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振華 李楠
【摘 要】國家課程校本化是指學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校本化、師本化、生本化地實施國家課程。“合·成”課程旨在整合資源、融合要素、適合師生,構建讓每個人都能成長、成才、成功的學校課程體系。實踐中,學校建立并完善指向育人目標、核心素養的多維課程結構,通過課題研究、課堂改革、課程開發、教師指導、學生活動等多種課程實施途徑,通過綜合化、差異化、多元化、信息化、可持續化的課程評價方法,精準高效地實施國家課程,滿足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國家課程校本化;核心素養;課程體系;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02-0059-02
【作者簡介】1.陸振華,江蘇省江陰初級中學(江蘇江陰,214400)校長,高級教師;2.李楠,江蘇省江陰初級中學(江蘇江陰,214400)副校長,高級教師。
課程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落實國家課程標準要求、實現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近年來,江蘇省江陰初級中學以“合·成”課程的建設統領學校工作,整合資源、融合要素、適合師生,構建讓每個人都能成長、成才、成功的學校課程體系。
一、“合·成”課程建設的基本內容
(一)圍繞目標,指向素養,完善課程結構圖
我們在課程結構的完善過程中,緊緊圍繞育人目標——“培養有道德的學習者”,賦予校本化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志趣高雅、善于學習、勇于擔當”。采用必修和選修兩種實施方式,建立基礎型、拓展型和綜合型三個發展維度。涵蓋五個領域:思想與品德、數學與科學、語言與文化、藝術與人文、體育與健康,融合教育教學內容,形成了校本化的課程結構。
(二)理順邏輯,建立通道,優化課程運行網
學校課程的三個維度(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綜合課程)整合了學校所有教育教學活動和資源,并在實施中各有側重。實施好基礎課程是學校辦學的基本使命,是教育質量的基本保障,是學生成長的基本途徑;開發好拓展課程是課程建設的重點,基于基礎課、高于基礎課、融于基礎課是拓展課的內在特質,體現學校育人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是該維度課程的應有之義;完善好綜合課程是學校育人的特色所在,讓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保障恰恰就是弘揚個性,科學構建滿足各類學生需求的綜合課程是我們的本領。
(三)關注結果,重視過程,設計課程評價表
常規的課程評價主要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對課程開發和實施情況的過程評價,二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診斷評價,三是階段性項目推進的結果評價。學校的課程評價在保持以上關注點的同時,著力構建學生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為此,學校制定了學分評定表、學生電子成長檔案等,結合常規管理和數字平臺,進行學生發展的全員全程評價。
二、“合·成”課程建設的措施
根據學校實際和現有基礎,課程建設從以下幾個方面扎實推進。
立足學校內涵發展,進一步確立課程建設在學校工作中的核心位置。用課程建設統領全局工作,引領行政和教師更新觀念,達成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育人共識。
加強學科組建設,打造課程基地,促進學科和教師共同發展。打造一批學科課程基地和名師工作室,實施好學科主動發展三年計劃,借助團隊研究和校本研修,帶領全體教師落實好學科課程標準和學科核心素養,實現標準和素養的教學轉化,從關注教到更關注學。
關注教師需求,創新培訓模式,持續提升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辦好教師發展學校,通過專家講座、外出學習、自我反思等各種方式,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依托教育科研,聚焦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促進問題解決。營造全員研究的氛圍,以現有省級課題、前瞻性項目、品格提升項目等為基礎,深化學校各級各類課題研究,形成課題群,處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保證課程推進的力度和效度。
以項目為載體,加強特色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德育活動、學業水平、學科拓展、社團建設等方面形成特色品牌,擴大學校課程建設的知名度,提升學校辦學影響力。
改進課堂教學,將課程改革體現到課堂改變中。以課堂為主陣地,落實“以學定教”的理念,在基礎課程、拓展課程、綜合課程等維度共同發力,努力在課堂模式、教學方式、師生關系等方面取得改進,在課堂的設計、管理、評價等環節持續優化。
加快信息化建設,推進分層教學和個性化學習的普及,實現“輕負高效”。加快智慧校園建設,借助現有的智學網等平臺,確保實現大數據輔助教學和學生錯題本的常態化使用。
落實課程評價,構建評價體系,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常規。對課程,基于目標導向、正向激勵、多元綜合等原則,制定并實施好《江陰初級中學課程評價方案》;對學生,堅持“過程性與結果性相結合”“統一性與差異性相協調”等原則,制定并實施好《江陰初級中學學生發展檔案》;加快評價系統的數字化、平臺化、個體化建設。
充分挖掘和利用社會資源,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將社會教育資源引入校園,增設校外活動基地;注重學段銜接,對接小學和高中課程;加強家校合育研究,為學生的順利成長鋪路搭橋。
引進學生生涯發展規劃課題,將生涯指導融入學校課程。深入研究高考中考改革方案,滿足學生差異化個性化學習要求,開發校內外體驗性課程資源,用學生生涯發展項目豐富學校課程建設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