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道倫,黃曉蘋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農業(yè)農村局,湖北 襄陽 441101)
冬春季氣候寒冷,當豬場養(yǎng)殖密度過大,舍內糞污及飼料殘渣未及時清除,消毒不嚴,通風換氣不良致有害氣體超標時,極易引發(fā)豬藍耳病,并導致呼吸道疾病發(fā)病率上升,因此,豬場冬春季應加強豬藍耳病防控。
冬春季養(yǎng)豬場應做好豬舍的保溫工作,同時應根據(jù)氣溫變化及時開啟門窗適當通風,必要時可開啟換氣設施,以保證舍內空氣新鮮。
進行通風換氣時,應注意通風與保溫之間的平衡,不可過度開啟門窗,以免舍內溫差過大,造成豬群應激。
冬春季養(yǎng)豬場應慎引種,需引種的應嚴把檢疫關,引種前應了解引種場的生豬疫病流行情況。種豬引進前應進行豬藍耳病檢測,嚴禁從陽性場引種。

種豬引進后隔離45 d 以上,并進行血清學監(jiān)測,確定為陰性后方可混群飼養(yǎng)。
豬藍耳病陽性場應采取隔離和控制措施。
豬群隔離期間嚴禁銷售和運出,采集的精液也應銷毀。減少人員、車輛和設備等的出入,如需出入,應嚴格清污、消毒。加強消毒,污染區(qū)域可用“百勝-30”,按1∶600 比例稀釋后嚴格消毒,病死豬深埋、焚燒。與感染豬接觸的其他動物隔離,靠近野豬或野鴨棲息地的養(yǎng)豬場應設籬笆、柵欄,以防豬藍耳病傳播。禁用泔水喂豬,以防傳播豬病。生產(chǎn)性能差,懷孕后期流產(chǎn)、排毒的母豬和病弱仔豬盡早淘汰。采用全進全出制,定期進行豬藍耳病血清學檢測(周圍動物也應納入監(jiān)測范圍),以確定免疫程序及免疫時間。
養(yǎng)豬場應根據(jù)當?shù)刎i病流行特點,結合自場情況做好豬瘟、豬肺疫、豬偽狂犬病、口蹄疫等基礎免疫,同時每年應按常規(guī)免疫程序免疫接種豬藍耳病疫苗,即春秋各接種豬藍耳病疫苗(預防豬藍耳病的疫苗主要有弱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一次,能繁母豬配種前兩周左右增免一次,間隔一個月再加免一次,仔豬35日齡左右增免一次。
豬藍耳病疫苗須嚴格按免疫操作規(guī)范免疫,并做好疫苗的保存和運輸工作。免疫時應一豬一針頭,注射應足量,做到不漏免,不重免。
養(yǎng)豬場,尤其是豬藍耳病陽性場不要頻繁更換藍耳病疫苗的種類,以防陽性場穩(wěn)定性被打破而誘發(fā)藍耳病。
5.1 母豬用藥 母豬分娩前后1 周左右各注射高熱金針1 次,以切斷垂直感染,也可每1 t 飼料添加藍圓康泰(主要成分:黃芪多糖10%、靈芝多糖1%、綠源酸5%、干擾素4%及大青葉等)500 g+支原必凈(主要成分:泰妙菌素),每月連喂7 d。
5.2 哺乳仔豬和保育豬用藥 仔豬出生第7 d、第15 d和第25 d分別采用高熱金針和美瑞核酸肽混合注射,以防引起黃白痢等疾病。
斷奶前后仔豬、保育豬和其他育肥豬每1 t飼料添加300~500 g“瑞可新”,連喂7 d,或每1 t 飼料添加藍圓康泰500 g+支原必凈,連喂7 d。
5.3 種公豬用藥 每1 t種公豬飼料添加藍圓康泰500 g+支原必凈,連喂7 d。
用藥保健的同時,可在飼料中添加抗應激藥物和免疫增強劑,如黃芪多糖等,或在飲水和飼料中添加葡萄糖、電解多維等,避免誘發(f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