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
(河南省焦作市畜牧工作站,河南 焦作 454000)

現階段,基層畜牧養殖業市場良好,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但與此同時,基層畜牧養殖管理問題也日漸凸顯,阻礙了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因此,需要加強基層畜牧養殖管理研究,從而推動基層養殖業的轉型發展。
1.1 制度不完善 基層畜牧養殖戶的觀念依然較為落后,以至于在養殖管理方面未能建立完善制度,為降低成本從非正規養殖場引種,購買質量低劣的禽畜種苗,不僅容易導致疫病的發生,同時種苗成活率低下,難以保證經濟收益。在養殖期間,未能建立相應的制度,部分養殖人員無法做到按時投喂、及時清理排污,造成畜牧養殖環境較差。在規模化養殖中,則存在生產分工不明的問題,造成日常飼喂、清理等工作開展不及時,養殖場內空氣流通不暢。受環境影響,畜牧養殖周期較長,產品質量不高,無法取得理想效益。
1.2 飼養不科學 在畜牧養殖期間,飼料飼喂是關鍵環節,關系到畜禽能否快速、健康生長。但目前基層畜牧養殖管理并不科學,缺少對動物飼料的關注,一味采用農作物混用的粗放飼喂方式,造成牲畜對營養成分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為節約成本,一些養殖戶甚至會從食堂或飯店以低價購買剩飯剩菜(俗稱泔水)作為動物飼料,使動物健康無法得到保證。而采用單一的五谷雜料飼料,則造成動物飼料配方單一,牲畜難以有效吸收,不僅浪費糧食,而且限制畜禽生長速度,同時還可能造成畜禽營養不均衡,導致疾病發生率升高,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繼而導致基層畜牧養殖整體管理水平不高。
1.3 防疫不到位 大規模畜牧養殖無法避免疾病的流行與傳播,所以需要做好防疫工作。而現階段基層畜牧養殖管理未能將防疫工作落實到位,造成養殖業承擔了較高風險。從各地基層畜牧養殖業發展情況來看,不同養殖戶選擇的養殖環境不同,在衛生管理不到位時容易引發疾病的傳播。面對這一形勢,部分養殖戶抱有僥幸心理,在疫病發生初期未能及時實施免疫,造成大量畜禽患病死亡,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此外,一些養殖戶對防疫工作重視程度不足,未能按照技術人員指導實施免疫或從不正規途徑購買疫苗,造成防疫工作開展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最終導致疫病傳播概率增加,給各地區養殖業帶來了較大安全隱患。
2.1 實施標準化管理 為提高基層畜牧養殖水平,應實施標準化管理,制定高效、科學的管理制度,保證畜牧養殖管理各個環節擁有明確的規章制度。針對環境溫濕度控制、場地消毒、糞便清理等基層管理內容,都需要制定相應的制度規范。在完善制度約束下,可以對人員進行明確分工,按照規定及時開展飼喂、清糞等工作,營造良好養殖環境。在基層畜牧養殖管理制度建立上,還應對以往優秀養殖經驗進行總結,同時引入先進管理理念,推動養殖業的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建立嚴格責任制度,保證責任落實到個人,可以使養殖戶從正規商家選擇畜禽苗種,并落實檢疫工作和實現隔離飼養,消除引種過程中的各種隱患。結合畜禽生長周期,可以按照制度規范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如加強夏季通風和冬季保暖,使畜產品質量得到保證。
2.2 采取科學養殖手段 在養殖手段上,應體現科學性,使飼料營養成分吸收率得到提高,達到迅速育肥的目標。在飼料配方研制上,應加強登記管理,有計劃地進行動物飼養。結合動物生長階段、運行消耗量等因素,豐富飼料營養成分,參考優質配方進行精良飼料采購,并運用科學方法進行飼喂,促使畜產品質量得到提高。針對基層養殖戶,應由基層獸醫站加強與相關管制單位合作,加強宣傳教育,使養殖戶認識到飼料營養對畜禽健康的影響,并根據獸醫站制定的飼料應用計劃進行飼喂,保證動物獲得充足的營養。基層獸醫站人員應定期深入養殖區抽查畜牧生長發育情況,引導養殖戶進行飼料科學選擇,以提高飼料轉化率,保證養殖經濟效益。
2.3 實施現代化防疫 在動物疫病預防方面,需要實施現代化防疫措施,建立規范消毒程序,引導養殖戶對原有畜牧養殖種群分布空間進行調整,通過保持合理養殖密度降低疫病傳播率。在日常養殖期間,應結合地區疫病發生情況、特點及時進行免疫接種,掌握各種類型疫苗功效和接種流程,并根據獸醫站的科學診斷實施免疫。在本地區發生疫情后,基層畜牧養殖管理部門應實施跟蹤監測,安排人員指導養殖戶實施免疫,鼓勵養殖戶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方法和劑量實施免疫,并制定科學的檢疫工作計劃,保證防檢疫工作落實到位。作為養殖戶,應當增強現代化管理意識,掌握常見動物疾病癥狀、防治措施和處理方法,及時發現和控制疫病,保證畜禽健康成長,繼而使畜產品質量和食用安全得到保證。
綜上所述,基層畜牧養殖業應跟上全國產業調整步伐,采取現代化畜牧養殖管理手段推動養殖模式的轉變。在生產實踐中,需要完成標準制度建立,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科學飼養管理,并落實防疫措施,從而為基層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