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導寫
讀書問學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寫讀后感,就要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思維的方法,發現疑難的問題,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感受。
佳作展示一
友誼地久天長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
周姜龍
買了一本新書《追風箏的人》,一口氣讀完,我不禁生出許多感慨。
這本書主要講了這么一個故事:少年阿米爾和家里仆人的兒子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阿米爾12歲、哈桑11歲時,哈桑遭受了小惡霸的欺辱,就在一旁的阿米爾卻因為怯懦不敢上前,又不忍心旁觀,于是默默走開。后來,阿米爾覺得自己對不起哈桑,無法面對他,就想辦法逼走了哈桑父子。
多年后,阿米爾回到阿富汗,見到了老朋友拉辛汗,拉辛汗告訴了他很多他此前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哈桑其實不是阿里的兒子,而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阿米爾感到愧疚萬分,而哈桑和他的妻子此時已經被人開槍打死了,只留下來一個孤兒,也就是阿米爾的侄子。阿米爾想盡辦法終于找到了侄子索拉博,并把他帶到了美國,阿米爾的家。
這本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哈桑和阿米爾之間永不褪色的友情。哈桑可以為了友誼、為阿米爾做一切事情,盡管他至死都不知道阿米爾其實是他的親哥哥。在我的身邊,有這樣忠實的伙伴嗎?有。然而,我待他們如何呢?是不是像阿米爾對待哈桑一樣,戲謔?捉弄?也許在我看來只是開玩笑,但在他們眼中呢?嘲諷?他們的看法可能和我并不一樣。即便真的找到了想法完全一樣的“知己”,又如何呢?不適宜的玩笑開多了,友誼的小船再堅固,也會有裂痕的。
阿米爾對哈桑百般戲弄,哈桑卻始終不以為意。他明知自己床中的硬幣和手表都是阿米爾放的,他也知道阿米爾這樣做的目的,但是為了成全阿米爾,哈桑還是選擇了幫他說謊,承認了偷竊。正是這種忠實與默契,維持了他們隨時可能支離破碎的友誼,也使得阿米爾愧疚多年,懷念終生。
友誼的小船真會“說翻就翻”嗎?未必。如果是真正的朋友,那么,只要朋友間的忠實與默契還在,友誼的小船即使經歷了驚濤駭浪而有所破損,也能很快修補完整。
阿米爾和哈桑,他們是真正的朋友。修補他們友誼小船上裂痕最好的材料,是朋友間的忠實與默契。忠實不是百依百順,而是只要朋友是對的,就支持他;默契不是心照不宣,而是不管朋友如何惹了你,或你如何惹了朋友,你們都永遠相互理解。
我堅信,友誼地久天長。
【江蘇南通市海門中學附屬學校(1903)班,指導老師:施燕】
佳作展示二
像保爾那樣生活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吳煒
看了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我感觸很深。
書中寫了保爾·柯察金從一個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長為無產階級英雄的過程。他經歷了種種考驗:戰場上的搏斗、工地上的磨難、感情上的波折、病床上的痛苦,等等。這一切不但沒有壓倒他,反而使他更加堅強。保爾·柯察金之所以能成為共產主義戰士,不僅僅在于他具有倔強的個性,更在于他對共產主義事業抱著堅定不移的信念,他是在嚴酷的斗爭和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
書中寫到,一次,保爾來到烈士墓前,在悼念為革命而犧牲的戰友時,曾默默地念道:“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段話既是保爾一生恪守的原則,也是全書的中心思想。
看完全書,我覺得保爾有很多優秀品質值得我學習。他有著崇高的理想和明確的革命目標,無私無畏,敢于犧牲;有奔放的熱情,有光明的心靈以及堅忍不拔的意志;對困難和挫折從不屈服,在生活中從不灰心喪氣,永遠進取。人應該怎樣活著才有意義呢?保爾用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在身體癱瘓后,很快振作起來,頑強地學習,努力地工作,并且開始嘗試文學創作。后來他雙目失明了,這對于已經癱瘓的人來說,是多么沉重的打擊啊!可是他仍然拿起筆,摸索著,頑強地堅持寫作。
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們的身邊沒有戰爭,但是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一樣會出現很多困難,這些困難有大有小,我們需要用百折不撓的意志去戰勝它們。保爾,一個全身癱瘓的人都能夠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我,一個在黨和人民的陽光雨露撫育下成長的青少年,怎么能夠被區區困難所嚇倒呢?
