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第四屆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T/TC46)換屆大會暨四屆一次全體委員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處長馬勝男宣讀第四屆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批準公告,本屆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154名委員組成,杜同和任主任委員,何雅玲、姜風、戴紅、梁海山、陳偉升任副主任委員,秘書處由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承擔,馬德軍任秘書長,李一、胡自強、陳進任副秘書長。由張崇和等領導向第四屆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副秘書長頒發證書。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張崇和在講話中表示,目前,家電行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離不開標準的引領和支撐。上一屆家電標委會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建立了較完善的標準體系;二是建立起與家用電器行業發展相適應的標準化技術組織架構;三是國際標準化工作成績突出。對新一屆家電標委會的工作,張崇和提出五點希望,一要胸懷大局做標準,二要服務發展做標準,三要推動創新做標準,四要瞄準國際先進做標準,五要整合力量做標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讓人民生活更美好”為使命,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攜手并肩,砥礪前行,全面開啟家電行業標準化建設新征程。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司長陳洪俊在講話中表示,新時期家用電器標準化工作的著力點在于要強化標準引領、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更加完善的新型標準化體系,推進標準化改革向縱深發展;不斷提升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程度,發揮好標委會對國內、國際雙向統籌機制的作用;著力強化標委會的科學管理,做好家電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體系和標準體系的規劃。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第四屆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杜同和在講話中表示,第四屆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首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要站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高度認識和開展家電標準化工作。要緊緊依靠全體委員和專家,充分發揮好集體引導作用,緊跟國家標準化工作改革步伐,主動適應,積極作為,把家電標委會建設成為一個依法辦事,和諧運行,高效有序的組織。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劉挺在講話中表示,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作為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承擔單位,力爭從五方面做好家用電器行業標準化工作:團結行業內外各方力量,發揮技術專家、標準化專家的作用;深入研究家電產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點和瓶頸問題,系統開展標準化科研和標準預研工作,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進一步發揮標準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把創新作為標準化工作的源泉和動力,為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做好國際標準化戰略研究,在前沿技術領域積極開展標準化研究工作,積極爭取國際標準的主導權,助力家電產業全球化發展;積極培養和搭建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專業能力強、標準化知識豐富的專業化人才隊伍,推動家電行業標準化工作邁向更高水平。
會議由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副院長、第四屆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馬德軍主持。在會議上通過了第四屆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章程、秘書處工作細則以及第四屆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重點和2020年工作計劃。
近日,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主辦的“輕工業消費升級與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張崇和,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司長盧衛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司副司長孫會川,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何燁等領導,海爾、格力、三元、珠江鋼琴、萊克電氣、方太廚具、九陽電器、恒潔衛浴、浙江星星便潔寶等輕工企業負責人代表出席新聞發布會。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張崇和在主旨講話中提到,近年來,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通過實施五大舉措,推動輕工業的高質量發展。一是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二是以標準品牌推動高質量發展,三是以綠色智慧推動高質量發展,四是以三品行動推動高質量發展,五是以產業集群推動高質量發展。張崇和強調,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下一步將從“強化產品質量保障、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賦能行業發展動力、加強行業技能人才培養”四個方面推動輕工業創新升級和質量提升。
