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婷婷
(遼寧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沈陽市 110166)
《公路路線標識規則和國道編號》GB/T 917-2017于2017年9月7日發布并實施,普通國道網由“12射、28縱、30橫,合計11萬公里”發展為“12射、47縱、60橫、81連,合計26.5萬公里”,路網總規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遼寧省多條國省干線,起終點及走向發生了改變。
2017年交通運輸部啟動了國家公路網命名編號調整工作,明確了工作任務和完成時限,同年12月下發了《國家公路網交通標志調整工作技術指南》,并召開專題會議具體部署。
遼寧省干線公路網調整工作于“十二五”期末啟動,包括大連在內,調整前共有53條/11605km(凈里程),其中國道9條/3422km,省道44條/8183km;調整后共有74條/16018km(凈里程),其中國道16條/6540km,省道58條/9478km。
本項目為遼寧省國省干線公路交通標志調整工作。
(1)本項目是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國家公路網交通標志調整工作》,全面提升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2)由于遼寧省路線規模擴大,根據《國家公路網規劃》,現有部分公路行政等級和服務功能發生變化,原規劃的國家路網命名編號規則無法涵蓋新規劃的路線,現狀交通標志設置中與路網結構不相適應問題的突出,對重新規劃后的實際路網的編號、地名、方位、距離調整勢在必行;
(3)道路交通安全行駛依然嚴峻,交通標志主動引導作用日益重要;
(4)本項目的建設是完善遼寧省國省干線公路網的需要。
遼寧省路網發達,國省干線公路大約1.4萬余公里,國省干線路網交錯縱橫、四通八達。
為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高干線公路服務水平,降低交通物流成本,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出行對快捷交通運營環境的迫切需求,需要對現狀交通標志指引體系進行調整,重點解決信息缺失、不連續、信息超載、版面不規范的現狀交通標志與路網結構不相適應問題,全面提升國家公路網的交通標志設置水平,積極構建安全、便捷、通暢、高效的公路運營環境。
(1)規范指路體系
公路交通標志以不熟悉周圍路網體系但對出行路線有所規劃的公路使用者為設計對象,為其提供清晰、明確、簡潔的信息。
通過本項目指路標志調整,規范和統一遼寧省普通干線公路網(國道和省道)的命名和編號,合理調整和科學設置交通標志,形成標識清晰、視認方便的遼寧省普通干線公路網交通標志體系,更好地滿足干線公路網服務公路使用者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進一步提高干線公路網的服務效率、質量和水平。
(2)展示民族文化、整合旅游資源
公路沿線設施既是交通的窗口,也是所在地域的一面鏡子,是一個對外宣傳地方文化和旅游景點的平臺。將其與日益繁榮的旅游產業結合,突破傳統模式的局限,在更高層次上尋求突破。
(3)帶動路域發展
公路通道經濟與地方經濟相結合,宣傳與地方文化、服務與旅游資源相結合。結合地方特色,充分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物產、景色,助力遼寧省經濟發展。
本設計堅持“安全、環保、舒適、和諧”的理念,注重公路出行的安全性、方便性、舒適性、愉悅性,體現“以人為本、安全至上”的指導思想。以交通部2017版《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為依據,結合交通運輸部“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的發展理念和交通運輸部公路局“綠色公路”建設相關要求,吸收省內外先進的設計思想和經驗基礎上,精益求精,形成本設計方案。
