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韓浩月



《平原上的夏洛克》是部從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走出來的電影,雖然在票房上不能被形容為“黑馬”,但它所傳遞出來的新鮮感與獨特氣質,卻被許多圈里人與影迷當成了一部“驚喜之作”。
在主題立意與故事創意方面,《平原上的夏洛克》是一部混搭之作。當故事背景從維多利亞時代工業化的“霧都”被移植到華北平原充滿農耕氣息的村莊,當卷福和潮爺帥氣的面孔,被替換成兩位從未演過電影的素人面孔時,混搭的味道便四處彌漫開來。
雖然混搭,但不山寨,這恐怕是《平原上的夏洛克》令人驚喜的首要原因。影片以扎實、工整、大氣的鏡頭,把華北平原的日常生活拍出了獨特美感——當夕陽西下,最后的余暉照耀大地,初亮的燈盞搖曳于鄉村的小院,工作了一天的農民,點起篝火,端起酒杯……影片的畫面氣質仿佛溢出銀幕,呈現于一種類似歐洲莊園生活的莊重與優雅氣息,影片的內里追求自此已經初見端倪。
《平原上的夏洛克》的故事很簡單:兩個農民擔心報警之后,他們被車撞了的鄰居得不到保險賠償,所以選擇根據監控攝像頭拍攝的畫面,分別追尋三位具有嫌疑的車主。在追尋的過程里,他們動用自己拙樸但實用的智慧,逐漸去接近“真相”,鬧出了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話,也碰撞出一些令人沉思的生活火花,在有機會“名利雙收”的時候,他們又體現出底線意識,表達了農民骨子里所擁有的某種莊重,這讓觀眾在微笑之余,也由衷地對片中人物以及電影主創產生敬意。
不得不承認,《平原上的夏洛克》在技巧應用上自然而嫻熟,不像是一名新人導演的處女作作品。導演徐磊深諳影迷文化,將大量的西部片元素融入到自己的電影里,同時在使用懸疑、偵探手段上,也能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層面,既能引起觀眾的好奇心跟隨情節前行,也不至于讓懸疑、偵探元素喧賓奪主,讓影片變成純致敬的模仿之作。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需要得到肯定,那就是《平原上的夏洛克》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來打量農村與農民,為鄉村賦予一種浪漫,為農民賦予一種優雅。
在影片兩位主角身上,能明顯地感受到他們的骨子里是藏著一種優雅的,這種優雅包括:不推諉責任的擔當,對事實與真相的執著,對金錢來源干凈與否的追究,對誘惑的本能抵抗……這是紳士品格的體現,它甚至讓人產生這樣的遐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在我們的鄉村大地上,農民曾經是如此淡定、堅定、穩定地生活過,他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好心有好報”“不義之財不可取”等價值觀,并以捍衛這種價值觀為榮。
只是,有段時間我們的文藝作品,過多地表現了農村與農民的“不堪”一面,甚至將批判農村與農民變成一種“創作正確”,而《平原上的夏洛克》則對這種綿延已久的習慣動作,提出了質疑,并用樂觀、客觀的眼光,為觀眾進入農村與農民的內部和內心,提供了一條寬闊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