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全面介紹了工信部在推動三品行動方面的政策和工作舉措,對繼續實踐三品行動,推動消費升級,提出了指導意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司長盧衛生介紹了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情況及發改委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的舉措,對輕工持續向高質量邁進提出了提高效益、強化創新、打造品牌三個方面的指導意見。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司副司長孫會川表示:消費升級的產品應是質量更安全、更可靠的產品。市場監管總局先后出臺了多項改革舉措,并對問題突出的產品進行專項整治,同時希望社會各界繼續關注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組織編制了第五、六批《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指南)》,涉及食品、家用電器、家具、五金、玩具、樂器、自行車、洗滌日化、制筆等近20個行業,產品包括百姓生活中最常用的智能家電、洗護用品、兒童玩具、家具、樂器等共計135項,其中性能優良、質量穩定可靠,可引領消費趨勢的升級消費品69項;采用新材料、新工藝,設計新穎,具有獨特功能或使用價值的創新消費品66項。第五、六批《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指南)》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何燁在新聞發布會上發布。
在發布會的最后環節,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執行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郭永新發布輕工業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升級重點產品:三元166酸奶、海爾卡薩帝自由嵌入式冰箱、格力大松金康煲、九陽蒸汽電飯煲、方太集成烹飪中心、格力領御空調、萊克魔凈K9新一代除甲醛凈化器、恒潔衛浴Q9智能馬桶一體機、浙江星星便潔寶公司超潔凈智能馬桶、珠江愷撒堡鋼琴。10款消費升級重點產品中有8款為家電產品,這些產品創新型強、市場效應好,有利于激發購買力、促進消費升級、助力新生活。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式審議通過了《消費品召回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20年1月1日正式實行。據了解,該規定將消費品定義為“消費者為生活需要購買、使用的產品”,市場分析認為,首當其沖的就是中國家電行業,這意味著冰箱、洗衣機、空調、彩電等大家電產品,吸油煙機、煙灶等廚電產品以及各類小家電產品都將受到《規定》的制約。
目前我國已經有汽車召回制度,但是消費品領域還沒有完全覆蓋。其實,消費品在歐美有著比較成熟的產品召回制度,如歐盟產品質量安全與缺陷產品召回的法律體系由一般法與特殊法構成。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為適應歐洲經濟一體化和商品自由流通的需要,歐盟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專門針對單項消費產品的產品安全指令,如電器、機械、玩具、化妝品等有特殊安全需要的產品,制定有《關于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2002/96/EC)、《歐盟玩具安全指令》(2009/48/ EC)等。
事實上,與發達國家健全的召回制度和企業普遍規定的召回舉措相比,國內消費品行業的召回存在明顯不足。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至今國內家電大規模召回案例屈指可數,整體召回事件不超過10起,而這些年出現的消費品產品質量事件確實屢見不鮮。這項制度的完善,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法律體系,加強與國際的接軌。

基于Au@Bi2MoO6-CDs復合材料的協同光熱水蒸發過程示意圖及復合材料形貌
云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云南省微納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萬艷芬、楊鵬團隊利用化學方法制備了一種由貴金屬、半導體和碳點組成的納米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由于三種組分的協同效應和良好的電荷轉移通道,實現了材料光熱轉換效率的提高。該研究成果以“High-absorption Solar Steam Device Comprising Au@Bi2MoO6-CDs: Extraordinary Desalination and Electricity Generation”(基于Au@Bi2MoO6-CDs的高吸收太陽能蒸汽器件:超強海水淡化和發電性能)為題,于2019年11月21日在Nano Energy(《納米能源》)上在線發表。
為了緩解淡水資源的短缺,海水淡化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重點。另一方面,化石能源枯竭和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環境污染也迫切需要開發新的能源形式。而利用光熱材料將太陽能高效率轉化成高品質熱能,不僅可以應用于海水淡化,而且還可以通過溫差發電效應進一步將熱能轉化為電能,為中小型全天候智能供電系統提供輔助能源。目前,科研工作者對光熱材料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單組分材料由于其有限的光熱轉換效率,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因此,通過進一步的設計和調控,制備出具有更高光熱轉換效率的復合材料是當前研究的重點。
