貧困、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國各地。也因為他們,既改變了無數鄉村人的命運,也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人才與勞動者。因而,在2016年,國家有關部門專門下發通知,決定用頒發從教榮譽證書的形式來隆重表彰他們,用“國家意志”昭告世人:共和國沒有忘記鄉村教師做出的歷史性貢獻。
所以,從這張證書承載的意義說,不管是30年、還是20年等時間段的鄉村教育堅守,本身所蘊含著的情懷和分量,絕非是一般的“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所可比擬的。因為,它代表的是鄉村教師用整個或大半個職業生涯書寫出的功在民族、利在后代的成績單和功勞簿,是在城市一族中的很多人所難以想象的艱苦條件里,所呈現的默默堅守與孜孜以求。因而,去鄭重地對待這項榮譽,并在今后的歲月中,正常地、持之以恒地做好有關證書的頒發與表彰,其意義已絕非止步于“證書”本身了。
不難想象到,在當下大力推行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大背景下,對于鄉村教師的鼓勵與支持,除了必要的及時足額發放艱苦邊遠地區津貼、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專業成長扶持等措施外,還頒發“鄉村學校從教30(20)年教師榮譽證書”,并借此給予他們必要的實實在在的褒獎慰問,讓精神慰問與適當的物質獎勵相結合,以彰顯這張證書的激勵和慰藉效果,也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及引領價值。
最終,讓褒獎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不僅是對鄉村教師這一群體幾十年辛勤付出的承認和獎勵,更是對其職業尊嚴與榮耀的莊嚴捍衛,同時還是對后來者投身鄉村教育的引領及鼓舞。
(作者單位:山東濰坊市濱海開發區錦海小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