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澍
【關鍵詞】教體融合;人才共育;特色共建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02-0037-02
2019年初,江蘇省高郵市實施機構改革,教育、體育兩部門合并成立教育體育局。高郵市積極推進從曾經的“教體配合”向“教體融合”發展,努力讓廣大學生既有“一生好習慣”,又有“一身好體魄”。
一、深刻理解教體融合的新形勢
教體融合是大勢所趨,圍繞青少年體育工作的政策陸續出臺。在國務院出臺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成為15項行動之一;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規定了“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的具體目標;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更是把“青少年體育服務體系更加健全,身體素養顯著提升,健康狀況明顯改善”寫入戰略目標。
教體融合是育人所需。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擔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少了體育,就談不上全面發展;忽視體育,立德樹人就會流于形式。當前,推進教體融合,就是要弘揚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傳遞學習與健康并重的價值導向,倡導受用終身的健康習慣,讓更多的學生享受運動的快樂、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教體融合是職責所在。《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體育與健康監測結果報告》數據統計顯示,全國義務教育學生肥胖率、視力不良檢出率等指標不降反升,“小眼鏡”“小胖墩”呈現低齡化趨勢。與此同時,青少年身心健康既出現了不少“顯憂”,又存在著不少“隱憂”,身體素質不盡如人意,心理疾病易發。要改變這一現狀,迫切需要學校體育發揮教育功能,對學生身心負責、對學生未來負責;迫切需要主動發揮教體融合的優勢,不斷提升學校育人工作的實效性。
二、準確把握教體融合的新方向
堅持人才共育。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作為推進教體融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圍繞身心健康,統籌設計體育課程,促進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讓學生帶著喜歡的項目和受益終身的習慣走向社會。既要鼓勵部分學生發展體育特長,也要關注全體學生全面發展,不能只養“幾朵紅花”,而是要培育“大片綠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享受體育的樂趣,為青少年全面發展、健康發展服務。通過課堂教學、課外鍛煉、社團活動,提高全市中小學生體質,培養正確的體育態度和健康的運動習慣。
堅持資源共用。推進資源共享、共用,通過加大公共體育場館、學校體育設施開放力度,服務學生多元化的體育需求;通過加快完善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學校運動場地設施,將全民健身服務延伸到基層鄉村,更好地打造“10分鐘體育健身圈”。推進教練與教師互通,通過開展“體育教師進社區、進鄉村”和“社會體育指導員進校園”活動,將不同師資融進學校體育工作。
堅持特色共建。堅持深化改革,在鞏固體育教學主渠道、主陣地基礎上,因地制宜豐富學校體育運動的形式和內容,逐步實現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長的目標,努力形成部門重視、學校主導、社會參與的體育推進新機制。要遵循規律,積極探索符合青少年成長規律、運動員成才規律、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加快發掘和培養有體育特長的“明日之星”,打造拔尖人才培養的新模式,走教體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三、全面落實教體融合的新任務
加快推進體育教學改革。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牢固樹立“德育為先”“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開好“兩課兩操”和大課間活動,讓所有學校和學生真正“動起來”。針對當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簡單化、應試化、隨意性大等問題,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思路和辦法。一方面,要把弘揚體育精神與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起來,塑造學生陽光、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風貌。另一方面,要把課外鍛煉作為學生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常堅持、重養成,并切實加強學生體育運動風險防控,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落到實處。按照“幼兒游戲化、小學興趣化、初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的理念,積極開發學校體育傳統項目與優勢項目,真正讓每一個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就掌握好1至2項體育技能,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加緊培育項目基地學校。以足球、籃球、武術、跆拳道等項目基地學校為依托,推動“一校一品”,走特色教育之路。在全市各中小學校健全校級運動梯隊,廣泛開展校內體育比賽,吸引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形成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緊密銜接的培養網絡。把校園運動場地標準化建設作為重點內容,配齊配好體育器材和教學裝備,為學校體育運動的安全開展夯實基礎、提供保障。
加速建設專業師資隊伍。一方面要加大體育項目專業特長教師的招聘力度,積極鼓勵學校專兼職體育教師參加各級各類體育學科和項目培訓,彌補師資的不足;另一方面,以“市隊校辦”為龍頭,推進專業教練員進學校。同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創新方式聘請和引進高水平教練員,進一步充實教練員隊伍。
加大力度完善考評體系。把學校體育工作納入教育現代化評估指標體系、納入立德樹人主渠道、納入考試制度改革、納入督導評價內容、納入全民健身計劃,對體育人才培養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學校和個人加大經費、政策扶持力度,積極引導家庭、學校、社會及學生都來關注體育,不斷推進教體融合工作見成效、上水平、創特色。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