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李兵 百思特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城市中市政工程的建設速度越來越快,新的工程將會對原本存在的舊工程帶來一定的影響。在市政工程中,地下管線工程是整個城市發展必要條件,也是人們能在城市中正常生活的必備市政工程。但是,現階段新型市政工程在進行建設時,并沒有意識到地下管線的重要性,在進行新的市政建設工程時,并不會對施工場地的地下管線進行調查,導致施工時會對地下管線造成一定損壞,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地下管線破裂,進而對周邊的居民生活帶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相關人員在進行市政施工時,應事先檢查施工地點及其周邊地區是否存在地下管線,若存在,則需要對其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在保證地下管線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實施新市政工程,減少對周邊居民的影響。本文針對市政工程的地下管線保護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解決方案能夠為新市政工程施工帶來幫助。
我國城市化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張,致使一些基礎性的城市化設施建設速度也在不斷提高,但隨著我國大部分城市可利用空間的減少,導致人們不得不考慮如何科學有效的運用地下空間。若地下空間能夠得到充分利用,便能逐漸緩解城市化建設所導致的土地資源不足問題[1]。也因此,地下管線成了當前市政建設中較為重要的項目。地下管線能夠為城市提供運輸燃氣、熱力、電力等多種用處,在保證城市建設進度的同時,也能夠為人民帶來極大的便利,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并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著不可估計的作用。因此,若地下管線遭到了破壞,便會對城市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如何在正常進行新的市政工程的同時,對地下管線進行有效保護,便成為當前所有市政工程施工團隊所面臨的重點問題。
因施工時間稍久,導致當前很多新接手市政工程的施工單位無法明確知曉地下管線的地理位置,以至于無法對其采取任何保護措施,導致在進行市政施工時對地下管線造成破壞。這一原因通常是因為地下管線工程施工時間過長,無法對當時施工的資料進行有效整理,但管道卻在正常使用,或地下線管施工的原設計稿件上沒有相應的位置,也沒有對管線材料與走向等進行標注,無法提供適合的保護措施,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是在進行地下管線施工時便沒有設置相應的保護措施,導致地下管線在自然環境中出現問題[2]。這三種原因都可能導致附近所有地下管線出現問題,進而為城市化建設帶來阻力。
市政工程施工時,通常會對施工區域與周邊地區的土地帶來一定的壓力,如打樁、壓樁等,都會或多或少的為施工區域內的地下管線帶來危險。此外,有些管線施工時間較長,且一些地下管線使用材質的壽命已到達極限,還有結頭不牢等多重因素,進而導致地下管線損壞。總而言之,首先,地下管線周邊土體可能會隨著市政工程施工的深度挖掘,逐漸出現失穩或變形情況,或是這種情況一直持續發展,到達或超過地下管線所能承受的極限后,便會導致地下管線變形,直到其損壞為止。然后,若是在地下管線原本的施工之中,邊存在質量問題,也會導致地下管線逐漸變形,直到損壞。例如頂管、質構、沉井下沉等問題導致的土體不均勻沉降,或者頂管與壓力注漿造成地面隆起,這些問題都會為地下管線施加不必要的壓力,使得地下管線接頭處出現錯位或破損情況,導致地下管線破損。最后,當地下管線承受了超出負荷的壓力時,也會導致地下管線破損,進而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
進行市政工程施工時,天氣因素也是導致地下管線破損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第一,若是市政工程施工團隊開挖后,將地下線管暴露在空氣之中,若是在回填之前碰到驟降或者驟熱天氣時,便極易出現地下管線破損情況[3]。第二,當原本的地下管線保護措施被移除后,管線下方的土體若是回填不當或不嚴密,都會致使地下管線破損。第三,當遇到大雨天氣時,過大的水流會將地下管線附近的土體沖刷掉,導致地下管線失去土體支撐,進而破損。
進行施工前,相關人員應對施工方案實施全方位規劃,保證施工方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確保方案可以順利執行。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規劃好的施工方案,與實際施工地點的數據進行對比,確保方案的可實施性。在規劃方案時,應對施工地點與周邊的地下管線進行深入了解,保證施工方案與通信工程、市政工程等原有管道范圍不會重合,并根據找到的管線位置,盡量避免誤損事件。在進行市政工程規劃時,應保證最終狀態能夠符合長期使用標準,切忌盲目施工。最后,完成施工方案設計后,應提交到相關部門進行審批,通過后才可正式施工。
