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山西 晉中 030619)
高校圖書館基本上可以視為國家社會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肩負著引領師生群體提升文化素養的重要責任,同時還肩負著傳承與傳播知識文化的重要責任。鑒于圖書館的重要性,高校方面應該對圖書館建設事業的發展問題予以高度重視。如應該始終堅持按照不追求經濟利益、以服務社會大眾為主的理念意識,穩定推進高校圖書館的發展進程。然而,在當前大數據發展環境下,部分高校圖書館并未主動結合大數據時代發展進行轉型與升級。針對此,建議圖書館工作人員應該主動立足于圖書館建設事業的發展要求,從多個方面對圖書館內部管理工作進行統籌推進與合理部署,以期可以滿足用戶閱讀需求。
1)切實滿足用戶實際需求。用戶需求為導向的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不僅可以根據用戶需求情況對當前圖書館管理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與應用,同時還可以根據高校圖書館發展現狀,當前圖書館用戶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問題進行及時改正與優化,以期可以從根本上滿足用戶需求,為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動力源泉。
2)解決傳統管理模式存在的滯后性問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圖書館用戶對于信息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結合當前大數據時代發展情況來看,圖書館用戶對于信息的需求更加趨向于多元化發展趨勢。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高校圖書管理人員應該針對傳統管理模式存在的制度性問題進行及時解決。最好可以從用戶實際需求角度,對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建設工作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
3)推動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可持續發展。在當前信息化時代發展下,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推動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儼然成為信息化時代的主流發展趨勢。如果管理人員缺乏對用戶需求導向問題的重視程度,就會促使高校圖書館喪失原本的存在價值。可以說,用戶是高校圖書館的最終使用者。用戶需求是否得以滿足,往往會對高校圖書館管理水平以及服務水平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1)用戶信息需求呈現多元化發展特征。結合當前發展情況來看,高校圖書館用戶對于信息的需求從原本的單一化方向逐漸趨向于網絡化與個性化方向發展。也就是說,高校圖書館用戶對于信息的需求已經不再滿足于傳統單一方式,而是更多推崇于多元化發展方式。如可以立足于當前網絡化與個性化發展背景,積極轉變傳統紙質文獻的單一需求,并主動結合電子文獻以及網絡文獻等多種信息資源共存方式,滿足用戶實際需求。除此之外,隨著用戶信息需求范圍的不斷擴大,用戶對于圖書館提供的移動化信息服務使用次數越來越多,可以說,滿足用戶個性化信息需求儼然成為當前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亟待改進的重點方向[1]。
2)圖書用戶空間需求愈加迫切。隨著我國高校圖書館管理模式及制度的不斷改進,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屬性也在隨之變化。結合當前發展情況來看,我國高校圖書館里工作從原本單純的以館藏圖書資料為主的管理方式逐漸向綜合功能領域方面擴展。
3)用戶身份屬性不同存在需求差異。高校圖書館用戶主要針對師生群體而言,但是由于師生之間學歷層次以及專業的不同,導致他們在信息需求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舉例而言,學生用戶群體主要針對本科生、專科生以及研究生而言。這部分學生群體在查閱圖書資源的過程中,往往具備大眾性、目的性與多樣性特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用戶群體在圖書資源需求方面,主要以輔助專業課學習以及加深所學知識廣度為主,主要根據個人的需求合理選擇圖書資源進行閱讀與應用。
1)適當創新服務理念,優化圖書館組織管理流程。面對信息化與數字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高校圖書館若想切實滿足用戶實際需求,就必須站立在當前時代高度、適當創新服務理念,確保圖書館組織管理流程得以優化改進。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高校圖書館應該主動承擔起自身的主體責任,堅持以服務用戶為主導理念,通過不斷加強服務理念的創新力度,確保圖書館組織管理工作得以優化完善[2]。一方面,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應該站在用戶實際需求角度,對當前文獻信息資源進行組織整理,以便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務。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應該對圖書館業務流程進行適當改進與優化,對于不必要的工作環節應該進行替代性處理。
2)注重以人為本理念,強化資源配置與管理。以用戶為導向的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在本質內涵上主要以以人為本理念為主。因此,在實行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管理人員應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思想,對于圖書館資源配置與管理情況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意識 到自身崗位的重要性,提高個人的業務能力水平。同時,高校圖書館可以構建長久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通過不斷激發圖書管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確保各項工作內容得以準確貫徹與落實[3]。
3)優化大數據技術應用效果,實現圖書閱讀推薦功能。為全面體現出大數據的應用優勢,實現優化閱讀推薦功能,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應該利用相關是搜索技術對關鍵詞信息進行準確甄別。并在此基礎上,圖書館管理人員應該主動結合用戶的需求變化,提供相對應的服務內容。需要注意的是,為進一步提升信息覆蓋范圍,建議圖書館管理人員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相關圖書資料信息進行詳細錄入。并站立在讀者角度對圖書的適用范圍進行合理界定,幫助實現閱讀推薦功能[4]。
4)定制個性化閱讀服務評價標準,突出性媒體技術優勢。圖書館方面在開展閱讀服務檢驗與考核工作過程中,管理人員可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勢,實現對每次文化活動或者圖書借閱活動數據的整合與處理。根據處理反饋結果,對圖書館當前所實行的閱讀服務能否滿足學生閱讀需求進行合理判斷與分析。最好可以在有效衡量標準的前提條件下,實現個性化閱讀需求服務內容,解決當前閱讀服務存在的不足問題。
總而言之,在大數據時代發展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應該主動立足于大數據時代發展趨勢,堅持按照科學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要求,從多個方面針對圖書館閱讀服務模式及發展內容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對傳統圖書館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問題進行及時消除。并按照大數據思維理念,積極拓寬圖書館閱讀服務內容及發展途徑,滿足用戶實際閱讀需求。相信在全體人員的不斷努力下,我國高校圖書館建設事業將會得到進一步創新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