萬艷芬、楊鵬團隊設計并制備了一種具有仿生珊瑚結構的納米太陽能吸收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包括具有等離子激元效應的Au納米錐、Bi2MoO6半導體和生物質碳點(CDs)三種組分,實現了在3D的Bi2MoO6內部包裹Au納米錐,并在Bi2MoO6外部吸附大量的碳點的珊瑚狀結構(如圖)。與純Au納米錐、Bi2MoO6和CDs相比,該三元復合材料實現了有效的電荷轉移,有利于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分離,提高了材料的光熱轉換效率(在一個太陽光輻射下的光熱轉換效率為97.1%,水蒸發率為1.69kg/m2h)。同時,材料表面的孔洞結構為太陽光的收集提供了眾多的位點,通過孔洞對光的多級反射實現了70%的光吸收率。此外,將復合材料沉積在商用的溫差發電片上,制成了太陽能溫差發電器件。結果顯示,該器件具有增強的溫差發電性能,其輸出功率高達97.4μw/cm2。該研究為高效光熱轉換材料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驗依據,同時為海水淡化和新能源器件與系統的研發帶來新的思路。
南京大學王欣然、施毅教授團隊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段鑲鋒(Xiangfeng Duan)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陳偉(Wei Chen)教授、東京大學長汐晃輔(K·Nagashio)教授、南京大學王鵬和馬海波教授、中電55所陳堂勝研究員等課題組開展多學科合作,在二維電子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Uniform a n d U l t r a t h i n H i g h-κG a t e Dielectrics for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Devices”(具有高質量超薄高κ柵介質的二維電子器件)為題,于2019年12月9日在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電子學》)上在線發表。
二維半導體材料具有非零帶隙、極限溝道厚度、高遷移率等特點,可以顯著增加柵極調控能力,是有望繼續延伸摩爾定律的新型電子材料之一。然而,由于二維材料表面無懸掛鍵,無法利用傳統原子層沉積工藝制備高質量柵極介質層,導致界面態和等效氧化層厚度(EOT)遠高于硅基CMOS晶體管。因此,開發針對二維材料的高質量、超薄,并且與大面積工藝兼容的介質層集成工藝,是制備二維電子器件的瓶頸之一。
針對上述關鍵問題,該合作團隊利用二維材料與分子之間的范德瓦爾斯作用,以0.3納米厚的單層分子晶體作為界面層,在二維材料上實現了高質量、超薄high-κ介質層沉積技術。憑借該技術,他們首次在石墨烯、MoS2和WSe2等二維材料上制備了原子級平整度、低界面態密度和高擊穿電場的1nmEOT,制備的介質層漏電流密度與CMOS水平相當,并且通過石墨烯射頻器件驗證了該介質層可以工作在10GHz以上。利用他們提出的分子輔助超薄介質層沉積技術,二維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的亞閾值擺幅降至60mV/dec的理論極限,工作電壓降至0.8V,并且在20nm溝道長度下未發現顯著的短溝道效應,進一步實現的二維CMOS反相器功耗小于1nW。

在二維材料上沉積的超薄high-k柵介質層以及晶體管特性曲線示例
該研究工作突破了二維電子器件超薄介電層集成這一瓶頸,適用于多種二維材料,并且兼容大面積化學氣相沉積技術,有望推動二維集成電路的發展。
日本東京大學和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積電)近日宣布將在先進半導體領域開展合作研究,雙方將利用臺積電先進的工藝試制產學聯合設計的芯片,并共同研究支持未來運算的半導體技術。
東京大學近日宣布了這一合作項目,稱雙方將打造一個先進半導體技術聯盟,東京大學為此已于2019年10月初成立“系統設計實驗室”,該實驗室將采用臺積電的開放創新平臺“虛擬設計環境”設計芯片,且臺積電還將向實驗室提供晶圓共乘服務。
東京大學校長五神真說,希望日本產業界利用這一聯盟,和世界上領先的半導體制造工廠對接,幫助日本盡早實現“社會5.0”戰略。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非常高興東京大學成為臺積電新的合作伙伴,相信這一聯盟將使很多創新想法變成產品,創造更加富足的社會。
作為物聯網時代的新興領域,看似遙不可及的區塊鏈技術,其實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近日,海爾衣聯網甘道智能在杭州發布最新科研成果“物鏈1號”,解決了區塊鏈行業上鏈無法保障數據真實可信的難題,實現對海爾衣聯網生態的賦能。
不可否認,國內區塊鏈技術發展雖然快速,但現階段數據上鏈模式,是通過中心化云平臺進行數據傳輸,仍然不能完全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而物鏈1號,則直接將區塊鏈模組集成在設備終端,實現物聯設備源頭數據采集,保證上鏈數據的真實可靠。
資料顯示,甘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海爾衣聯網旗下云裳物聯與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是一家以區塊鏈+物聯網技術應用為核心的平臺企業,也是首家在服裝物聯領域進行區塊鏈技術布局的公司。
該公司的這項技術在疫苗安全、衣聯網領域都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將此模組裝在儲存疫苗的低溫柜設備上,它會直接測取數據上傳,實現疫苗流轉、存儲與接種等環節信息源頭上鏈,保證全流程信息可信、可追溯。
另一方面,甘道智能也正與海爾衣聯網進行深度合作,持續賦能商用洗衣機構筑衣聯網生態,推動區塊鏈技術與衣聯網生態場景的融合、應用,聯合海爾衣聯網為用戶提供更全面、更精準的智慧洗護場景服務。而未來,物鏈1號還將在智能制造、工業物聯網、智能家居等行業獲得更廣泛的應用。
甲醛是典型的室內空氣污染物,具有致畸和致癌危害。傳統的吸附/吸收甲醛凈化技術易產生二次污染,且實際應用時難以達到國家規定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有別于傳統的吸附/吸收除醛技術,甲醛常溫催化氧化技術借助納米催化劑自身晶格氧或活化吸附氧誘導催化反應,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實現甲醛完全礦化,具有高效、環保等特性,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開發高效的甲醛常溫凈化技術是當前的研究熱點。

Co@Nc室溫催化氧化甲醛的示意圖和反應路徑C(源自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9, 258,117981.)

