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杭
摘 要:在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的背景下,歷史文化遺產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逐漸成為旅游熱門景點,參觀人數也屢創新高,這就對文物遺址講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結合基層工作實踐,以威遠炮臺舊址講解工作為例,從挖掘遺址內涵價值、提高講解員自身素養、合理運用講解技巧三個方面來談遺址講解工作,以便更好地為廣大觀眾開展優質服務。
關鍵詞:文物遺址;講解;威遠炮臺舊址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有精神追求的文化旅游。文物遺址具有不可再生、不可移動、不可替代等特性,它能夠跨越時空,讓廣大觀眾與歷史古跡零距離接觸,讓人撫今追昔,全身心感受歷史氛圍,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講解工作是傳播歷史文化的教育行為,它是文物遺址與廣大觀眾精神思想交流的紐帶和橋梁,通過講解人員的正確詮釋與引導,觀眾在參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談文物遺址講解的相關問題。
1 挖掘遺址內涵價值
從事文物遺址講解工作,首要的是深刻領會所在遺址的文化內涵與核心價值,經過自己的分析研究和細致梳理,將相關信息傳遞給廣大觀眾,使其能夠學到知識、受到啟迪和得到教育。講解人員要對文物遺址的歷史沿革、相關人物和歷史事件有清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要對遺址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有深入了解,在此基礎上總結出遺址的當代價值與意義。例如,筆者所在的威遠炮臺舊址,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虎門炮臺舊址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珠江口東岸,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在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的南山炮臺的基礎上擴建而成,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清光緒四年(1878)、光緒十一年(1885)曾重修。現存的威遠炮臺舊址由威遠月臺和威勝東臺組成,基本是清光緒時期的文化遺存。對它的核心價值進行研究,主要表現在:威遠炮臺舊址是虎門炮臺三重防線中的第二道防線,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主戰場,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在此英勇殉國。該遺址是近代中國海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研究中國近代海防和海防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研究我國海防設施的營建、選址、規劃及建設技術的真實載體和重要實例。它充分利用珠江口地理環境特征,其與自然環境的完美融合造就了具有強烈藝術魅力的特色景觀,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因此,我們在對威遠炮臺舊址進行講解之前,需要對該遺址的價值內涵有準確把握,讓觀眾對遺址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擴大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的影響力。威遠炮臺舊址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4A級旅游景區,2019年參觀人數達156萬余人次,文化旅游效應規模已經形成。我們需要通過講解、教育活動等多種方式,將遺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品牌,切實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2 提高自身職業素養
文物遺址是人類寶貴的不可再生歷史文化遺產,觀眾現場參觀如何了解其文化內涵,講解工作顯得至關重要,這也在客觀上要求講解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講解人員的職業素養是講解人員對講解職業了解和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其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①這也促使講解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自覺提升自身職業素養。經過多年的工作實踐,筆者認為講解員的職業素養提高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培養:首先要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講解員只有自身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擁護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才能夠正確把握文化宣傳方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弘揚正能量。以威遠炮臺為例,它雖然是清代海防遺存,反映了清政府落后的軍事設施,講述的是鴉片戰爭歷史故事,告誡人們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們最終的講解落腳點是銘記歷史和珍愛和平社會,而不是以復仇的心態仇恨英國等西方國家。其次,要有專業的文物知識和獨立撰寫講解詞的能力。具備專業的文物知識是文物講解員職業能力的基本要求,獨立撰寫講解詞則是講解員文化素養的重要表現。例如,在威遠炮臺從事講解,要了解虎門炮臺發展史、鴉片戰爭史、林則徐與關天培等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跡等專業知識,并將這些專業知識有效融入講解詞當中,使講解內容更加豐富飽滿,講解效果更加有深度和溫度。再次,要有勤奮好學的工作態度。簡而言之,就是“講解人員要提倡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特別要提倡‘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①。只有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和講解實踐,才能在講解的大道上游刃有余,盡可能滿足廣大觀眾的精神需求。例如,在威遠炮臺講解中,需要對虎門的地域歷史甚至毗鄰炮臺的虎門大橋、海軍部隊等相關知識有所了解,以備不時之需。最后,要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語言表達能力是反映講解員講解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多讀、多背、多講,克服不足,才能切實提高自身的語言水平和表達能力。另外,在講解的過程中講解員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困難和挑戰,需要講解員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堅強的意志,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用平常心對待觀眾的贊揚、建議和投訴。
3 合理運用講解技巧
講解技巧是提升講解員講解水平的重要因素。首先,設置科學的講解路線。根據文物遺址的保存現狀,結合自己撰寫的講解詞,制定科學合理的參觀路線,要對講解時間與進度做到心中有數,讓觀眾能夠快速有效地進行參觀。威遠炮臺舊址的講解路線受長條形遺址布局所限,為單循環的講解路線,我們可以在路線上設置幾個節點進行重點講解,比如在第九個暗炮位處,此處正對橫檔島,可以重點講解虎門炮臺防線、設置木排鐵鏈等歷史事實;在舊址第十三個炮位處,可重點講解此三合土暗炮位與其余花崗巖暗炮位有什么不同;在露天炮位處可講解威遠月臺與威勝東臺的關系等。其次,在講解過程中要注重與觀眾的互動交流,可開展啟發式講解,讓觀眾帶著問題參觀,這樣在參觀結束后觀眾有一定的獲得感。以威遠炮臺為例,觀眾在參觀過程中可設置炮臺圍墻為什么用三合土構造而不是石頭、威遠炮臺在鴉片戰爭時期有多少兵力等問題。再次,針對觀眾群體可適當提供個性化講解服務。“博物館教育并非一種博物館本質意義的內在屬性,而是在具體歷史與社會場景下構建、生成的。”②因此,我們要針對部分觀眾的特殊要求提供個性化的講解服務,讓其在某個特定的參觀環境中獲得教育。從次,充分使用人性化講解的輔助技巧。現代社會講究以人為本,博物館講解也不例外,講解員在遺址講解過程中要有豐富的語言技能、美好的講解形象、新穎的講解輔助科技,讓觀眾在參觀過程中心情愉悅,流連忘返。最后,整個講解過程中始終要以觀眾為中心。從觀眾群體參差不齊的講解需求上,做到“因人施講”。要求講解員根據不同類型觀眾的需求,從不同的視角去選擇講解方式,從而達到教化育人的目的。以威遠炮臺舊址為例,如果針對學生群體,側重于講解炮臺相關的鴉片戰爭歷史、關天培誓死抗英可歌可泣的英烈事跡,啟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如果是針對專家學者,側重于講解文物遺址的構造、軍事設施、歷史價值等。如果在講解過程中與觀眾觀點產生分歧,在堅持大原則不變的情況下,盡量與做到“求同存異”,使觀眾的意見得以保留。
文物遺址講解工作是一項文化傳播專業工作,更是一項長期奮斗的文化事業,需要我們一線講解員在長期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彌補不足,創新發展,傳承傳統文化,時時刻刻以觀眾為中心,為他們提供高質量的講解服務,讓他們通過聆聽講解有所收獲,增強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