若施工管理環節出現問題,便會大幅度提高地下管線被破壞的幾率。當管理環節出現問題時,管線位置便會出現變化,這會使管線性能受到一定影響,若偏移情況嚴重,則會導致市政工程面臨更為嚴峻的阻礙,嚴重時會影響到當前城市化進度。因此,市政工程施工團隊應不斷提高工程管理意識,完善管理體系,提升管理水平,并保證管理制度能夠確實有效的落實到位,仔細劃分每個部門的職責,保證出現問題后能夠第一時間找到相應負責人。在確立適合的管理制度后,監督職能也需要同時安排,保證施工管理措施得到具體展現,以提高施工質量,施工環節可以流暢完成[4]。市政管理單位也應發揮好自身職能,對施工單位進行監督檢查,并對已經完成的地下管線進行定期維護,將安全隱患降至最低,提高地下管線的整體質量,延長地下管線使用壽命。
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對現場進行檢查,并保證在施工過程中盡可能地維持穩定的施工環境,提高施工質量。若在施工中發現質量問題,可根據問題內容與實際施工環境,設計解決方案。在進行地下管線施工時,可使用電子技術,建立完善的電子監管體系,進而保證監督人員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從而降低問題帶來的風險。為保證電子監管體系可以正常運行,在正式投入使用前,施工團隊可通過模擬施工環境,測試監管體系是否能夠正常,有效的運行。此外,在監管體系正式投入使用前,可根據施工情況對其評估,在保證監管效果的同時,選擇成本最低的方式,提升整體質量。
城市化建設的速度越來越快,地下管線的建設工作量也大幅度增加,對新增管線進行掩埋工作時,稍不注意便會影響到之前的地下管線,嚴重時甚至會對原有管線造成無法逆轉的損傷[5]。為避免此類問題發生,施工單位可使用相應的支撐方法,通過支撐柱提高管線周圍土體的承受力,讓管線系統的穩定性得到保證。支撐柱通常會采用鋼筋、砂石與水泥混合而成,更好地承擔相應土體,避免出現大幅度下沉,減輕對管線的傷害。
在不影響市政工程施工的情況下,可以合理地使用隔離法,對地下管線進行保護。將市政工程與地下管線隔離,阻止兩者接觸的同時,也能避免兩者被施工帶來的沖擊力干擾,因此這種方式有這較強的保護作用。選擇隔離方式使,施工團隊應根據地形特點、施工方案等,選擇適合的隔離方式。通常情況下,隔離法通常會保證空間結構,避免外力擠壓等外部問題對管線造成傷害,另外,科學設置隔離槽,合理運用鋼板材料等,也是有效的隔離方式。
因一些地下管線的掩埋位置靠近地表,因此極易受到施工影響,為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導致地下管線坍塌,相關單位可在需要穩定的地方放置支撐修柱,將支撐柱放置在不同地點,進而形成支撐性,保護地下管線承受地上帶來的壓力。支撐法通常用于地下停車場,十字路口等。而懸吊法則是針對一些支撐法無法實施的地區。通過懸吊法,可在地下管道上方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的固定點[6]。在確定懸吊管線固定點后,通過科學合理的分析,規范施工步驟,提高懸吊法施工質量。確定懸吊地點后,便可大幅度降低土體變形幾率,是地下管線受力更加均衡,減少管線破損發生率,從而達到保護地下管線不被破壞的目的。
若無法施工無法避開地下管線,且施工地點無法更改時,便可考慮移動或更改地下管線。進行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對地下管線的分布走向進行核實,隨后向管理此區域地下管道的單位進行溝通,待對方同意后,兩方應協商更改地點以及更改方式,在確保更改后的地下管線能避免施工,并不影響管線正常使用后,便可與相關單位合作,將地下管道移開,保證市政施工能正常進行。施工單位附近人口較少,地下管線分布也并不密集時,更改地下管線的成本較為低廉,因此也是保護地下管線不受影響的有效手段之一。移動地下管線時,首先應設計好新的布置圖紙,并對此圖紙是否可以正常使用進行評估[7]。完成改移措施后,相關企業應對新管線是否能夠正常運行進行測試,保證不會漏水。最后,當確認新地下管線能正常運行后,便可將舊管線拆除,方便之后的市政工程進行施工。需要再次強調,這種方法僅適合人口不密集,管線密度小,類型單一與地址比較穩定的地點,其余問題并不適合通過本方法解決。
總而言之,為保證人們的生活質量,市政工程施工時應著重注意地下管線,不要因為施工導致管線破損。市政工程中,會導致地下管線破損情況發生的因素較多,基本上都是準備工作與保護工作不符合相關規定導致的。因此,若想要避免地下管線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破損,施工方便需要在施工前進行詳細調查,掌握準確數據后,在制定相應施工方案,并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保護方式,減少因施工導致地下管線破損情況的發生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