MnOx–CeO2催化劑晶面調控和活性中心研究及其在空氣凈化器件小試(源自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53, 18, 10906-10916)
針對傳統過渡金屬氧化物實現甲醛完全催化氧化時溫度的局限性,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黃宇團隊近期通過相界面構筑、晶面調控等手段,研發出系列常溫催化材料,用于室內低濃度甲醛的降解凈化,并揭示了其對甲醛催化氧化中間產物及過程的影響機理。
甲醛氧化轉化成甲酸的過程是甲醛氧化反應的決速步驟之一,此過程中反應能壘較高,需較高溫度才能實現。基于分子氧O2活化對甲醛氧化反應的重要作用,該團隊研發出碳包覆金屬Co納米顆粒(Co@NC),該材料在室溫下對甲醛有較高的穩定去除能力,且其催化性能受濕度影響較小。此外,該團隊成功制備氧化鋯同質異相結(TMZ),有效地促進分子氧在界面的活化。并采用DFT計算和原位紅外光譜聯用技術,提出TMZ異相結界面存在甲醛常溫催化的D-H+Mvk新機制,其決速步驟為甲醛C-H解離的活性H原子與表面晶格氧的結合。此工作豐富了甲醛常溫催化反應路徑,為高效去除甲醛的常溫催化材料的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撐。進而,團隊與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李順誠合作,調控了MnOx–CeO2(MCO)三個主要優勢晶面族,系統揭示了其對氧空位的形成和定量效應、催化活性區域和酸性活性位點的影響。目前,系列甲醛高效凈化新材料已實現規模化生產,為常溫催化材料的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印發《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總體方案》,方案提出通過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創建行動,廣泛宣傳推廣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建立完善綠色生活的相關政策和管理制度,推動綠色消費,促進綠色發展。
方案中,綠色家庭創建行動提出,以廣大城鄉家庭作為創建對象。努力提升家庭成員生態文明意識,學習資源環境方面的基本國情、科普知識和法規政策。優先購買使用節能電器、節水器具等綠色產品,減少家庭能源資源消耗。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研究團隊和梁海偉教授課題組近期研制出一種“超輕盈”的新材料,能經歷200萬次壓縮仍“超彈”不變形,可耐受零下100攝氏度到零上500攝氏度的“冰火考驗”,在全球同類材料中性能領先,具有重要應用前景。國際材料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先進材料》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既輕盈、堅韌又具備“超彈性”,還要能耐受高溫和低溫,這是航空航天、軟體機器人、機械緩沖、能量阻尼等領域所需的理想材料。很多材料具備其中一種或幾種特性,但全部具備的極其稀少。
近年來,國際學界嘗試用碳納米管和石墨烯來研制輕盈的超彈性材料,但由于工藝復雜,還只能制備出毫米級尺寸的“小物件”,尺寸再增大樣品就會坍塌。另一方面,自然界中有些生物材料具備優異的力學性能,但由于它們是純有機或有機/無機復合結構,一般只能在很窄的溫度范圍內工作。比如人體的肌腱,可以不斷地拉伸,是一種很好的抗疲勞材料,但它只能在人的體溫范圍內正常運行。還有木材既輕又韌,但不耐高溫,因為它也是一種有機物。
近期,中科大俞書宏院士團隊和梁海偉教授課題組發現了一種通過熱解化學控制,將結構生物材料轉化為石墨碳納米纖維氣凝膠材料的新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借鑒自然界中的一些天然材料的結構,然后把其中的氫、氧元素都‘拿走’,只留下碳。”梁海偉教授說,通過這種方式,就能把生物材料轉化成石墨材料。
經實驗驗證,新方法制備出的新型石墨氣凝膠材料具備優異性能,重量輕至每立方厘米6毫克左右,經歷200萬次壓縮循環后仍能保持超彈性而不變形,在零下100攝氏度到零上500攝氏度的溫度范圍內均能保持超彈性和抗疲勞性能。
據介紹,由于這種新材料可“大尺寸”、大批量合成,并具有生物材料的經濟優勢,在航天太陽能電池、超級電容器、能量緩沖和壓力傳感裝置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近日,復旦大學科學家研發一種可注射的纖維狀生物傳感器,植入后該傳感器就像毛發一般附在皮膚表面,纖細柔軟并可以實現對體內多種化學物質的長期、實時監測。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個人生理信息的實時監測及其帶來的個體化醫療受到關注。電化學生物傳感器是一類可以將化學信號轉化成電信號的裝置,可用于監測特定化學物質,在可穿戴醫療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
