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 程景華
【關鍵詞】考試;認知重塑;情緒ABC理論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08-0072-04
【作者簡介】徐夢,江蘇省常熟中學(江蘇常熟,215500)教師,一級教師。
【設計理念】
對于大多數高中生而言,他們既需要應對日復一日的繁重學習任務,又需要應對“萬人爭過獨木橋”的高考競爭壓力,還需要平衡好來自父母、教師等重要他人的期望,多方的壓力使他們常常體驗到焦慮。筆者在日常教學和咨詢工作中發現,很多高中生常常體驗到過度的考試焦慮,而導致他們產生焦慮體驗的根源是他們對于考試的不合理認知。
本課從學生的認知入手,精心設計了一系列體驗和探究活動,重塑學生對于考試的認知。用熱身活動——擊鼓傳花,營造暫時性的情境壓力,讓學生感受緊張、焦慮的情緒,引出課堂的主題。借助“相似圈”“我的壓力氣球”“解讀心靈故事”三個活動引導學生理解考試焦慮的概念、表現及產生的原因,從認知角度引導學生正視考試的意義,從根本上緩解考試焦慮。
【教學過程】
一、熱身游戲:擊鼓傳花
教師:在正式分享今天的課程主題前,我們先一起玩個熱身游戲——擊鼓傳花。我需要一位同學上臺負責敲鼓,當鼓聲響起的時候臺下同學傳花,當鼓聲停止的時候,這朵花在哪位同學的手上,這位同學就需要上臺表演節目,節目內容由老師指定。
學生游戲。
教師:在剛剛的游戲中,我發現這朵花就像燙手山芋一樣被大家扔來扔去,這朵花明明挺漂亮,為什么大家都不想要呢?
學生:因為我害怕上臺表演。
教師:正如同學們所說,不是這朵花讓我們感到有壓力,而是這朵花附帶的表演讓我們感到有壓力。那么同學們,在你們平常的學習中,有沒有什么事像這個表演一樣,讓你感到緊張甚至是焦慮呢?
學生:考試讓我很焦慮。
教師:就像表演一樣,考試時常會讓我們感受到壓力,伴隨著緊張和焦慮。今天,我們要分享的話題就與考試有關——面對考試。
設計意圖:借助表演任務,營造暫時性的情境壓力,讓學生體驗緊張、焦慮情緒,順利引出課程主題;用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調查活動:相似圈
教師:面對考試這件事,同學們是時常感到有壓力、有負擔,還是能夠輕松面對呢?老師想現場在我們班同學中做個調查。不過調查的方式有些特別,我需要6位同學到臺上來和我一起完成這個調查。我會問一些問題,臺上的同學只需要根據提示做出相應的反應即可。臺下的同學可以一邊思考問題,一邊觀察臺上的同學。
教師邀請6位學生上臺,圍成一圈并戴上眼罩,教師站在圓圈中心進行提問。
問題1:請問各位同學,你有沒有曾經害怕過考試?如果有,請向前走一步,如果你很害怕考試,步子可以邁得大一點;如果沒有,請站在原地不動。
問題2:請問各位同學,你有沒有曾經害怕考得不好讓父母感到失望,而在考前感到緊張、焦慮?如果有,請繼續向前一步;如果沒有,請站在原地不動。
問題3:請問各位同學,考試的時候,當你還在做第一頁試卷,聽到周圍的同學已經翻到第二頁,你是否會感到著急、緊張?如果會,請繼續向前一步;如果不會,請原地不動。
問題4:請問各位同學,考完數學以后,周圍同學都在對答案,當你知道錯了很多題的時候,你會不會擔心自己考不及格?如果會,請繼續向前一步,如果不會,請站在原地不動。
問題5:請問各位同學,考完試,你會不會因為擔心成績排名而感到緊張、焦慮?如果會,請繼續向前一步;如果不會,原地不動即可。
問題6:請問各位同學,在你看來,考前過度焦慮是否會影響自己的考試成績?如果會,請繼續向前一步;如果不會,原地不動即可。
學生根據教師提示做出相應的反應。
教師:實際上,我剛剛用了一個叫“相似圈”的調查活動,問了6個相同的問題讓6位同學向我聚攏而來,是因為他們面對考試都有著相似的焦慮體驗。同學們,考試焦慮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我們會有相似的體驗呢?
教師出示PPT介紹考試焦慮的定義以及表現。
教師:面對考試,無論你是誰,無論你是男生還是女生,無論你處在班級的哪個位置,都可能感到有壓力、有負擔,都可能面臨考試焦慮的問題。所以,今天這節課想要分享給大家的第一個重點就是:在面對考試時,容易焦慮是學生群體中非常普遍的現象。
設計意圖:采用“相似圈”的活動,現場調查學生面對考試時的心理表現,以學生的相似體驗為基礎,讓學生認識到:在面對考試時,容易焦慮是學生群體中的普遍現象。借助相似體驗,引起學生共鳴,為后續活動開展做情感鋪墊。
三、體驗活動:我的壓力氣球
教師:各位同學,從考試焦慮的定義和表現來看,我們知道焦慮是一種令人不怎么舒服的體驗,這種令人不舒服的考試焦慮體驗究竟會對我們產生什么影響呢?我手里的氣球會告訴大家答案。請各位同學拿起手中的氣球,閉上眼睛想象此時此刻你正在經歷考試,請把你感受到的焦慮和壓力吹進氣球,讓我們一起看看你的壓力氣球會有多大。
學生吹氣球。
教師:請同學睜開眼睛看一看,你的壓力氣球有多大。再請你環顧四周,看看身邊同學的壓力氣球有多大。同學們,如果再繼續吹下去氣球會怎么樣?
