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旭
(大慶油田第二采油廠第六作業區,黑龍江 大慶 163000)
管道腐蝕問題為油田生產帶來了諸多的不穩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油田生產效率和生產穩定性,給企業的經濟效益帶來了直接的影響[1]。同時伴隨管線腐蝕現象的不斷加劇,管線設備使用中存在承壓不足等安全隱患,極易發生斷裂穿孔等事故,如處理不及時發生大面積原油泄漏,對當地的自然環境破壞較為嚴重。
管道腐蝕的根本原因是管線本身材質、質量不過關以及管理失衡等問題。不同的管線鋪設環境對管線的材質有著不同的要求,現階段我國油田行業在管線的材質選擇上僅僅根據管線承壓需求選擇對應的管線材質,對管線的使用環境因素考慮較少。盲目選材,最終造成了管線腐蝕加劇使用壽命縮短。同時管線腐蝕狀態檢測檢查工作缺失,也是造成油田管線腐蝕現象加劇的重要原因。我國對管線腐蝕狀態檢測檢查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與西方國家相比在檢測手段以及檢測經驗上都存在一定差距。首先我國缺少科學完善的管線腐蝕現象的檢測管理制度,檢測工作存在一定缺失,檢查工作不到位,導致管線在發生初步腐蝕現象時,無法及時差距采取應對措施,導致管線腐蝕現象的加劇[2];其次,由于油田管線多數深埋地下,管線腐蝕的檢測對技術有較高要求,而現階段我國管線腐蝕現象的檢測檢查技術水平較低,不能對管線的腐蝕情況進行精準評定,無法注定適合解決方案。
該技術是基于多頻管技術以及電流技術的融合性檢測技術,通過pcm發射機,對目標管線發射電流信號,電流信號在經過管線腐蝕點時,會產生對應的環形電場,不同的腐蝕程度電場形狀會存在較大的差異,根據電場回饋情況可以實現對管線腐蝕狀態的精準判斷。同時基于A子架設備可以實現對腐蝕位置的定位功能。
電位電場檢測技術可以實現對管線高度腐蝕點的檢查工作,但無法對關鍵的整體腐蝕情況作出片段。多頻管技術電流技術是電場技術的衍生技術,該技術可以有效彌補電網技術對管線整體腐蝕情況監察能力過弱的弊端。該技術通過pcm機發射電流信號,并在末端安置電流信號接收器以及分析電腦系統。中央電腦根據回饋信號強弱波動情況對管線防腐層狀態進行綜合的分析評定,判斷管線的防腐層狀態。同時該系統還可以對檢測數據進行自動儲存,為了日后的復檢工作提供對應的參照數據。該技術是利用不同狀態下的管線防腐層導電性能差異進行防腐層狀態檢測。在檢測電流存在較大衰減趨勢時,說明管線的防腐層狀態良好,反之則需要進行二次防腐處理。
該技術是利用管線防腐狀態對電壓產生的影響進行防腐狀態判斷,通過逐段檢測管線的隔點電位值進行測量,判斷管線的腐蝕狀態。一般測量距離間隔應與4~6m之間,測量數值處于0.6~0.7V范圍內,說明管線防腐狀態正常,如超過正常值之外,需要多管線進行進一步的檢查,確定其防腐存在的問題。該技術優缺點分明,優點位檢查速度快、成本低,可以在短期內實現大面積的管線測量工作。缺點是檢測結果較為模糊,僅能對管線防腐狀態做出大致判斷,在風險異常時,需要進行更為細致的技術檢驗。
由于我國石油開發區域的自然環境比較惡劣,這就非常容易使油田管道受到腐蝕和損壞,所以,應該對油田管道進行定期維護,并且相關部門還應該對此項工作進行重視,可以成立 一個維護小組,對油田管道的點位進行定期測試,從而使油田管道的總體情況得到了解,當異常出現后,應立即采取維護措施,避免出現更為嚴重的資源和經濟損失。除此之外,還應該對油田管道進行維護,每年最好例行4次維護,從而使油田管道的整體質量得到提升,并使油田管道防腐層出現腐蝕的概率降低,提升油田管道的使用壽命。
在對油田管道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對油田管道的防腐層質量進行嚴格要求,還應該特別注意管道之間的交接處,要使對接質量和防腐工作得到保證,從而使油田管道防腐層不會因腐蝕而產生損壞,在對油田管道進行防腐的過程中,可先使用瀝青涂層,然后在瀝青涂層上加覆氨酯泡沫,形成保溫層,最后對其進行防水處理,在此過程中,應該認真對待每一個過程,從而保證石油管道防腐層的質量,最終從質量方面對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