據介紹,現有的可植入式傳感器因其材料本身模量大,存在剛性器件和柔軟組織間的重復機械損傷問題。此外,基于二維平面結構設計的植入式器件很難實現微創植入,導致難以和組織形成穩定界面,無法實現長期準確監測,從而影響到信號采集和生物安全。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教授彭慧勝、副教授孫雪梅,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俞洪波,航空航天系教授徐凡等多學科團隊另辟蹊徑,通過仿生肌肉結構的方法,設計了具有多級螺旋結構的纖維狀電化學傳感器。力學模擬和納米壓痕實驗證明,碳納米管纖維相對傳統的植入材料(金絲、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具有更低的彎曲內應力,且其抗彎剛度相對于其他傳統植入材料更接近柔軟的組織。同時,團隊利用與纖維一維結構相適應的注射方法,將纖維狀傳感器準確植入至目標區域,纖維在體外的形態類似于動物毛發貼附在皮膚表面。
隨后的細胞實驗及組織切片表明,纖維狀傳感器在注射后沒有使動物產生炎癥反應和疤痕,且與周圍組織結合良好,纖維傳感器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整合性。
據介紹,這項工作在生物電子學領域發展出一個全新方向,通過集成電路、藍牙和相應軟件,纖維狀生物傳感器可遠程對生理數據進行實時采集,且器件可在血管中穩定工作長達4周。此項發明可與家電產品相結合,為健康家電提供有效的人體健康數據支撐,推動健康家電發展。
柔性白光發射材料在柔性照明、柔性顯示和生物傳感器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現有的制備策略主要是在藍色背光源上涂覆黃色熒光粉或有機發光小分子凝膠,通過藍光和黃光的疊加獲得白光。然而無機材料通常又脆又硬,熒光粉和基底之間的結合強度也不足,導致柔性器件的延展性和柔韌性大大受限;而有機發光小分子凝膠涂層的機械性能欠佳,也很難滿足應用需求,同時還涉及繁瑣的有機合成過程,具有局限性。因此,開發具有優良機械性能的柔性白光發射材料對于推動柔性顯示器件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有機/無機復合雙網絡凝膠的結構示意圖

具有不同丙烯酰胺含量的凝膠在(a)拉伸和(c)壓縮下的應力-應變曲線;(b)凝膠在不同拉伸應變下的狀態;凝膠在(d)循環拉伸和(e)循環壓縮過程中的應力-應變曲線

(a)將凝膠涂覆于藍光LED表面后的白光發射譜與照片;(b)所發射白光的CIE坐標值;(c)柔性白光發射顯示裝置在(d)自然光和(e)藍色背光下的照片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課題組基于多年來在有機/無機復合高強韌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基礎,將市售的黃色熒光粉(YAG:Ce)引入到海藻酸鈣/聚丙烯酰胺雙網絡結構中,非常簡便地獲得了一種機械性能優異的高分子凝膠熒光材料,其斷裂伸長率高達600%,抗壓強度高達3.6MPa。通過對熒光粉表面雙鍵修飾,可實現其在凝膠網絡中的均勻穩定分散。在此基礎上,以藍光LED作為背光源,制備得到了白光柔性顯示原型器件,能夠發出穩定、明亮、高純度的白光,CIE坐標值為(0.33,0.32)。這項工作將已經獲得廣泛工業應用的無機熒光粉與高強韌雙網絡凝膠體系相結合,發展了一類在柔性照明和顯示設備制造方面非常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型白光發射材料,具有發光性能和機械性能優良、成本低、制備簡便等優勢。

聚合物網絡結構及拉伸過程示意圖
良好的拉伸性是聚合物在柔性電子器件、驅動器以及能量存儲等領域應用的必備條件,構筑雙網絡、納米雜化以及利用動態化學是提高聚合物拉伸性的常用策略。其中,利用動態相互作用構筑的動態聚合物網絡受到廣泛關注。動態交聯點通過可逆斷裂或者動態交換耗散能量,有效防止聚合物材料發生不可逆破壞,從而獲得高拉伸性能。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趙寧課題組提出強、弱動態鍵協同作用獲得超拉伸性能的策略。他們采用較弱的離子型氫鍵和較強的亞胺鍵交聯聚丁二烯(PB),在拉伸過程中,少量的亞胺鍵用于維持網絡結構,避免發生不可逆破壞,而大量的離子型氫鍵則耗散能量。這兩種機制的協同作用使交聯PB的最大拉伸倍數超過13000倍(受儀器量程限制和重力對拉伸性能的影響,尚未達到極限拉伸倍數),這一結果遠超過文獻報道的高拉伸聚合物(凝膠約210倍,本體聚合物約180倍)。
