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 維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動物衛生防疫站)
奶牛瘤胃酸中毒又稱奶牛急性碳水化合物過食癥、中毒性消化不良等。該病是由于奶牛采食大量精料、長期飼喂酸度過高的青貯飼料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飼料,在瘤胃內產生大量的乳酸等有機酸而引起的一種代謝性酸中毒[1]。臨床上以突然發病、病程短急、脫水、神經癥狀、酸中毒、死亡率高為特征。本病多發于產前、產后的高產奶牛。
2018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某養牛戶的1 頭初產荷斯坦牛,產后7 天,不吃草、不反芻。臨床檢查所見,該奶牛臥地不起,強力驅趕使其站起后肌肉顫抖、走路搖擺,聽診胃腸蠕動音消失,腹瀉,糞便中混有泡沫、酸臭,皮膚彈性下降、眼窩深陷,觸診瘤胃內容物稀軟,沖擊式觸診左側下腹部有蕩水音,叩診左側后部肋骨及左肷部配合聽診有鋼管音,在鋼管音處穿刺胃腸內容物,pH值為5.0。
經病史調查、臨床檢查和瘤胃穿刺結果,確診為奶牛瘤胃酸中毒。
初期可靜脈放血2 000.0 mL,放血后用藥:5.0%碳酸氫鈉注射液1 500.0 mL、復方氯化鈉注射液1 500.0 mL、25.0%葡萄糖注射液1 000.0 mL、10.0%維生素C注射液50.0 mL。混合后1 次靜脈注射,第1天間隔10 h用1 次,第2天再用1 次。
待全身癥狀緩解后洗胃,然后采取健康牛的瘤胃內容物進行接種,待酸中毒癥狀緩解后每天1 次應用“促反芻液”(10.0%氯化鈉注射液300.0 mL、5.0%氯化鈣注射液100.0 mL、10.0%安鈉咖注射液20.0 mL)靜脈注射,反芻恢復后停用。
同時配合應用中獸藥“加味扶脾散”1 副,開水沖,候溫灌服,每天1 副,連用3 天后病情明顯好轉。中獸藥“加味扶脾散”的組成及用量:黨參50.0 g、黃芪50.0 g、茯苓40.0 g、厚樸40.0 g、陳皮40.0 g、檳榔50.0 g、枳殼30.0 g、肉桂20.0 g、倉術30.0 g、白芍30.0 g、甘草20.0 g、神曲50.0 g,共為細末。
該病主要是由于采食大量的谷物,特別是加工粉碎的谷物引起的。在奶牛產后喂服小米粥或長期過量飼喂塊根類飼料(如甜菜、馬鈴薯等)或酸度過高或質量低劣的青貯飼料或前胃弛緩病牛不及時減少精料,也均是比較常見的發病原因。

奶牛采食過量的谷物后,瘤胃內產酸細菌迅速繁殖,引起碳水化合物的發酵分解,形成大量乳酸、揮發性脂肪酸和氨氣等,使瘤胃pH值顯著下降,導致瘤胃內正常的微生物區系遭到嚴重破壞,瘤胃蠕動隨之減弱甚至停止。同時,由于酸性物質的增多,瘤胃內容物滲透壓顯著升高,使體液中大量水分通過胃壁進入胃內,引起機體脫水和瘤胃積液。酸性物質吸收入血,導致血液堿貯下降,引起酸中毒。另外,胃腸內產生的大量氨氣進入血液,血氨對血管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導致腦組織充血,出現神經癥狀和交感神經興奮,隨后轉為中樞神經抑制而呈現昏迷。
可根據奶牛過食谷物的病史和特征性癥狀,如瘤胃內容物稀軟、脫水、瘤胃內容物及血液中的酸度明顯增加及神經癥狀等進行診斷,也可進行瘤胃穿刺,抽取瘤胃液用廣泛pH試紙進行檢測,pH值低于5.5即可確診。本病應注意與皺胃左方變位相鑒別。
4.4.1 治療原則
緩解全身癥狀,糾正脫水和酸中毒,促進乳酸代謝,提高肝臟解毒能力,盡快清除瘤胃有毒內容物,恢復消化機能。
4.4.2 治療步驟
緩解全身癥狀的具體措施:(1)糾正酸中毒,可應用5.0%碳酸氫鈉注射液1 500.0~2 000.0 mL,靜脈注射。(2)解除機體脫水,可用復方氯化鈉注射液、生理鹽水、5.0%葡萄糖溶液等,每天8 000.0~10 000.0 mL,分2~3 次靜脈注射。(3)提高肝臟解毒能力,可應用高糖注射液和維生素C注射液靜脈注射。(4)促進乳酸代謝,可用維生素B1或復方維生素B進行。(5)促進胃腸蠕動和恢復消化機能,可應用“促反芻液”及“加味扶脾散”。
待全身癥狀緩解后,為了清除瘤胃內有毒內容物,可根據病情選用1.0%氯化鈉溶液或1.0%碳酸氫鈉溶液,或1∶5石灰水上清液,反復洗胃,直至瘤胃內pH值接近7.0為止。對重癥瘤胃酸中毒,應盡快施行瘤胃切開術,取出瘤胃內容物,并移植健康瘤胃液2000.0~4000.0 mL,加少量碎干草效果更好。
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合理配制飼料,防止過食谷物等精料。精料飼喂量高的牛場,日糧中可加入2.0%碳酸氫鈉、0.8%氧化鎂和碳酸鈣,使瘤胃內容物pH值保持在6.0以上。對偷食過多谷物精料的奶牛,應及時洗胃,以防出現酸中毒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