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香
摘 要:文物是歷史文化的產物,而博物館則是對其保護、修復的重要場所。文章主要圍繞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展開分析,提出了制度、資金以及人員等多方面的措施,確保與新時期博物館工作要求相契合,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保護;文物安全
博物館中的文物是人類文明的見證,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是人類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受到損壞將會降低其在文化傳承中的價值。因此,文物保護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群策群力,充分落實每一個細節,為人類文明傳承做出貢獻。
1 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常見問題分析
1.1 客觀原因帶來的文物保護問題
就目前而言,我國文物保護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人才的缺失。相當一部分博物館工作人員文物保護意識不強,造成我國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受到極大制約。同時,地方政府對經濟效益的過度追求導致文物保護一直未受到重視。特別是一些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文物保護資金不足,加劇了其發展困境。安全防范機制的缺乏,導致文物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文物安全得不到保障。除此之外,在目前的博物館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員專業素養不高,導致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文物修復工作難以有效落實,很多文物保護工作難以開展。相當一部分博物館工作人員年齡較大,對文物保護的新知識知之甚少,進一步增加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難度。①
1.2 突發事件帶來的文物保護問題
各類突發事件,如災害事故以及重大社會治安事件等會給博物館內文物造成巨大損失,特別是火災事故,對文物的傷害是致命的。火災隱患與博物館建筑密切相關,年代久遠的建筑在防火隔離方面相對有所不足,很容易引發火災事故。同時,一些博物館藏品具有易燃性,博物館為滿足參觀需要會大量使用照明工具,在此過程中若沒有落實相關消防安全工作或用電設備出現故障就可能引發火災。而社會治安事件主要指人流量過大,導致擁擠踩踏事件的發生,造成文物的損壞。
2 博物館文物保護措施探索
2.1 完善文物保護制度
文物保護規范化是博物館工作的要點之一。在建館之初,博物館就需要健全管理制度,確保各項保護工作的逐一、有效落實。同時,隨著博物館規模不斷擴大,藏品數量不斷增多,博物館應對規章制度進行補充、完善。針對一些具體的文物統計、入庫以及歸檔等工作,工作人員需要注意工作流程,避免出現管理混亂的情況。基于新時期國家對博物館修復工作標準的更新,博物館應建立與之相匹配的文物修復、安全等管理制度,使文物保護與社會發展同步。同時,加強信息技術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推動文物保護工作的信息化建設。
2.2 加強人才建設
無論在哪個領域,人才都是最重要的支撐。文物保護專業人員具有良好的文物保護、修復能力,能快速適應博物館工作。因此,博物館在人才選拔方面應向專業性傾斜。為實現人才的廣泛吸納,管理人員應積極拓寬渠道,以傳統渠道與互聯網渠道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公開招聘,吸納更優質的文物保護、修復技能型人才。同時,博物館還需要對內部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區域內博物館應建立內部溝通渠道,為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臺,建立行業內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綜合素質的提升。應注重年輕員工的培養,加強博物館后備人才的儲備。
2.3 加大文物保護資金投入
文物保護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文物自身的珍貴性以及不可再生性使文物保護工作難度升級。無論是文物保護還是文物修復,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才能確保各個環節得到貫徹落實。各級政府應給予文物保護、修復在資金上的支持。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因文物保護投資效益不明顯,在資金投入方面尚有不足,使文物保護工作滯后。博物館應多方面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實現文物保護資金鏈有效保障。在人們追求精神享受的當下,博物館應基于自身特點融入區域旅游業發展之中,使博物館在外部資金供應的同時,實現資金的自主供給。①
2.4 落實文物藏品管理
文物藏品的良好管理是文物保護工作的基礎。對文物藏品而言,其首要需求即為一個具有較高潔凈度且足夠安全的保存環境。這就要求博物館做好硬件設施建設,為文物創造一個良好的保存環境。近年來我國各大博物館藏品收藏數量呈上升趨勢,所以出于此方面考慮,博物館應擴大收藏面積。借助大數據、云平臺的運用,實現線上的文物提取、歸庫的信息數據整合和統計記錄,使文物藏品數量信息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博物館工作人員應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實際工作能力,根據文物藏品的特點進行系統、細化的文物藏品分類保管,使文物保護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可以使文物信息資料的查找更加便捷,為文物研究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可使文物藏品管理得到更深入的落實。
2.5 突發事件應急措施
2018年巴西國家博物館和2019年法國巴黎圣母院的火災事故為我國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敲響了警鐘。任何突發事件都可能給文物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博物館應保證內部應急處理措施的高度完善,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①博物館內部應建立完善的應急預案,快速應對突發事件。管理人員應按嚴重程度對突發事件進行等級劃分,有針對性地完善處理預案,并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應細化內部員工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的主要職責與工作內容,在良好的統一指揮下,落實各個環節的應急行動。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博物館內部應急系統在第一時間啟動協助應急行動。②博物館應樹立災害防范意識,積極引進科技設備,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應特別注重庫房的應急措施,庫房要做好文物的分類管理,要有專業人員定期對庫房的環境和文物加以檢查,文物檢查主要以文物交接清單為依據,逐一進行庫房文物的對照與清點,并詳細記錄。博物館涉及文物眾多,相關人員應注意文物清點工作的細節。在環境檢查方面,應重點檢查易燃物品的處理、空氣溫濕度等,盡可能通過對潛在安全隱患的防范,確保文物安全。②
2.6 鼓勵全民參與文物保護
文物保護工作僅依靠博物館是不夠的。例如,某地博物館突發治安事故,因踩踏造成了大量文物損壞。這從側面反映了博物館的文物保護應建立在全民參與的基礎上,提高民眾文物保護的意識,突發治安事件發生時,民眾能迅速冷靜,聽從指揮,同時注意與文物之間的距離,減少文物的損失。這需要工作人員加強對文物保護的宣傳,通過多種手段將文物保護意義與現實生活相對接,提高文物保護中民眾的參與度。
3 結論
基于國家高度重視文物保護的形勢機遇,相關人員應積極總結經驗,明確博物館文物保護的重要性,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有針對性地逐一解決文物保護中的常見問題,落實文物保護應急處理措施,為文物保護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