本工程的勘察設計過程和成果均嚴格遵守并使用符合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和交通運輸部關于公路勘察設計方面現行的標準、規范、規程、定額、辦法、示例以及遼寧省下發的有關公路工程勘察設計方面的文件、規定。
在勘察設計工作中使用或參考上述標準、規范以外的技術標準、規范時,應征得業主或業主的指定代表人的同意。在設計過程中,如果國家或有關部門頒布了新的技術標準或規范,則將采用新的標準或規范進行勘察設計。
(1)《公路路線標識規則和國道編號》GB/T 917-2017;
(2)《國家公路網交通標志調整工作技術指南》(交辦公路[2017]167號)。
公路交通標志以不熟悉周圍路網體系但對出行路線有所規劃的公路使用者為設計對象,為其提供清晰、明確、簡潔的信息。
3.2.1路徑指引標志
在公路與公路平面交叉處,應遵循“路權清晰、渠劃合理、導向明確、安全有序”的原則綜合設置交通標志,根據相關公路的技術等級,按照表1的規定,設置相應的指路標志。

表1 普通國、省道路路徑指引標志的設置
注:預—平面交叉預告標志;告—平面交叉告知標志;確—確認標志;()—“可設置”的指路標志
標志種類包括平面交叉預告標志、平面交叉告知標志和確認標志,交叉形式為T型、十字型、環島和多路口交叉形式等。
(1)平面交叉預告標志:設置在距離路口150~500m處適當位置,預告當前位置至該平面交叉的距離。
(2)平面交叉告知標志:設置在距離路口30~80m處適當位置。
(3)確認標志:確認信息包括公路編號、方向和地點距離。
當兩個平面交叉間距小于2km時,在進入路口后30~50m處設置“公路編號標志”和“方向標志”,單柱支撐,如圖3。
當兩個平面交叉間距大于2km時,在進入入口后300~400m處設置“地點距離標志”,該標志應同時包含公路編號和方向信息。
當兩個平面交叉間距大于10km時,地點距離標志可重復設置。
(4)信息選取:平面交叉預告標志版面信息應根據相交公路的行政等級和服務區域,在對交通流的流向和流量加以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按照表2選取,并符合下列規定:

表2 平面交叉預告、告知標志信息要素選擇參考表
注:1.標志不帶括號的信息為首選信息,帶括號的信息適用于無首選信息時,或根據需要作為第二個信息;
2.接近首選信息所指示的地點時,則該信息作為第一個信息。如需選取第二個,則仍按本表的順序篩選
3.2.2地點指引標志
(1)分界標志:種類包括省界、市界、縣界。省界標志支撐結構為門架式,跨度為雙車道和四車道兩種規格,門架橫梁迎行車道方向安裝標志板。市縣界采用單柱支撐,市界為兩塊組合標志版面,縣界為一塊。
(2)地名標志:公路沿線經過的鄉(鎮)和村邊緣設置單柱雙面地名標志。
(3)著名地名標志:沿線長度大于1000m或者具有特殊意義的橋梁,以及長度大于500m的隧道設置著名地點標志,簡稱橋梁標志和隧道標志。
3.2.3沿線設施和旅游指引標志
(1)服務區在距2km、1km和入口處,設置預告和入口標志。
(2)停車區在距1km和入口處,設置預告和入口標志。
(3)休息區(觀景臺)在距500m和入口處,設置預告和入口標志。
(4)沿線在距AAA或以上旅游景區2km、1km和入口處,設置旅游區預告標志和入口標志。
(5)沿線在AA、A旅游區入口處,設置旅游區入口標志。
(1)標志版面
小型交通標志板采用2mm厚鋁合金板,標志底板采用牌號為3003的鋁合金板材。大型交通標志板采用3mm厚鋁合金板,標志底板采用牌號為3004的鋁合金板材。制作標志底板滑槽的擠壓成型鋁合金型材,采用綜合性能等于或優于牌號2024的鋁合金型材,需符合《道路交通標志板及支撐件》GB/T 23827-2009的相關規定。
標志板面底襯、文字、內邊框和符號均采用符合《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規定的Ⅳ類反光膜。
交通標志中的中、英文和阿拉伯數字應采用交通標志專用字體。
一般情況下,主線標志漢字高度為400~500mm,標志漢字高度具體以“標志版面設計圖”為準。
(2)交通標志專用字體
交通標志版面字體采用新版交通標志專用字體。
(3)結構形式
主線的重要性標志采用懸臂式和門架式結構形式,主線的一般性標志采用單柱式結構形式;受標志所處位置地形地物影響,部分標志的支撐型式以圖紙設計為準。
軟土地基路段,需將標志基礎埋置在軟土地基處理層以上,保證標志基礎基地應力達到設計要求。
標志基礎及立柱、橫梁等需滿足本地區抗風要求。
