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
ZHENG Hong
天津三安光電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Sanan Optoelectronic Co., Ltd. Tianjin 300384
發光二極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種將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的電致發光半導體器件,又被稱為固態照明光源。作為第四代的照明光源,其具備高壽命、低污染、低能耗、低驅動電壓等特點,已經在市面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就LED芯片材料本身,可分為GaN基和GaAs基LED;就電極位置,可分為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以材料方向,可分為正裝和倒裝結構。其中垂直LED由于其電流擴散好,襯底導熱率較高等特點,被廣泛應用在照明、顯示屏、汽車燈、舞臺燈、投影儀等領域[1]。企業對于LED芯片在生產制備環節,大多以降低電壓,提升發光效率為目標。本文主要討論LED紅光正裝垂直芯片,以Cr/Ti/Al作為電極結構,在確保亮度不受明顯衰減和電極可靠的前提下,分析通過電子束真空蒸鍍法,優化金屬間成膜的歐姆層接觸,可以達到降低LED芯片電壓,保證產品穩定功率輸出的目的。
真空蒸鍍是指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將所要沉積成膜的材料利用電阻或電子束加熱的手段達到熔化溫度,使原子蒸發,到達并附著在基板表面上形成膜層的一種鍍膜技術,是一種物理氣相沉積(PVD)[2,3]。早在1857年法拉第就提出了這種方法,如今在生產制造行業已經成為最常見的真空鍍膜技術之一。在真空鍍膜過程中,可實現單層或多層膜沉積。但無論單層還是多層膜,在蒸鍍完成后都需要對蒸鍍源進行冷卻。蒸鍍源冷卻時間為指定膜層鍍膜完成后,電子槍/鎢舟/坩堝等器件關閉,整個腔體開始降溫的過程;或多層膜蒸鍍時,層與層間的降溫冷卻時間。
垂直LED芯片結構如圖1所示。
(1)在砷化鎵襯底基板上用MOCVD生長DBR反射層、N型層、MQW、P型層等LED發光的主要外延結構;
(2)采用電子束真空蒸發鍍膜方式,在外延層上形成一層氧化銦錫薄膜(ITO)約2850?;
(3)在ITO薄膜上用電子束真空蒸發鍍膜方式分別沉積Cr/Ti/Al膜層作為P電極,其中Cr厚度250?,Ti厚度200?,Al厚度20K?;
(4)經過基板減薄,電子束真空蒸鍍N side金屬電極,以及切割等工藝,最終制備出芯片大小為7mil。
本文討論的重點在于,在額定工作電流為20mA的條件下,通過電子束蒸發蒸鍍出的P電極金屬膜層,Cr/Ti/Al各層間蒸鍍源冷卻時間與電壓的關系。
最終制備出的產品光電參數如表1所示,并從中得出如下結論:
(1)第一組實驗表明,相同Cr源蒸鍍膜層完成后冷卻5min再蒸鍍Ti膜層,Ti源蒸鍍后冷卻時間不同(0min/1min/5min),表現出的電壓(VF)不同。在Ti膜層蒸鍍完成后冷卻1min的條件下,所表現出的VF最低;
(2)第二組實驗表明,在相同T i源蒸鍍膜層冷卻均為5min的條件下,Cr源蒸鍍后冷卻時間不同(0min/1min/5min),所表現出的VF也不同。在Cr膜層蒸鍍完成后冷卻1min的條件下,所表現出的VF最低;
(3)第三組實驗則表明,Ti膜層和Cr膜層在冷卻到不同溫度的情況下(Cr/Ti蒸鍍源冷卻時間分別為5min/5min,1min/1min,0min/0min),兩層蒸鍍源在冷卻時間均為1min的條件下,所表現出的VF最低;
(4)無論單層或多層蒸鍍源冷卻時間均降為1min時,電壓均有明顯下降,同時對亮度(LOP)損失影響不大,第一組LOP下降1.7mcd,第二組上升2.48mcd,第三組上升1.81mcd。
薄膜附著可分為簡單附著、擴散附著、通過中間層附著和宏觀效應附著4種類型[4]。Al電極與ITO膜層間的附著即為中間層附著。對于該電極結構,Cr/Ti/Al的作用不同:①Cr膜層主要用來在金屬蒸鍍中增加下方ITO膜層及上方Ti膜層的附著性,防止電極脫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②Ti膜層一方面用來在金屬蒸鍍中增加Cr膜層與Al膜層的附著性,另一方面則用來阻擋Al向下方擴散,起到附著和阻擋的作用;③Al通常用來做金屬電極,起到承接焊線的作用。三者在真空電子束蒸鍍工藝下形成P電極層,主要用于做電流傳導。

圖1垂直LED芯片結構

圖2模擬不同金屬蒸鍍源冷卻時間等效電路圖

圖3不同Cr/Ti蒸鍍源冷卻時間I-V曲線

表1 制備出的產品光電參數
如圖2所示為模擬不同金屬蒸鍍源冷卻時間等效電路圖,主要制備方式為:
(1)在干凈的Si片上用電子束真空蒸發方式先蒸鍍一層ITO;
(2)用電子束真空蒸鍍方式蒸鍍Cr/Ti/Al電極結構;
(3)用正負電極接通兩個Cr/Ti/Al電極形成電路,用于確認不同蒸鍍源冷卻時間對應的I-V曲線,如圖3所示;
(4)通過圖3的I-V曲線可以看出,Cr/Ti/Al不同蒸鍍源冷卻時間蒸鍍后的電極間界面阻值表現不同,而界面電阻較低的電極結構,所對應的VF也相對較低。
由于薄膜的沉積過程是在砷化鎵基片上進行的,基片的溫度會影響膜層結構、晶體生長、凝聚系數、聚集密度等。在真空蒸發成膜中,電子束蒸發產生的熱量會導致腔體及基板溫度上升,不同的蒸鍍源冷卻時間,表現出的腔體降溫不同,LED基板溫度也會存在差異。冷卻時間短,腔體溫度較高,基板上原子遷移率較高,晶格缺陷減少,膜層聚集密度增加,形成良好的歐姆接觸,但基板溫度過高,會使蒸汽分子更容易在基片上運動或再次蒸發,這不但使成膜所需的臨界蒸氣壓增高,而且容易形成大顆粒的結晶,還會引起晶體結構的變化或者膜料的分解,造成膜層變質[5]。因此,合理利用腔體內溫度可使金屬膜層形成良好的歐姆接觸。
由于良好的歐姆接觸性能,Cr/Ti/Al結構被廣泛應用于LED芯片中的P電極結構。Cr/Ti/Al層間在真空蒸鍍過程中,在不同的蒸鍍源冷卻時間下,所表現出的電壓不盡相同。無論是Cr/Ti間單層冷卻時間縮短至1min,還是Cr/Ti及Ti/Al兩層冷卻時間均下降至1min,其表現出的界面電阻對降低電壓有一定的作用,冷卻時間降到0min時反而對降低電壓的作用不大。因此選取合適的蒸鍍源冷卻時間,可以有效降低LED芯片在生產制備環節的電壓,同時對亮度不會產生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