相關研究工作近期發表在《先進材料》(A d v. M a t e r. 2019, 31, 1904029, DOI: 10.1002/adma.201904029)上。該工作與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崔樹勛、化學所研究員王建平、向俊鋒及麥克馬斯特大學教授史安昌合作完成。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持股公司——新松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我國首套柔性OLED機器人在國內某企業成功應用。這是國產機器人首次進入高端柔性屏幕生產線,實現了搬運柔性OLED關鍵器件環節國產化。
當前,全球都在加緊布局“下一代屏幕技術”,而OLED生產流程的國產化問題始終制約中國在該領域的發展。在此之前,國產柔性OLED生產線上都是國外生產設備,新松公司柔性OLED機器人——SCARA機械手打破了困局。面對全新的技術要求,該技術團隊反復論證試驗,在產品技術、結構、外觀設計、材質上進行多項創新。
猶如人類的大腦一樣,高效而又智能的控制系統,是機器人應對各種復雜作業的前提和保障。團隊針對SCARA機械手控制系統進行深度開發,同時通過傳感器掃描和軟件算法,賦予機器人全新的國產“大腦”。全新開發的“大腦”,擁有Alignment自動糾偏、雙取雙放、數據上報等功能,識別分析器件復雜多樣的位置,實時對動作進行調整和對旋轉角度進行補償,機器人“手眼”協調,動作更加靈活準確。
有了強大的“大腦”作為保障,機器人還需“苦練內功”。生產過程中機器人需要安全精準“護送”纖薄的OLED器件在設備間往返。通過突破本體設計,優化機械結構、調整電機參數,創新采用高速振動抑制技術,采用時間最優規劃算法和動力學約束,保證生產節拍的同時,有效降低機械手振動幅度,始終保證機械手在運行中上下、左右最大振幅≤f 3mm,整體性能達到國際水平。
技術研發團隊一系列的創新舉措讓機器人更靈活、更穩重,針對如何讓這個擁有3.5米長手臂的機器人取放動作輕盈溫柔,通過對SCARA機械手進行了專用材質開發,采用柔性材質碳纖維(CFRP),PAD(吸盤)采用PEEK材質,使得機械手在運行過程中不僅耐高溫、抗摩擦、柔軟且耐腐蝕,讓機器人不僅動作“輕”,聲音更“輕”。
近日,北京市經信局發布了《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提出,實施“五四三二”工程,培育發展醫療健康、特種、協作、倉儲物流機器人以及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推廣產學研用協同、央地協同、創新創業孵化、跨界融合四大產業創新模式;加大機器人在工業領域推廣應用力度、開展服務民生領域示范應用和推動公共安全領域示范應用;完善機器人產業配套體系,推動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協同發展。
到2022年,北京市機器人創新能力和產業實力明顯增強,培育2~3家國際領先企業、10家國內細分領域領軍企業,打造1~2個特色產業基地,全市機器人產業收入超過120億元。
在激活機器人應用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支持電子、汽車、裝備等行業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倉儲物流機器人和系統解決方案。以小米5G智能工廠等重大項目為示范帶動,鼓勵機器人企業積極參與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等項目建設,融合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實現生產線智能化、柔性化等方面發揮更大成效。
此外,行動方案還提出,要推廣醫療健康機器人在醫院、養老機構等領域應用,拓展5G遠程操控手術機器人實時手術應用場景。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國家先進醫療裝備應用示范、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等項目。開展以場景應用為主的機器人測評比選大賽,支持倉儲物流等服務機器人、安全應急等特種機器人在城市副中心、大興機場等重點區域及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活動率先示范應用,拓展產品市場空間。
要推動機器人在公共安全領域的示范應用。面向警用、消防、應急救援機器人領域,搭建形成高效產需對接平臺,推動一批警用、消防及應急救援機器人進入作業現場實現示范應用。