(1)本項目點多、線長、面廣,沿線既有設施復雜多樣,需加強項目外業勘測。
(2)全省干線公路標志調整,設計范圍太大,點多、線長、面廣。
(3)既有干線公路指路標志,存在設置數量少、版面小、信息不全、標志老舊、服務功能差、后提級干線標志不全等問題。
(4)既有干線公路里程碑、百米樁按路線設置,基本齊全。主要存在信息與路網不符、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5)本項目沿線標志設置位置極其復雜。在方案設計時應重點考慮進來,合理布置點位,優化結構形體,充分利用,將使用功能使用最大化。
(6)項目沿線景區、景點較多。路線兩側自然環境優美,植被豐富,公路建設難免對原生態造成破壞,在設計過程中采取各種手段降低對環境的破壞,對于邊坡盡可能進行綠化及景觀恢復。注重沿線環境的保護。
4.2.1問題描述
(1)原有干線公路指路標志,存在設置數量少、版面小、信息不全、標志老舊、服務功能差、后提級干線標志不全等問題。
(2)公路原有交通標志,部分功能發揮不完善,內容前后不統一、相互矛盾,外形風格不一致,缺少統一協調性。
(3)原有標志,部分標志版面路網、路線和路段不同層面信息相互混淆,不連續、不統一。
4.2.2對策措施
(1)交通標志的功能性、系統性、一致性、協調性
從路網整體出發,統籌協調,使交通標志體系便于駕駛人清晰辨識、正確理解、快速反應,綜合考慮公路功能、路網布局、技術等級、交通條件、環境條件和公路使用者及交通管理需求等因素,遵循下列條件:
①功能性
功能性是交通標志設計的最基本依據,交通標志設置的目的就是服務于公路功能的發揮。充分考慮公路建設的建設目的、條件、服務對象等因素,服務于公路功能的發揮。
如二級及以上公路由于技術標準高或較高,交通量較大,往往承擔干線公路的作用,公路使用者對指路標志的需求也比較大。其他等級的國、省道由于承擔了大量的中、遠途運輸的任務,因此對指路標志的需求也比較高。上述兩種情況,應優先設置指路標志。但對等級較低的一些支線公路,根據路況可設置有關的警告標志。
②系統性
基于公路行車安全,從系統角度出發統籌交通標志與交通標線、信號燈、黃閃燈等其他交通設施的設計,不得相互矛盾或產生歧義,發揮系統作用優勢。
③一致性
為保持交通標志版面和結構的醒目性,復核駕駛人的心里預期,使公路使用者能快速獲取需要的信息,減少信息處理時間,并加強理解和印象,同一條公路,同類交通標志的設計原則、設置規模、外形風格應保持一致,同類標志最好采用同一形式的標志版面和支撐方式。
④協調性
交通標志的設置位置應與照明、監控、管線、綠化等其他設施相互協調,交通標志不得被其他設施遮擋。
(2)路網、路線和路段不同層面信息需求的滿足
交通標志的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為了使設計過程更科學、合理,除了要求設計人員具有專業的知識和經驗外,還要有合理的設計方法,使設計的整個過程符合科學、合理的設計程序。一般來說,公路交通標志的設置要綜合考慮路網、路線和路段不同層面信息的需求,采用總體布局、逐層推進、重點設置的方法。
①“面”的層面
以公路網為出發點,運用交通工程理論分析路網中各層次公路交通流的特征;分析不同公路網層次條件、不同交通流條件以及不同用地布局條件下駕駛人對標志信息的需求特性,考慮路網的結構、交通流量流向和信息指引需求,對交通標志做出統籌規劃,總體布局,確定引導方向、控制信息、設置層次和路權的劃分等。
②“線”的層面
在路網環境下,針對設計項目所在公路單條路線的功能、技術等級、技術條件、交通條件和環境條件等特點,確定全線交通標志的設置規模和標準。交通標志設計時,從系統性、邏輯性和人性化角度對整個系統進行整體布局,根據路網規劃、公路功能、技術等級、技術條件、交通條件、環境條件論證制定設置規模和標準,提前確定設計重點,以達到統一的建設標準。
③“點”的層面
以公路網中的互通式立體交叉、服務區、平面交叉以及高風險路段等特殊點作為重要節點,有針對性地進行交通標志的設計,提供初步設置方案后,還要結合實地情況從視覺、安全、整體布局等方面進行檢查,綜合考慮,進行必要的標志類型合并或增減、信息和位置調整、形式和結構優化,直到達到整個路網的連續和統一。
通過干線公路交通標志調整的優化設計與實施,形成標識清晰、視認方便、安全環保的干線公路指引體系,促進公路運輸的安全與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