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波
大企業是國民經濟關鍵少數,做好大企業的稅收服務與管理工作在組織收入和促進納稅遵從有重要作用。大企業的界定有不同標準,國際上有采用納稅額、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一項或多項指標作為標準的,我國大企業采用單一的納稅額標準。大企業往往具有集團化的特征,集團跨多個行業經營,且擁有多種業態;同時很多大型集團在海外設立分子機構,在全球范圍內布置產業鏈。大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商業模式日趨復雜,給大企業稅收的數據管理和納稅服務帶來了挑戰。筆者結合大企業數據管理和納稅服務的現實情況,結合國際上的相關經驗進行思考。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千戶集團”(大型企業集團包含其成員企業年度納稅額達到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數額的企業集團)計劃確定的企業,以及“千戶集團”以外的各省級稅務機關自行確定的列名企業開展數據管理和納稅服務相關工作。
大企業數據管理是整個服務和管理工作的基礎,做好大企業數據管理工作對包含個性化納稅服務在內的大企業相關工作非常重要。數據管理工作包括名冊管理和數據采集兩大部分。名冊管理即確定大企業集團的對象和基本信息,即建立“戶口”,理清每個“戶口”下的成員企業與集團總部的關系。確定名冊后就針對其中的服務管理對象,根據不同工作的要求采集相關數據。比如,根據風險管理要求采集電子賬套數據、申報表和財務報表數據;根據經濟分析工作要求搜集集團層面的匯總經濟數據和核心征管系統中抽取的稅源監控數據。此外,還通過購買第三方數據庫,如彭博社和萬德數據庫等開展中外稅收對比分析。獲取多渠道、多維度數據,搭建全國范圍內的大企業數據工作平臺,并對各項數據進行清理整合,為業務查詢和分析提供便利。
大企業集團的納稅服務不是淺表層和普適性的服務,而是根據大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和商業模式開展個性化納稅服務。比如行業風險指引、關于企業并購重組等與集團業務密切相關特殊事項的涉稅提示等。為提高稅收的確定性,針對信用等級良好的企業開展遵從協議談簽工作,從而提升稅務確定性和透明度。同時,在新設機構運營初期為企業定制風險預控報告,避免企業事后補救的稅收和經濟成本。
大企業稅收服務和管理工作在我國逐漸完善,在借鑒西方發達經濟體的經驗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探索適合我國的大企業稅收服務和管理。下面是大企業數據管理和納稅服務工作不斷完善的幾點思考。
1.業務層面。
全國范圍內大企業集團及成員企業數據采集工作體量大,戰線長,從業務層面減輕采集成本,并讓獲取的數據開口說話是在風險管理業務中的重點問題。
(1)簡化采集流程。
大企業數據采集工作分為多個板塊,可考慮避免對同一要素的多次采集。財務報表在每年匯算清繳隨企業所得稅報表附報,同時在電子賬套采集過程中對財務報表也有一定要求??煽紤]簡化,即財務報表通過一項采集工作完成,減輕納稅人數據報送量。
(2)統一運用口徑。
數據采集過程中人工復核數據工作量較大。日本采取高度智能化的申報納稅自動審核系統,在提交申報信息時,可以自動監測數據準確性,提示納稅人作出相應修改。因此,在大企業多樣信息采集中,可考慮下一步在自動檢驗系統中嵌入計量單位檢測算法,并開放至納稅人端使用,將自動檢測前移,著實提升數據質量。
2.技術層面。
運用先進技術改善各種數據系統平臺,從而提升大企業稅收工作的質效。加強名冊更新的及時性顯得非常重要。建立名冊管理系統和金三的實時征管系統實時聯系,提升風險管理對象確定和經濟分析稅源統計的準確性。名冊中成員企業的更迭往往和并購重組和股權轉讓等業務有關,名冊及時更新有助于上述業務相關風險點的獲取和確定。
提升數據采集和傳輸方式是需要關心的問題,大企業集團數據信息體量大,往往涉及上市公司等敏感信息。傳輸過程中提升加密設置技術,確保信息安全。
現階段很多省市在推行大企業個性化納稅服務方面進行了多種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是從全國范圍看,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稅務機關人力資源的差異,部分大企業納稅服務還停留在淺表性層面的服務,多是傳統的納稅申報、發票辦理等業務。而涉及到大企業集團化的服務產品不多,比如大企業集團關聯交易、兼并收購業務等。
未來在提供大企業納稅服務時將便捷化和智能化高度結合,并寓管理于服務之中。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相結合的方式,將大企業的集團化風險進行掃描刻畫,同時進行人工復評,將風險的提示和推送上和預防方法結合起來,完善大企業的內控體系,進一步促進稅收遵從。
世界稅改趨勢下,大企業的服務和管理一直是關注的焦點。服務管理對象的體量和結構已經決定了這項工作的復雜性,在借鑒國外服務管理經驗和立足本國情況的基礎上,大企業稅收服務管理工作不斷完善和優化。在探尋稅收服務和管理的規律中提升解決問題的本領,不斷完善積累了經驗,促進企業經濟發展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