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輝
【關鍵詞】適應性教育教學體系;教育模式;基礎課程;拓展課程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02-0023-02
創建一所理想的學校,是每一位校長的理想追求。何為理想學校?
學生是有差異的個體,能促使差異個體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的學校無疑就是一所理想的學校。
如何在現有班級授課制下打破學生心中已經固化的階層認知,成了許多學校的一個現實課題。近年來不少學校都在嘗試解決這一難題,但或許是因為措施是碎片化的,或許是沒有理念作指導,或許是因為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的限制,或許是因為沒有堅持去實施,效果都不很明顯。
我校自2009年末開始進行差異適應性教育教學研究,在改革初期采取SWOT分析法尋找改革的突破點。在分析中發現我校教育教學中存在如下問題:課堂教學中教師大一統,學生個體發展多樣化需求不能滿足;學生學習方法單一,學習興趣不濃,習慣給自己貼上某類學生的標簽,固化學習層級;教師中普遍存在重視學科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輕視學生個體生命多方面發展理念的偏向。
2009年以來,借助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差異—適應性”教學研究、“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研究”,經過8年的研究和實踐,學校在生命教育、自我教育、差異教學論等理論指導下,提出了基于差異、依靠差異、為了差異、實現差異、“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教育理念和“讓教育成就幸福,讓人生別樣精彩”的辦學理念,創建了多元一體的課程體系、五階適應性個性化學習支撐體系、“三規、三省”的自我教育模式、互聯網+合作學習的教學范式,解決了城鎮初中班級授課制下怎樣實現學生的差異發展難題,解決了城鎮初中只見分數不見人的難題,解決了教師教育理念滯后,育人目標單一,教育方法效果不良,缺乏科學指導等問題,在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自我教育、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等方面產生了顯著效果,受到了學生、家長、社會和省內外同類型學校的廣泛好評。
一、對差異的規律性認識
學校梳理了對差異的規律性認識,差異是客觀存在、是發展的潛能,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基礎和條件。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只有保證基礎、發展差異,才能使學生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都能得到健康、快樂、幸福成長。
二、實施五階適應性教學模式
以互聯網+合作學習和分層教學指導為課堂手段,實施五階適應性教學,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水平自主報階—在教師指導下定階—采用互聯網+合作學習和分層教學之階教學—分階作業之達階—分階檢測之驗階。實現每名學生生成目標、達成目標,實現學生學業水平的差異發展。
三、構建多元一體課程體系
為解決同質化的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差異成長需要的問題,學校創立了以國家課程為基礎課程、以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和地方課程為拓展課程、以校本選修課程和德育活動課程為延伸課程的多元課程體系,此課程體系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多重體驗,延伸學生的生命空間,讓學生在體驗中尋找自我發展的需要點,獲得成長的支點,找到自我發展的動力。
四、合作學習初步解決差異
學校通過合作學習初步解決了初中學生存在的學習基礎和能力差異,班級建制條件下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問題。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具有實效的教學理論與教學策略體系,由于它在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等方面效果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之一”。
合作學習之所以體現出強有力的優勢,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解決了傳統的小組學習中存在的“責任不清”和“搭便車”等弊病。而“明確責任”又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每個人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習成效跟個人是否盡責緊密聯系在一起。其次,通過任務或責任分配使得每個人都承擔小組任務中的特定責任,杜絕“濫竽充數”。再次,在單元檢測或學業小測驗中,小組成員必須靠自己的力量獨立完成測驗,統計分數時也要計算每個人的個人成績,這就迫使每個成員都要盡自己的努力不放松。
另一個主要原因,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學會如何合作,通過對相關合作方法的訓練,習得合作的技能。“大家好……”“我的觀點是……”“謝謝你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等,合作學習的過程是彬彬有禮的、富有美感的。
五、自我教育模式引導學生
以“三規”(人生規劃、學段規劃、月規劃)引領學生進行人生規劃、職業規劃;以“三省”(日小結、周計劃、月評價)引導學生在自我規劃的基礎上,對規劃的落實進行自我監督、自我反省、自我認識、自我悅納,實現對生命成長的更高水平的體驗。
(作者系吉林省琿春市第四中學校長,正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