對于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行動方案提出,要支持中關村科學城鞏固提升機器人原始創新、科技成果轉化輻射能力,引導機器人產業化項目向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布局,拓展布局房山、順義、大興、門頭溝等區,加快推動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對接河北省和天津市主管部門和企業,推動形成京津冀機器人創新鏈、產業鏈協同發展體系。
此外還要通過做好統籌組織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進培養產業人才、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來推動各項舉措落地見效。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和軟銀公司宣布,雙方已簽署協議,共同打造世界頂尖的人工智能研究所,軟銀將在今后10年為此投資200億日元(約合1.84億美元)。
東京大學和軟銀公司聯合發布的新聞公報表示,這個新機構名為“超越人工智能研究所”,預計于2020財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成立,將從東京大學以及世界各地有實力的大學招攬約150名研究人員。
新研究所將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基礎研究部門位于東京大學本鄉校區,應用研究部門設在軟銀公司總部即將入駐的、位于東京竹芝的新辦公大樓。一方面,該機構將研發人工智能基礎技術,并探索這些技術與其他學術領域的融合;另一方面,該機構將探索如何應用人工智能解決社會和產業課題。
軟銀公司牽頭成立的千億美元級投資基金“愿景基金”在世界范圍內投資有潛力的人工智能企業,但此前在日本國內沒有該領域的投資對象。東京大學和軟銀公司在公報中表示,希望通過成立新研究所促進日本人工智能研究及相關產業發展。
據歐盟官網消息,歐盟近日批準了由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和瑞典共同申報的電池領域“歐洲共同利益重要計劃”(IPCEI),以支持歐洲在電池這一共同優先領域的研發和創新。上述7個成員國將在未來數年內投資32億歐元資金并撬動私人投資50億歐元,預計2031年完成全部項目。該項目共有17個直接項目參與單位,主要以企業為主(包括中小企業)。
該項目重點集中在電池研發的4個領域,包括:
(1)原材料和先進材料研發。旨在開發可持續創新工藝,提升礦石的提取、濃縮、精煉和提純工藝,形成高純度原料;增強現有先進材料功能或研發新材料,以用于新型電池。
(2)電池單元和模塊。開發新型電池單元和模塊,以滿足汽車和非汽車應用(如固定式儲能、電動工具等)的安全性和性能要求。
(3)電池系統。開發新型電池系統,包括電池管理軟件、算法、新型測試方法等。
(4)循環利用和提煉。開發用于收集、拆卸、循環利用和提煉再生材料的安全創新方法。
據歐盟官網消息,歐委會近日發布《加強面向未來歐盟產業戰略價值鏈報告》,該報告由歐洲共同利益重大項目戰略論壇(IPCEI)專家組擬定,計劃提高歐洲6大戰略性和面向未來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和領導力。六大產業包括:互聯、清潔的自動駕駛汽車,氫技術及其系統,智能健康,工業互聯網,低碳產業和網絡安全。報告從多渠道協同投資、加強政策扶植和提升研發支撐等方面為加強各產業戰略價值鏈提供了政策建議。
此外,該報告還就整體提升歐盟未來產業戰略價值鏈能力提出了戰略建議。包括:(1)要集聚歐盟、成員國和區域公私資源,歐盟應面向優先產業部署和新技術產業化協調上述資源;(2)通過制定法規和新標準深化和整合單一市場;(3)規劃和提升產業價值鏈所需的新技能;(4)聚焦區域創新和公私伙伴關系,加強歐洲創新系統的活力;(5)制定監管流程,以監控技術和產業動態變化,及時把握新興戰略價值鏈等。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企東芝開發出在5G基站和基站之間使用無線連接的技術。據稱采用這種技術無需鋪設光纖,最高可將通信線路的建設成本壓縮至十分之一。在難以施工的山區設置基站也將變得容易,此外還能夠削減、維護成本。
日企東芝于2019年12月10日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通信技術國際會議“Globecom 2019”上公布了該技術。東芝在此次開發的無線技術的實證試驗中,在相距5公里的基站間通信中實現了每秒20GB的通信速度,與光纖相仿。
要實現5G高速通信服務,除了移動終端與基站之間的通信外,基站與核心基站之間、核心基站與核心網絡間的通信也必須實現高速和大容量化。5G信號的傳輸距離比4G短,為幾百米到1公里左右,因此需要比過去更多的基站。據稱以低成本連接眾多基站的通信網建設技術的需求正不斷上升。