學生:如果繼續吹下去氣球會爆掉。
教師:是的,如同學們所說,氣球會爆掉。同樣的,如果我們面對考試,經常處于過度焦慮的狀態,可能會像吹爆的氣球一樣,面臨心理崩潰。可是如果我們在面對考試時絲毫不緊張,沒有壓力行不行呢?
學生:完全沒有壓力也不行,會對學習有所懈怠。
教師:心理學中非常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在面對考試時,我們應當保持何種程度的焦慮水平。
教師呈現PPT介紹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教師:就像這張倒U型曲線圖所示,在面對考試時,我們需要保持適度的焦慮水平。這也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分享的第二個重點。
設計意圖:借助壓力氣球的體驗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過度焦慮的危害;借助倒U型曲線的講解讓學生認識到面對考試,需要保持適度的焦慮水平。
四、探究活動:解讀心靈故事
教師:有位叫高杰的同學,在初中時一直擔任班長,學習成績很不錯。他對教師的稱贊、同學的羨慕都習以為常。自從上了高中,他的成績不再名列前茅,他不知道教師、同學會怎么看他。他來咨詢,想找到能讓自己走出目前的困境的辦法。我們一起聽聽他是怎么說的。
PPT出示:“是我沒用功嗎?可是我已經盡力了。為了搞好學習,我連班長都不做了,沒有其他干擾,一門心思學習。每天天不亮起來,晚上很晚才睡,有時候半夜醒來,怕影響父母休息,還用手電筒看書。每次考試前還有信心,準備考出好成績,可一拿到卷子,碰到難題,思路就全斷了,頭腦一片空白,考場上唯一的想法是:這次又考砸了。完了,真的完了,我怕看見試卷,更怕老師和同學們的目光,甚至連回家的勇氣都沒有了。”(參考教材:《心理健康(高一年級)》,南京大學出版社)
PPT呈現思考問題:高杰是如何看待考試的?你是如何看待考試的?你認為產生考試焦慮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與分享。
教師:從各位同學的分享中,我們知道,產生考試焦慮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如父母的高期望;也有內在因素,如自信心不足,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對考試的看法、評價和信念等,影響了我們的情緒感受和行為。如果想要改變這種過度的焦慮體驗,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學生1:平時努力學習,考前好好復習,真正有實力了,在面對考試時才不會緊張。
學生2: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考試,考試只是為了檢驗我們的學習情況。
教師:看來,同學們已經明白要如何改變自己的過度焦慮體驗了。這也是今天這節課想要給大家重點介紹的認知調整方法——理性情緒療法。
教師發放事先準備好的“情緒ABC理論”資料,并用PPT呈現課堂練習,讓學生覺察自身關于考試的不合理信念,練習用新的合理信念替代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學生練習、分享。
教師:想要改變過度的焦慮體驗,最根本的方法不是改變考試這件事,而是改變你對考試的看法、觀念、評價等,這是因為在面對考試時,你的看法決定了你的情緒和行為。
設計意圖:以貼近學生實際的故事引導學生探索緩解考試焦慮的方法,并借助情緒ABC練習,引導學生認識到改變考試焦慮體驗的根本方法是調整自身關于考試的不合理信念。
五、課堂小結與延伸
教師:通過今天的課堂體驗活動,我們一起重新認識了考試這件事。希望各位同學能夠明白,當我們面對考試的時候,容易焦慮是普遍現象,我們需要保持適度的焦慮水平。影響考試焦慮體驗的最根本因素是你的認知,你關于考試的看法、觀念決定了你的情緒和行為。感謝各位同學的參與和陪伴,希望今天的方法能幫助你淡定應對考試這件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梳理課堂感悟,鼓勵學生將在課堂中習得的方法應用到生活中。
【教學反思】
本節課借助一系列體驗活動重塑學生關于考試的認知。從實際的輔導效果來看,形式多樣又切合主題的活動,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而且能夠讓學生在感悟、體驗的過程中,獲得認知上的改變。相較于傳統學科化傾向的心理課堂,本節課以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的主觀體驗,更符合個體的認知規律,輔導效果更佳。
此外,以往關于考試主題的心理輔導課,常常將輔導重點聚焦在向學生傳授各種緩解考試焦慮的方法上,而本節課則嘗試將輔導重點聚焦在學生關于考試的認知上,借助體驗活動重塑學生關于考試的一系列不合理信念,通過認知轉變促進學生情緒和行為的轉變。
【點評】
這節課無論是課堂的效果還是教案的設計,都體現了教師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優秀的教學素養。教案設計的整體構思科學合理,充分利用多元資源,貼近學生的個性特質與心理需要。
活動方案以“考試焦慮”為話題,以“對于考試的不合理認知”為靶心,用“擊鼓傳花”“相似圈調查”“我的壓力球”和“解讀心靈故事”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探究考試焦慮。隨著學生的認識層層深入、逐步遞進,教師以情緒ABC理論為抓手一舉“擊潰”學生心中對于考試焦慮的不合理的認知,同時引導學生將情緒ABC理論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的認知情緒和行為。活動方案思路非常清晰,條理分明,活動之間有層次性,邏輯性較強。
活動過程中,教師先用“相似圈調查”這種新穎獨特的方式將學生心中對考試的焦慮直觀地表現出來,同時也可看出學生在考試前、考試中、考試后不同的感受。接著用集體吹壓力氣球的方式全面了解學生內心不同的焦慮程度。這些精心設計的活動使得學生的參與度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體驗也非常深刻。
(點評嘉賓:程景華,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曹甸高級中學心理健康教師,江蘇省教育學會心理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