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冰娜
工時定額的合理制定與工作效率、資源分配、設備利用率和產品生產周期等有著密切關系,對企業管理工作的開展也會產生較大影響。以往在機械加工的過程中主要采用經驗評估法,這種方法沒有數據支撐,無法建立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在現代化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工時定額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利用多種先進技術建立針對性的管理系統,能夠保證工時定額的有效性,促進機械加工效率提升。
飛機制造企業在進行機械加工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工時定額管理的重視,明確其在企業管理、生產制造中的重要作用,以此為基礎進行工時定額管理系統構建。要保證數據信息的完整性,保證計算結果與工作實際相符合,同時可以引進高新技術對各項數據進行科學管理,實現多種類型數據信息的共享應用,確保能夠科學技術作用充分體現出來,保證機械加工生產質量。
工時定額管理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在應用技術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保證整個流程的科學合理,為了保證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對于一些對加工生產水平要求較高的制造企業需要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來開展這項工作。這類管理人員被稱為工時定額員,工作人員一定要掌握與工時定額有關的知識內容,不但能夠實現技術的有效落實,同時也需要可以根據企業的生產需要開展針對性的管理工作,在開展工時定額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因為這項工作涉及到的工作內容較為廣泛,企業產品的類型也比較多,而且在新時期的發展形勢下還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術,這樣才能更好的投入到這項工作中。
基元理論是指采用離散化的思想,將內容復雜多變的工藝過程分割出最基本的要素:“操作”和“動作”,以此為依據進行工時定額的計算理論。通過對工藝過程分割,分析“操作”或者“動作”過程的屬性類別,對操作過程相似或者工序相同的元素進行歸類,實現零件加工工時、工步的動態有機組合,簡化操作流程,建立統一的定額標準,對加工過程進行特征化處理,為最終實現依靠計算機建立工時定額管理系統提供基本策略。
最常見的動作分析方法是AST方法,即活動順序時間(Activity Sequence Time)系統。該動作分析法通過分析人在產品加工或工藝過程中的動作特點,選取連續的動作作為單一或者基本的動作,然后根據基本動作單元,制定出基本單元動作時間序列,以期從客觀的角度出發,完成工時定額的基本標準制度及統一的工序操作時間表。
這種工時定額計算方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對零件的生產加工時間進行全面了解,從產品設計、圖紙制作、生產流程和加工技術應用中涉及到的各項數據信息都需要進行全面收集整理,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到影響零件加工的信息內容,主要包括加工材料質量、數量、規格和生產投放量等,對這些數據內容進行定量化處理,建立較為完善的數據模型,能夠及時發現機械加工生產期間存在的問題,通過針對性處理來提高工時定額管理水平。
機械加工生產期間的各個環節都會涉及到各項數據參數,計算機技術的推廣應用能夠實現對這些數據的實時收集與整理,改善了以往人工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控制了誤差問題的產生。通過對產品生產期間實際數據的整理與分析能夠發現生產工藝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改進,采用多種理論技術和工具設備等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統,能夠促進工時定額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夠提升工時定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可以輔助這一管理系統的科學開展,通過計算機技術能夠實現各項數據信息的共享傳遞,還可以將不同工序之間的數據信息整合在一起進行綜合分析,保證各環節作業的協調開展,同時也能夠對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動態監測,能夠實現整個流程的安全作業。
完善合理的系統結構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和效果功能的實現程度以及管理質量,融入計算機技術的工時定額管理系統主要分為四個結構模塊,分別是數據管理模塊、主控制模塊、工時計算與查詢模塊和結果輸出與報表生成模塊,主要涉及到的功能有數據信息的采集與錄入、工時的計算與管理、結果查詢和報表生成等。
數據管理模塊主要是對涉及到的數據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數據管理庫,能夠對各加工環節涉及到的生產信息和計算數據等進行分析與儲存,方便后續工時計算中的查詢使用,還能夠明確各項數據信息之間的關聯性。
主控系統分為前端界面輸入程序以及后臺數據處理程序,前端界面主要有數據錄入、產品生產工藝、零件圖號、工種、生產車間等參數選擇,以及必要的修改刪除功能,為了保證數據的安全性,應該有用戶權限的設置。后臺處理數據主要是對工時定額計算方法進行編碼,依據數據錄入以及數據庫信息完成工時的計算。
工時計算查詢應該簡單、明了,不僅能夠完成主要工件的工時計算,還應該能夠完成與該工件相關的生產信息工時的計算,甚至一定程度上能進行合理工序安排,供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參考。
任何一種計算機輔助系統都應該包含結果輸出與相關信息保存功能。系統的最終結果輸入是評價一個系統好壞的最主要指標,最終結果的輸出應該能夠實現不同系統的格式調用,具有統一的標準格式,快捷的查找方式、完整的數據結構以及較小的冗余度等。
系統的最終效益是要看能否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能否適應不同的實際工作要求,完成準確的工時定額。在實際的使用運行中,要根據企業的發展,不斷對系統進行更新升級,最終實現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結語:工時定額管理系統的設計與構建首先要對這方面內容有個清晰的了解,掌握工時定額管理中的具體內容,明確計算機應用過程中的作用機理,實現對機械加工期間工藝流程、工時、材料、數據等進行統一管理,不斷對工時定額管理系統進行優化與完善,使其能夠滿足企業產品的生產加工需要,同時也可以順應時代的發展形勢實現整個流程的自動化管理,減少資源方面的投入,以此提高生產企業的綜合效益,保證機械加工流程的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