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芳芳
從施工的主要項目來分析,震后的綜合樓主要在墻體、梁、支撐柱以及樓梯板等結構中進行加固,這些結構是保證綜合樓穩(wěn)定性的基礎。墻體在建筑中起到主要的支撐作用,根據(jù)具體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承重墻、剪力墻等,當遇到地震時綜合樓內(nèi)的墻體的混凝土結構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裂縫,對這些裂縫進行修補十分關鍵。尤其對于剪力墻來說,當其基本結構受到破壞時,要及時采用合理有效的修復方法,使其能夠更好的起到防風抗震的作用。在梁、支撐柱以及樓梯等結構表面粘貼碳纖維也可以有效的增強樓體抗震能力,從而也是震后建筑加固施工中不容小覷的關鍵項目。
根據(jù)地震的大小程度,對綜合樓造成的受損情況也有較大差異,所以要針對建筑的實際狀況制定有序合理的施工流程。在震后綜合樓加固施工中不應該為了追求重建速度而盲目開展各項施工項目,這對于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來說會產(chǎn)生嚴重威脅,震后建筑施工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一般都十分復雜,對于施工過程來說也提高了難度,所以理性思考施工的實際需要以及基本條件來制定合理的施工流程。常規(guī)條件下,綜合樓鎮(zhèn)后加固施工一般都是首先進行支撐平臺以及手腳架的搭設,這一過程為施工人員的操作提供基本條件。其次就是對建筑所需施工的局部區(qū)域進行危險性排查,保證施工過程的安全性。然后對施工材料進行準備,修補混凝土結構損壞的位置。同時檢查剪力墻的具體情況,對于受損嚴重的剪力墻選擇大小合適的鋼板進行加固。最后就是對梁、支撐柱等結構中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的位置進行碳纖維的粘貼修補,這一過程可以避免裂縫處承重能力較差而再次開裂。
在進行墻體施工的過程中,首要的環(huán)節(jié)的就是對墻體表面進行預處理。其主要內(nèi)容就是確定墻體開裂的具體位置,將距裂縫周圍200mm左右的表面抹灰進行去除。目前所使用的去除方法主要是人工法,由于裂縫的形狀不規(guī)則只有利用人工進行控制才能更好的得到墻體表面處理效果。在將裂縫周圍的抹灰除去后,需用大量清水對處理位置進行沖洗,從而得到清潔的施工位點。
混凝土材料需要利用灌漿嘴來注入到墻體的裂縫中,所以需要根據(jù)實際的裂縫位置情況來確定灌漿嘴最佳的安裝位置。按照施工原則來選擇安全灌漿嘴的數(shù)量及間距,一般情況下都是當裂縫較寬時其間距可適當加大,當裂縫較窄時其間距需要適當調(diào)小。為了保證灌漿的效果,在施工中主要將灌漿嘴設置在斜向鉆孔至裂縫的交叉位置,在這一位置上進行灌漿,能夠保證混凝土材料更好的填滿該部位裂縫。同時對于一條裂縫來說,至少需要排氣孔,這主要是為了將灌漿時帶入的空氣進行排出,防止空氣破壞胡凝土結構,使裂縫修復達不到預期效果。在安裝灌漿嘴的過程中,需要利用環(huán)氧樹脂膠泥材料。這一材料的主要功能就是將灌漿嘴與墻體表面設置的灌漿孔進行緊密結合,防止緩凝土材料的外溢。
在灌漿之前要保證墻體施工位置形成封閉的空間,所以需要對其墻體表面進行處理。用水將墻體表面進行噴淋潤濕,這一過程是為了便于后期其他材料的涂刷。然后將配制好的灌漿液在表面涂刷一層,在其風干后再刷一層水泥砂漿,這樣能夠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在建筑施工中最簡單的檢查密閉性的方法就是在墻體表面涂抹一層肥皂水,當向墻體內(nèi)部注入空氣時,如果密封性良好墻體表面就不會產(chǎn)生氣泡。
灌漿過程對于墻體裂縫的修復來說是重中之重,這一過程需要分為兩次進行。首先需要根據(jù)裂縫的位置從下往上依次灌漿,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灌漿壓力緩慢升高,以防止壓力變化過大造成裂縫增大。第一次灌漿后需要隔半小時后進行第二次灌漿,這回順序完全相反,需要從上至下依次灌漿,至每個灌漿嘴冒漿則結束灌漿。
在灌漿結束后需要對灌漿液進行查看,當其凝固后要將墻體的灌漿嘴拆下,對灌漿口進行徹底的封閉,使墻體內(nèi)部的灌漿液逐漸完全凝固。灌漿過程中灌漿液會外溢到地面以及其他設備上,所以施工后需要對樓內(nèi)地面以及其他粘有灌漿液的位置及時清理,防止其凝固后難于除去。
這一施工過程首先需要對支撐柱表面的混凝土結構進行處理,然后根據(jù)其大小選擇合適的鋼材材料,對兩者進行簡單的清潔,準備施工。根據(jù)合理的配比配制粘鋼結構膠,將配好的膠在施工位置涂抹均勻,固定角鋼的位置,最后進行焊接固定化。
剪力墻的固定施工的初始步驟也是對墻體混凝土表面以及鋼材表面進行清潔處理,然后配制角鋼初固定所需要的結構膠。根據(jù)剪力墻受損的位置,將合適的角鋼材料固定在其表面,然后將其與鋼板進行焊接,從而使鋼板與剪力墻緊密結合。
在粘貼碳纖維材料時,首先就需要對結構表面進行處理,清除表面的脫落物,防止其影響碳纖維的固定效果。對存在棱角的結構表面進行打磨也十分關鍵,打磨后利用酒精對其進一步清潔,得到光滑平整的接觸面。
底層樹膠的基本配方都是由生產(chǎn)廠家提供,在進行調(diào)配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消泡處理,同時防止混入其他雜質(zhì),保證樹脂的穩(wěn)定性。涂刷過程應進行兩次,需要在第一次涂刷完全干燥后在進行下一次涂刷,這樣能夠保證底層更加均勻平整。
在對碳纖維材料進行粘貼時,首先需要根據(jù)結構的大小將碳纖維布進行裁剪。將大小得當?shù)奶祭w維布貼在表面底層樹脂上,然后用滾筒反復滾壓,以達到排除氣泡并促進碳纖維布與樹脂更好的貼合。根據(jù)實際要求確定所需粘貼的碳纖維層數(shù),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后一層碳纖維表面也要涂刷樹脂,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震后結構加固施工質(zhì)量控制對于綜合樓的使用安全性十分重要,在經(jīng)過地震后綜合樓的結構穩(wěn)定性受到極大挑戰(zhàn),只有在樓內(nèi)結構的關鍵部位增強加固才能保證樓內(nèi)人員的生命安全,這項施工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