據九州大學官網報道,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九州大學、京都大學以及法國索邦大學等單位的聯合研究團隊,通過選擇合適的有機材料,將鈣鈦礦LED的發光效率提高了約4倍。
鈣鈦礦薄膜制作相對簡單,并且能夠發出色純度高的光,因此有望應用于開發低成本、高色純度的下一代顯示器。鈣鈦礦LED的發光材料由金屬鹵化物和有機胺構成,呈現準二維結構。其中的電子和空穴重新結合后,所形成的單重激發態和三重激發態呈1∶3的比例。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其中的有機胺成分不合適,比如為萘胺的情況下,由于萘胺的三重激發態能級比準二維鈣鈦礦的三重激發態能級低,就會使得準二維鈣鈦礦中形成的三重激發態能量向萘胺移動并消失,結果只剩下單重激發態,即只剩下原有激發態總數的1/4。當使用苯胺作為有機胺時,因為能級高的三重激發態不會向苯胺進行能量轉移,所以擬二維鈣鈦礦的三重態激發狀態能量可以用來發光。這就使得發光效率可以提高到先前的4倍。
本項研究闡明了三重態激發態的物理機理,不僅將對顯示器產業帶來深遠影響,而且還將可能提高鈣鈦礦激光器的振蕩特性,為醫療和通信領域的發展作出貢獻。
近日,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莫斯科鋼鐵合金學院”開發出防止汽車和工具零件磨損的高效保護涂層。這種保護涂層可防止汽車零件和金屬加工工具磨損、氧化和腐蝕。噴涂涂層有助于改善基礎材料的性能,把銑刀、切割刀片、鉆刀、鉸刀、沖頭、高負荷摩擦組件零件(軸承、轉軸、齒輪、變速箱的變速器)的服役期限延長數倍。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陶瓷學》雜志上。
“我們的目標是制造出用等離子沉淀技術噴涂在真空室內的產品上的保護涂層。鈦、鎳、鋁、碳原子在氣體放電的作用下,向產品表面轉移,與氮產生反應,形成堅硬的保護涂層。”該學院粉末冶金和功能性涂料系主任葉甫根尼·列瓦紹夫說,保護層使切削區域摩擦系數降低,涂料耐磨性和熱穩定性提高,向大氣中排放的有害雜質減少,從而提高金屬加工的效率。
一年一度的CHINAPLAS國際橡塑展將于2020年4月21-24日在上海虹橋國家會展中心舉辦。展會預計匯聚全球3900多家領先展商,以34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向15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逾18萬專業觀眾,展示家用電器、消費電子、5G技術、汽車電子等多個領域的最新創新成果。
1100多家應用于電子電器行業的展商,將于“CHINAPLAS 2020國際橡塑展”凝心聚力呈現高性能、時尚外觀、環保及多功能的材料,以及帶來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包括:精密成型技術;輕量化解決方案;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碳纖增強熱塑性樹脂;功能薄膜相關材料技術;免噴涂技術;自動光學檢測裝置;液態硅膠材料及注塑成型技術;高速連接、電磁屏蔽等5G材料技術;塑料激光焊接等相關熱點技術。
捷普綠點、星源材質、松下家電、沃爾核材、華為、蘋果、VIVO、三星中國設計研究院、歐普照明、瑞聲科技、長城開發、美的集團、創維集團、京瓷集團等知名電子電器品牌及企業參與歷屆展會。

2020年1月11日,沙特標準、計量和質量機構(SASO)發布了關于洗衣機能效標準SASO 2885:2018的最新通知。
其中,章節A.2:
在洗衣機不包括60℃和40℃的棉洗滌程序(即洗衣機沒有制熱功能)的情況下,內筒最大體積水量的溫度應為60℃和40℃,以-15℃作為公差。
說明書或使用手冊應包括以下附加信息:
在進行40℃和60℃棉洗滌程序時,要澄清每個程序的以下數據:
(1)洗滌周期數,以及每個洗滌周期的用水量(升),每個洗滌周期時間(分鐘)。
(2)漂洗循環次數,以及每個漂洗循環的用水量(升),每個漂洗周期次數和時間(分鐘)。
(3)脫水周期次數和每個脫水周期時間(分鐘)。
(CHCT中家院市場部供稿)
近日,沙特標準、計量和質量機構(SASO)發布正式通知,自2020年1月15日起,所有出口沙特阿拉伯的產品都必須通過SABER平臺進行注冊,否則將無法在沙特海關順利清關。
自2020年2月15日起,所有未在SABER平臺注冊的貨物將無法進入沙特市場。另外,對于非管制產品,供應商也必須通過SABER平臺進行注冊并申請供應商符合性聲明,方可順利辦理清關。
(CHCT中家院市場部供稿)
2019年12月,印度工業和商業部發布公告,將空調及相關部件等六類產品納入ISI mark強制管控產品清單,即將于2020年6月1日起強制執行。
新增管控產品目錄如表1。
由于ISI認證時間較久,希望涉及出口強制產品的企業做好準備。

表1 新增管控產品
(CHCT中家院市場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