我國現在邁入了實現“中國夢”的新時期,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保爾那種為人類進步而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把崇高理想和每一個具體行動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那種不畏任何艱難險阻,百折不撓、勇于進取的精神;那種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仍然是時代的最強音。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中,保爾精神仍然是我們奪取勝利的強有力的武器。
保爾精神將時時激勵著我,鞭策著我,使我不懈努力,戰勝一切困難,面對人生的任何挑戰!
我也要把自己煉成一塊真正的鋼鐵!
【廣東英德市青塘中學九年級(8)班,指導老師:謝記軍】
點評
這篇讀后感抓住了原著的精髓,寫出了感觸最深的體會。考生聯系社會和自身實際,表示要學習主人公保爾的品質和精神。可見,他讀書讀得較透,得益較大。
佳作展示三
樂觀地面對生活
——讀《湘行散記》有感
周宇翔
我的媽媽來自美麗的湘西,我每年春節都會去湘西外婆家過年,也特意去鳳凰古城游覽了沈從文爺爺的故居。今年假期我帶回了沈爺爺寫的《湘行散記》,從書里面我對湘西的風土人情有了更多的了解。
《湘行散記》里面的文章講述了沈爺爺兩次回湘西的經歷:第一次回去,感受到家鄉的美麗、可愛;第二次回去,因為舊社會戰爭的原因,家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但他們并沒有放棄,積極樂觀、努力地改變生活狀況,讓當時的沈爺爺倍感溫暖。
從沈爺爺的字里行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沈爺爺讀書不多,但是憑著自己對文學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勤于寫作,日積月累,成為作家。他身上就有一股湘西精神——勤于勞動,通過努力去贏得美好的生活和精彩的人生。
我的外婆也是地地道道的湘西人,年輕時下地耕種,勤儉持家,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過得幸福美滿。現在,外婆年紀大了,可她卻依舊閑不下來。她常說:“閑下來什么都不做,會生病的。”外婆在小區旁邊那塊荒廢的小山坡上,開墾出了好大一塊田地,因為是在山坡上,澆水施肥,清理雜草,花了不少的力氣。外婆在上面栽種了辣椒、番茄、茄子、冬瓜、南瓜,還種了一小片西瓜。在外婆的菜地,能看到滿地各式各樣的蔬菜,我為外婆的勤勞和對生活的熱愛,感動不已,這是我們城里長大的孩子體驗不到的勞動的快樂。
我從小養成了一些懶惰的習氣,家務活做得很少,周末也習慣待在家里,不愿出門。后來,每年回到湘西外婆家,看到外婆那么大年紀還堅持勞作,我也開始學習幫家里做一些家務,并做一些身體的鍛煉。我在學校參加了射箭班的訓練,剛開始覺得辛苦、勞累,后來慢慢適應了,還在市里舉辦的比賽中拿到了好名次,既獲得了榮譽,又鍛煉了身體。我漸漸愛上了運動,盡管現在課業繁重了許多,我還是堅持在中午或下午休息時去運動一會兒。
讀沈爺爺的《湘行散記》,給了我很多啟示,懷有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樂觀地面對生活,這樣的處世態度讓我受益良多。
【廣東東莞市東城實驗中學(125)班,指導老師:鄧本科】
點評
本文文字質樸,考生帶著對湘西、對外婆特有的感情來閱讀和理解《湘行散記》,既有歸屬感又有親切感。作文從沈從文的文字出發,回到對生活的思考,理解了樂觀生活的意義,得到熱愛、勤勞、努力的生活啟示,感觸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