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思凡劉舒盈 孫斐
我國融資租賃在相關準則規定上并沒有引起充分重視,存在諸如租賃業務的分類標準存在弊端、出租方初始直接費用歸屬存在問題、融資租賃的后續處理——未擔保余值發生減值時會計處理不夠合理。最后在所分析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并依據所提到的會計處理問題結合改進建議利用具體算例進行一一分析,同時示例中為加深讀者互聯網融資租賃的認識,以互聯網融資租賃平臺“拾財貸”為例說明其運作流程,希望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近年來,中國的融資租賃業在當前經濟環境以及有關法規的推動下發展迅速,但高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越來越多的融資租賃行業和會計方面的問題被突顯出來,針對這些問題,相關部門未及時實施相應措施,或對租賃準則做出及時的修訂。
1.租賃分類存在弊端。
目前,《企業會計準則21號——租賃》是我國融資租賃會計處理的主要依據。其中第6條被用于判定租賃類型,以下要求滿足其一便可將該租賃業務確認為融資租賃:
上述標準中第四條規定的“幾乎相當于”,通常指大于等于百分之九十,該條判斷標準簡潔易懂,但若租賃業務約定條款中存在第三方擔保余值這一條款,則會導致如下結果:
承租人最低租賃付款額(設為A)≠出租人的最低租賃收款額(設為B)
且,A的現值≠B的現值。
因此,對于同一筆租賃業務,承租人和出租人可能根據各自對量化標準的判斷,將同一租賃業務認定為不同的租賃類型,即一方認為不符合融資租賃判定條件從而認定為經營租賃而另一方卻認為滿足條件從而認定為融資租賃,不一致的信息披露也由此產生,從而使對于同一租賃業務的會計信息失去企業與企業間的橫向可比性,不利于對交易的信息披露。
2.初始直接費用不應計入應收租賃款。
由上述的公式推導所得出的結論,可知若依據現行準則進行賬務處理,會導致出租人賬務出現“借方≠貸方”的情況,且借方和貸方產生差異在于借方大于貸方,差額為直接費用。會計分錄中借貸不平衡違背了會計核算最基本的基礎要求,很顯然會計處理是有問題的。
并且,從初始直接費用的性質出發來考慮,也可知將其計入應收融資租賃款是不合理。初始直接費用的發生是出租資產取得收益所支付的代價,應當由出租方承當,承租人沒有補償該費用的義務。而按照準則的處理,出租人所支付的初始直接費用是由承租人補償,顯然與實際情況不符合。故在針對該準則的講解《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0》中對該部分處理做出相應的補充調整,即再做分錄如下:
借:未實現融資收益
貸:長期應收款--應收融資租賃款
3.融資租賃后續處理--未擔保余值減值會計處理問題。
租賃內含利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最低租賃收款額現值+未擔保余值現值=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初始直接費用
可知,租賃內含利率的大小與未擔保余值金額關系重大。對此,準則也做出了相關規定:未擔保余值減值時所采用的會計處理與一般資產發生減值時會計處理存在不同,一般資產減值時通常借記“資產減值損失”僅使當期利潤受其影響而相應減少,而若一項租賃業務中有未擔保余值的存在,則在其初始確認時,根據將會計分錄公式化的公式(2.1)所示可知其會同時影響兩個賬戶,一個是“未擔保余值”賬戶,直接導致其減少。另一個是“未實現融資收益”賬戶,間接導致其減少。當減值時,僅僅就未擔保余值進行減值處理,而沒有減少相應數值的“未實現融資收益”賬戶金額,會存在虛增的結果出現。即依據準則規定,經過一系列規范處理后,會出現一個問題,即在承租人和出租人合同約定的租賃期限屆滿時,“未實現融資收益”賬戶并沒有被完全攤銷,換句話來說,就是該賬戶還有余額存在。然而,從賬戶的性質上來說,該賬戶屬于資產類科目,是“長期應收款”的備抵賬戶,期滿有余額表示有部分未實現融資收益尚未轉入當期收益,不符合會計核算要求。
1.融資租賃業發展建議。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立法。同任何產業的發展相類似,我國融資租賃業要想在現代競爭激烈的經濟市場獲得長久持續的發展,政府的支持和鼓勵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要使融資租賃業在支持國家制造業發展戰略中成為強大助力,首先政府要認識到融資租賃業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并予以關注,及時倡導推行一系列鼓勵優惠政策,對該業務的扶持力度要適當加強,以推動企業的積極性。如可以對融資租賃也給予稅收、信貸等方面的支持,從而鼓勵融資租賃業的發展。
(2)行業整合與應對“營改增”。融資租賃一開始在中國的發展是為引入外商投資,故而對外資融資租賃企業門檻較低,導致大量的小型外資租賃公司的存在,針對這一現狀可通過調整行業進入門檻實現行業整合。同時行業應做好應對全面“營改增”的充分準備,分析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的會計處理和企業管理等方面帶來的變化和影響,以此作為采取積極有效應對措施的基礎和前提,對企業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變革。將其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大程度地消除,并利用這次契機,使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和對業務的處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
2.會計處理問題建議。
(1)租賃分類問題建議。對于租賃分類不同導致的問題,可以考慮將承租方的分類作為雙方共同的租賃類型認定。因為一方面承租方在租賃業務的整個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決定租賃資產的類型,可以說承租方租賃設備資產是整個租賃交易的起點。另外一方面對于易被企業操縱的量化標準,可以考慮通過以下兩種方法來完善準則,縮小操縱的空間。
(2)出租方初始直接費用會計處理建議。對于初始直接費用,比如手續費、律師費等在交易談判及簽訂租賃合同中發生的類似費用,實際上在計算租賃內含利率時,就已經被包含在應收融資租賃款中,故在融資租賃期開始日,會計分錄中的“長期應收款——應收融資租賃款”賬戶確認的金額不應當再加上初始費用,建議該賬戶僅包括最低租賃收款經額,從而避免初始直接費用被重復計算,使借貸雙方平衡,避免對長期應收款和未實現融資收益的虛增。故公式2.1可以相應的改為:
(3)未擔保余值減值時會計處理建議。考慮到不該存在余額的“未實現融資收益”賬戶攤銷期滿存在余額的問題,建議在租賃資產相關的未擔保余值減值發生時,首先為保持租賃投資凈額不變,同時使“未擔保余值”和“未實現融資收益”兩個賬戶同時減少與減值金額相等數值的金額,然后將按照準則重新計算因未擔保余值發生變化而改變的租賃內含利率進,最后依據重新確定的內含利率數值,重新編制出關于未實現融資收益的分攤表,并依據該表進行賬務處理,編寫相關分錄。
本文首先在文章背景介紹中通過數據列舉說明融資租賃發展速度之快,并通過說明我國近年來的發展戰略說明融資租賃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前景。其次通過國內外研究現狀對比及對融資租賃現狀的了解,綜合分析目前融資租賃在行業和會計方面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希望通過對相關問題的說明和分析,以及融資租賃和互聯網融資租賃的綜合論述,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